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锦城胜兵先胜后求战,败兵先战后求胜《孙子兵法·形篇》俗话说“胜军先胜后求战,败军先战”然后寻求胜利。”意思是胜军总是胜军,败军总是先与敌人交战,然后再谋求乘机取胜。就是要做好充分的备战准备,等到有把握打仗的时候再打。就像用军队打仗一样,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是如此。如果未来的规划没有做好,那么最多只能得到局部的改善。举个例子:W公司这几年在IT上总共花费了3000多万元(建设了很多IT系统,比如ERP、订单管理、OA等),貌似初步效果还不错。从表面上看,这样的企业大概也算是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至少是成绩不错的企业。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如果在制度建设前期有一个科学的规划,原来的3000万元其实可以产生更大的效果。目前的情况可以说是喜忧参半。热情、意识、行动,毕竟IT系统提升了本地效率,促进了本地流程的完善;很难说这些系统实际上给公司的管理带来了其他风险,而风险主要是由于当前一个好的IT系统不是一个集成的系统。也就是说,由于一开始没有长期的统一规划,IT中出现了信息孤岛,给公司的业务运营和管理带来危害。如果没有长远的规划,各个系统就会自成一派,存在异构风险,不利于IT集成。IT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经济活动。甲方要的是价值,乙方要的是利润。这些都与IT的顶层设计有关。如果只有一个项目,没有企业架构,会有什么隐患?系统异构性:各系统独立运行,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实施,导致各自的软硬件环境差异巨大,系统间的信息共享非常困难。数据异构:各个系统的数据格式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系统之间的接口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各个系统的信息难以被其他系统共享和利用。生命周期异构:各系统很少具备快速调整和灵活扩展的能力,导致系统生命周期短。即使不断更新,也难以适应业务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异构:很多应用系统的软硬件环境不一致,使得企业整个应用系统环境异常复杂,管理和维护都非常困难。结合近十年IT基础技术的发展,想想虚拟化、Docker、K8S、ISTIO、PASS、SASS、云原生技术。为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事前谋划是战略,事后解决是治理。魏文王问扁鹊:子坤兄弟三人,谁的医术最好?”魏文王道:“你能听到恶言吗?”扁鹊曰:“兄因病见神,除之无形,故名不出家。钟弟兄治病于毫,故名非鲁。若扁鹊,用血(chán),注毒,伤皮,名于诸侯。“病到绝症很难管,所以这就是我们要做企业架构的原因。如何从异构到统一?IT规划要站在全局的角度,规划未来,付出代价关注企业信息化的回报也就是商业价值,那么就要从规划(smartstrategy)的角度来看问题。一个好的IT信息化建设是基于两个前提:IT架构和商业价值缺一不可,并且两者的结合称为企业架构,IT架构服务于业务价值,业务价值通过业务架构来表达,通过企业架构可以避免信息化中的大量风险:缺乏共识的项目驱动风险信息不对称欺诈风险财务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业务中断风险与企业架构的预期效果:回报归属:明确IT系统支撑企业业务和管理提升的重点,提升IT系统的投资效益。清晰的愿景:清晰的企业经营战略与IT系统的衔接框架,细化IT愿景目标的支撑框架。统一标准(应用):应用系统覆盖的业务范围和系统之间的边界划分清晰,系统之间的集成和接口定义清晰,应用系统易于集成,减少淘汰“信息孤岛成本。例如,企业总线、工作流等的使用。统一标准(平台):云计算等IT系统有明确的主流平台,并制定相应的IT标准。明确IT系统选型依据统一标准(数据):对整个企业层面的数据进行统一定义,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以保证数据在不同应用系统中的唯一性,数据报表统计口径在各个业务领域一致,数据报表真实可信按需:IT系统能适应业务变化。工艺改变,IT系统升级是可行的,不需要重新实施或开发。IT规划应该包括什么:架构战略定位:管理层和股东发出架构要求,找到架构策略架构组成定义:数据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迁移定义:项目架构要达到的效果控制定义:架构守护者是IT架构支撑的,以业务价值为导向先问2个问题:Q:企业架构应该由谁来做?A:管理层和股东Q:企业架构的中心是什么?A:BusinessEITA(EnterpriseITArchitecture)是指导IT投资和设计决策的IT架构,是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综合蓝图。企业的不同信息视图被集成到架构描述中。IT战略=IT架构+IT项目战略不能高人一等,必须有架构支撑,嫁接到项目中实施。EITA是企业的整体IT架构,由应用、数据、技术架构组成;架构为IT标准化提供了基础和框架,有效指导了T标准化工作;IT标准化是架构应用的手段,是架构工具的“落地”。同时,整个结构在标准化过程中逐步完善;从IT管理本身来看,企业架构的价值:更好地共享企业内部和IT平台的数据,避免IT的重复投资;开放互联,降低集成企业应用(EAL)复杂度,节省系统集成成本;使软件包选择或应用开发方案设计更加有据可依、更加科学;在ITz和IT实施之间架起桥梁,使IT战略可执行;ITVision具体可见描述方便沟通达成共识;IT部门可以驱动需求,不再被动应对需求。企业架构和系统架构设计的区别:架构设计包括企业架构设计和系统架构设计。企业架构设计是企业级、高层次的信息化设计,而系统架构设计是企业梁结构中确定的信息化改造和新建需求的实现设计。首先是企业架构,然后是系统架构。系统架构遵循企业架构的总架构设计重点和企业架构“四横五纵”业务架构的“演化”系统架构重点“点”、“线”、“实现”:业务架构是IT规划的先行者。是对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和运营管理的全面结构化描述,经过逻辑梳理,全面了解企业业务。重点是分析企业的业务模型、业务流程和业务组件。、业务能力、组织架构等,探索信息化的高层次需求。对于IT规划,业务架构是将数字化战略转化为日常运营和IT建设需求的必由之路;应用架构:应用架构是实现业务能力的关键,支撑业务发展的应用功能和应用集成的结构描述是业务架构和技术架构之间的桥梁,起到承接作用。向上承接建筑企业数字化战略发展方向和商业模式,向下引导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建造。通俗地说,应用架构就是整个企业应用系统的顶层设计。数据架构:所谓数据架构,就是对数据的产生、流通、集成、应用、归档、消亡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结构化描述。事实上,数据已经存在于信息系统之间。企业在线下开展业务时,企业使用的表格、证件、票据、账簿等纸质资料的内容都是数据。流通和分析都非常困难。信息化后,这些数据被迁移到系统中,围绕数据开展的各项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技术架构:技术架构主要用于支撑应用架构和数据架构,包括应用系统和数据服务所需的所有技术组件、技术平台、技术能力、运维工具和基础设施,包括各种中间件和基础软件、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运维服务、安全与容灾、数据中心等。架构管控:形成标准,持续守护、治理和完善架构。上面介绍了四横五纵五纵,那么什么是四横呢?它指的是架构设计的几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涉及相应的利益相关者。详细介绍请仔细参考上图。最后用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尾:架构无止境,业务有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