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黄石,中国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在游戏设计中:今天的技术是未来的艺术!所有技术都在加速发展

时间:2023-03-19 16:44:29 科技观察

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元宇宙相关技术在不同参与者的解读下日趋丰富。近日,在中国主办的MetaCon元界技术大会上,中国首位博士生黄石。中国传媒大学游戏设计博士、副教授,发表主旨演讲《未来已来:元宇宙游戏技术展望》,向公众展示了一个新的视角。黄石认为,元宇宙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必然;今天的技术是未来的艺术;科技发展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未来很可能迎来“奇点”。此外,黄石还详细介绍了元界游戏中的相关技术。本文整理了演讲的精彩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什么是元宇宙?元宇宙究竟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元宇宙是一种信仰。我认为元宇宙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必然。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从原始人进化到使用工具的人用了200万年;从石器时代到农业社会10万年;8000年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社会用了200年才进入电气时代;进入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只用了30年。可见,人类文明的进化是一个明显加速的过程,文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现在所有的技术都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元宇宙的历史相对较短。1978年第一款网络游戏的推出,可以算是最早元宇宙的雏形。那时候还是很简单的基于命令行的游戏方式;1992年,科幻《雪崩》首次提出并提出“元宇宙”一词;2003年,游戏《第二人生》拉开了元宇宙游戏的序幕;2006年,游戏Roblox问世,直接带动了metaverse游戏概念的流行;2021年可以称为元宇宙。宇宙元年,因为这一年Facebook更名为Meta。Metaverse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原始阶段,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现阶段元宇宙的主要内容以游戏和社交为主,主要载体为VR、AR和桌面显示。现在还是很原始的阶段,跟真正的元界还是有很大区别的。Metaverse已经发展到第二阶段,可以称之为萌芽阶段。届时,元界将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孪生和万物互联,硬件主要是MR。第三阶段是Metaverse真正成熟的阶段。届时,90%以上的人类可能生活在元宇宙的虚拟社会中,会有自己的法律和经济体系。很难想象它现在用的是什么硬件,很有可能用的是脑机接口或者更先进的设备。现在是元宇宙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这个时候元界的入口应该以社交和游戏为主。Roblox的CEO提出了元宇宙游戏的八个特征:身份、好友、沉浸、低延迟、多样性、无处不在、经济体系和文明。另一位知名学者JonRadoff提出了Metaverse的七个层次:1.基础设施:5G、WIFI6、6G、云计算、7nm到1.4nm工艺、微机电、GPU、材料科学;2、人机交互:手机、可穿戴设备、手势、语音、神经网络;3、去中心化计算:边缘计算、AI代理、微服务、区块链;4、虚拟空间:3D引擎、VR/AR/XR、界面、空间可视化;5.众创经济:众创工具、资产市场、工作流、商业;6.发现:广告网络、社交网络、策划、评级、商店、代理;7.体验:游戏、社交、电竞、会展、购物。元界游戏中的渲染技术接下来介绍一下元界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渲染。众所周知,游戏是用游戏引擎渲染的,常用的游戏引擎有Unity、UNREAL、WebGPU等。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技术还远远没有达到我们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上图采用UE5虚幻引擎最新技术制作,同一张画面最多可渲染160亿个多边形,接近电影画质。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可以将渲染技术提升到另一个层次。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降噪,可以加快渲染时间。由于采样点较少,可以使用人工智能来填充剩余的细节。目前,AI降噪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今天我们要重点介绍一种称为NeRF的渲染技术。2020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谷歌的研究人员提出了NeRF渲染模型,可以用几张图片生成多视图3D场景,开创了神经辐射场的渲染技术。随后,这条技术线又出现了很多分支,比如mip-NeRF,可以在360度渲染一个无边界的空间,非常接近现实世界。