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直击自动驾驶三大痛点:安全?优质的?隐私泄露?

时间:2023-03-20 01:01:29 科技观察

2021上海车展刚刚落下帷幕,自动驾驶在会场内外备受瞩目。华为自动驾驶全球首次公开试驾获得好评。大疆、百度、滴滴、商汤科技等企业都展示了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前不久还在讨论自动驾驶什么时候落地,有哪些应用场景,现在自动驾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卖点许多即将量产的车型。消费者不禁要问——量产车的自动驾驶安全吗?自动驾驶的溢价买车值不值?开场前,“不造车”的华为就掀起了刷屏效应。搭载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新车型在全球首次公开测试,目前已经实现了城市通勤的无干预自动驾驶。华为与北汽合作的“至尊福克斯AlphaS华为HI版”车型也成为本次车展的亮点之一。此前,很多人对华为能否实现自动驾驶持怀疑态度。不过,当新车型宣布量产交付时,有人提出了质疑。在路上驾驶自动驾驶汽车真的安全吗?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表示,相关部门即将发布自动驾驶准入评估标准,量产车型将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认证。“我们的自动驾驶系统也在不断优化和改进,相信未来的版本会比现在的更好。”特斯拉也在积极推广自动驾驶服务。特斯拉大中华区总裁朱晓彤此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回应了自动驾驶的安全问题。他表示,特斯拉现在正在将自动辅助驾驶技术应用在车辆上,这可以让驾驶员的体验更加轻松,但驾驶员仍然对驾驶行为负主要责任。特斯拉制造的所有车辆,其实未来都具备实现全自动驾驶的能力,只是在实现之前,还是一种自动辅助驾驶。自动驾驶上路后,交通事故谁来负责?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杨胜兵指出,目前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几乎没有,各地的示范应用可以为立法提供一些经验和依据,加快立法程序。肇事者、主机厂、技术运营商、保险公司等都可能要承担责任。买车的自动驾驶溢价值不值?自动驾驶是车辆的卖点,也是车辆的溢价点。“极虎阿尔法SU华为HI版”基础款比不带“华为HI”系统的最低配机型贵了近14万元。WEY品牌的摩卡车型,最高配置的“准L3自动驾驶”车型与普通最低配置车型的价差在4万元左右。特斯拉、蔚来等推出了自动驾驶订阅服务,用户订阅需要额外付费。蔚来NAD自驾服务月费680元。正在买新车的消费者黄先生表示:“很想体验一下新车的自动驾驶,但是自动驾驶还没有真正上路,整车硬件溢价有点高,而且软件订阅月费不便宜,你再想想。目前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机器视觉和激光雷达,激光雷达的硬件成本较高,导致相关车型价格居高不下。瑞银投资研究分析师龚敏表示,国内硬件生产的供应能力将很快降低激光雷达的成本,但销售可选自动驾驶套餐或订阅模式的公司仍将是重要的变现模式。小鹏汽车品牌管理总监于洋认为,传统汽车销售是销售配置,车企提供很多功能或概念消费者并不完全了解,甚至不买账。“现在卖车,我们想从用户的使用场景出发,告诉消费者在哪里使用自动驾驶功能,比如停车或者高速公路行驶。”如果用户不使用某项智能功能,则属于虚假需求。我们可能会取消此类服务。”自动驾驶汽车的隐私保护有保障吗?自动驾驶汽车或智能汽车的隐私保护问题在3月中旬引发了一轮热议。一名海外黑客提取了特斯拉车内摄像头拍摄的照片。视频中,车内驾乘人员的动作和姿势清晰可见。许多消费者对车内摄像头的隐私和安全性存有疑虑。特斯拉回应称,国内车辆的摄像头没有开启,国内用户的数据会存储在本地。这些回应并没有打消消费者的顾虑。在智能汽车时代,车载摄像头几乎已经成为车辆的标配。有业内人士表示,车内摄像头类似于手机、电脑的摄像头,消费者无需有太多顾虑。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名誉会长谭建峰指出,据统计,特斯拉可收集的信息超过200条,涵盖车主个人信息、车辆环境信息、车辆行驶信息、车主手机信息。制造商还收集了170多种物品。这些信息中有很大一部分用于自动驾驶分析和决策,加强对智能汽车数据的安全监管非常重要。“我们车上有两个摄像头,一个用来拍照,内容存储在车身里,一个用来监控疲劳驾驶,只有识别功能,没有录音功能,用户可以直接选择关闭监控。”疲劳驾驶相机。”蔚来上海负责人夏庆华表示,“对自动驾驶机器学习所需的数据和个人信息进行了脱敏处理。”谈建峰表示,对于智能汽车的数据安全,应该先行做好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立法,明确适用于整个行业的详细标准。大家可以参考近期发布的《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智能汽车等设备的引入,根据标准,企业的数据采集必须遵循合规和最低可用性的原则,不能过度采集。应从加强数据隐私保护、制定流程审查制度、严厉惩处违法违规行为等方面保护数据,建立准入制度,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商业使用,包括高精密地图数据,必须由国家有关部门备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