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小米手环称霸市场,美国可穿戴设备厂商生存艰难

时间:2024-05-22 14:08:06 科技赋能

可穿戴设备鼻祖Jawbone据传正计划退出运动手环领域。

近20年来,公司靠不断融资生存下来。

13轮融资已为其注入现金9.83亿美元,估值一度高达30亿美元。

事实上,美国市场主流可穿戴设备厂商都在艰难生存。

包括目前销量排名第一的Fitbit,去年6月在纽交所上市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其股价已下跌73%。

模特展示 Jawbone 腕带 UP。

许多国际分析人士将这种集体生存困难归因于中国制造商小米生产的廉价腕带。

小米手环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厂商很难生存。

青春活力的小米手环 事实上,如果脱离小米的整体布局来看小米手环,它并不一定是一个赚钱的生意。

虽然小米手环代工厂华米科技CEO黄汪表示,华米每个季度的净利润都在1000万元以上,但照此计算,华米每年应该能赚1万元左右。

与小米手环15年1000万元的销售额相比,从1亿元来看,5个百分点对于代工厂来说是非常合理的代工利润,合理到就像考试中的标准答案一样。

如果10亿的销售额不是通过小米的品牌支持和渠道卖出去的,一万的利润可能都不足以支撑广告和平台推广费用,更不用说未来需要持续提供的各种软硬件服务了。

如果你把目光放到小米生态系统之外,再看看小米手环,你可能不会有“痛苦的存在”。

考虑到小米整个生态链,小米手环的硬件价格为76元。

以笔者对供应链的了解,看不到多少利润空间。

十亿级别的销量对于小米的整个销量来说显然是不够的。

帮助是有限的,最重要的价值应该是作为给小米带来千万级用户的入口,以及由此带来的用户粘性和数据。

这就是小米手环存在的理由。

笔者认为,Jawbone目前的困境并不是小米手环造成的,而是可穿戴设备市场目前是一个伪命题,无法支撑一家纯粹的硬件独角兽公司。

它只能作为互联网巨头的入口而存在。

目前最好的个人终端设备是手机。

无论是手环、手表,还是无人提及的Google Glass,它们只是实现了手机的某些功能,并非硬性要求。

并非不可或缺。

小米手环的成功并不体现在硬件销售带来的利润,而是依靠以白菜价销售手环带来的数千万用户。

这也恰恰说明了小米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优秀注脚。

在第一代手环受欢迎的基础上,新推出的小米手环2将售价提升至50元,增加了心率测量功能,并且为手环增加了显示屏,这样即使不带手机也能读取数据。

电话。

外观和功能都得到了提升,预计在市场上无与伦比。

小米手环是连接用户与MIUI、小米手机的重要部件。

它的成功是小米制造和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最好体现。

它是最能体现小米“极致”的产品,是和移动电源一样受到用户推崇的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