另一个例子是另一个新分支Plenoxels,其特点是训练速度更快。最早版本的传统神经辐射场渲染需要大约1.6天的训练时间,但在新技术中,只需要8.8分钟。又如基于点的神经辐射场的渲染——Point-NeRF,训练速度可提升30倍,细节更好。还有微软FastNeRF的改进版,最大的特点是实时渲染速度可以达到200FPS,有望用在游戏中。因为游戏一般只需要最低30FPS就可以实现基本的交互,所以FastNeRF的速度在VR中也能满足要求。元界游戏中的面部捕捉技术元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人技术领域,其中面部表情捕捉非常关键。人与人交流时,面部表情占据很大比重,微表情的细微变化会给我们带来相应的情感体验。该技术的传统方式是利用这种标记点,在演员的脸上贴上许多小标记,以获得准确的捕捉数据。比如科幻电影《阿凡达》就采用了这条路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算法以无标注的方式获取演员面部的微表情。迪士尼也开发了类似的面部捕捉方法,其特点是优化了人体下颌骨的数据,因此捕捉到的数据更加准确。动作捕捉公司DI4D的技术特点是直接用程序驱动模特脸部的运动。表情的变化不是骨骼动画,而是用人工智能驱动人脸的效果。元界游戏中的动画技术目前,在元界游戏中,NPC、主角等大部分虚拟角色都有骨骼动画。而且骨头的捆绑是非常费力的。现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动预测角色骨骼,自动计算皮肤重量,生成角色动画。此外,游戏中还有很多动作,比如走、跑、跳、射等,这些动作之间的穿插以前是通过动画混合(Blending)技术实现的,但这种混合是基于线性算法的。表演不是很自然。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后,动画转场显得更加自然。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为游戏动画提供了非常方便的工具。比如Nekki最近开源了一款动画软件,可以大大简化动画师的工作量。ZivaDynamics用于增强肌肉系统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物理动画系统与此类似。该系统使用人工智能算法来计算动物骨骼和肌肉的运动。制作动画时,外层皮肤会根据真实的骨骼和肌肉运动发生形变,从而使皮肤在运动时产生褶皱,肌肉扩张、伸展、收缩。所有呈现逼真的动画效果。目前,该技术大部分仍在电影中使用。随着元宇宙技术的发展,相信未来这项技术也可以应用在游戏中。人工智能在特效领域也提供了非常好的应用。在游戏中,流体是一个计算量非常大的过程,通过人工智能可以大大缩短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在传统算法中,流体碰撞会消耗大量计算机CPU或GPU资源。通过神经网络的方法,将训练库中的真实数据用人工智能的方法进行简化。虽然在视觉效果上没有大的变化,但是其效率和计算速度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总的来说,人工智能将带来行业的彻底变革:游戏美术的工作流程将大大简化,例如手动拓扑、LOD、环境道具放置、Mocap数据清理、展开UV贴图、程序场景生成等。它将更快、更智能。同时,AI驱动的沉浸式体验将成为新的游戏平台和媒介。今天的技术是未来的艺术。公元前150世纪,人类还处于石器时代。届时,人类已经开始为自己创造身临其境的环境。比如下图中的壁画就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穴。洞壁上绘有大量动物形象。人类祖先用原始的方法创造了人工环境,可以说是最早的虚拟现实。在15世纪的拉斯科壁画之后,出现了沉浸式绘画。通过油画,直观地再现了环境和人物。这种沉浸感是基于影像的沉浸感,所表现的是光影环境。阿尔诺菲尼夫妇肖像(1434)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人类通过化学和光学的方法实现了摄影。这时候沉浸感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人类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更加客观地记录外部世界。巴黎街景(1838)20世纪,影像活跃起来,运动影像带来了一种流行的形式——电影。这个阶段可以称为影像的沉浸。2001太空漫游(1968)人类的历史发展,随着媒体的进步和技术的演进,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每个历史阶段都有相应的艺术形式和相应的沉浸式平台。从石器时代的壁画到中世纪青铜时代的艺术,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再到20世纪的电影,人类文明在不断创造新的环境。现在进入信息时代,人类不可避免地需要一种更新的方式来表达对幻想、未知和想象的呈现。技术随时间发展的速度不是平均曲线,而是指数曲线。科技发展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很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我们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爆发出无穷无尽的智能。这种状态现在看来是那么的不可思议,我们称之为“奇点”。奇点是否会到来,我们拭目以待。科技的发展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未来已来,元宇宙还会远吗?在本次MetaCon元界技术大会上,多位专家学者也做了相关主题演讲。点击进入官网,了解更多元界科技精彩内容!(https://metacon.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