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产品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和行业的专业性,设计师对用户、业务、产品的分析难度远高于C端产品。如果设计师坚持用C端的思维方式,走B端的路子,多少会有些“水土不服”。首先,B端产品存在壁垒。比如,当你打开巧鱼APP,我们会从了解专业术语开始,你会感受到什么是天生的商业知识壁垒;其次,用户至上的原则存在陷阱,B端设计过于关注用户体验和任务目标,容易本末倒置;最后,我们常用的角色代入方式(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是有局限性的,你认为的用户不一定代表真正的目标用户需求。综上所述,对于刚接触B端的设计师,我们可以从了解这两类产品设计的差异入手,总结出B端设计的一般规律。B端与C端的设计差异1.差异1目标用户C端用户C端用户是具有鲜明特征的个体。他们比较感性,善解人意,注重体验,容易被产品内容打动。C端用户更注重“你能让我做什么”,所以C端遵循用户至上的原则。B端用户从上图不难看出,B端用户的特点是参与整个工作流程的“职能角色”。设计师应该着重优化流程,提高角色之间的协作效率。如果遵循C端用户至上的原则,过分关注单个用户的意见,很容易失去对整个流程的控制。在B端设计中,为了高效完成目标任务,可以牺牲部分用户体验。2.区别2设计思维的C端以体验为王。用户使用C端产品的成本几乎为零。在众多同质化产品中,舒适体验的产品自然更具优势,这也让设计师对产品体验越来越挑剔。B端,效率为王。B端产品功能少则几十种,多则百上千,其价值在于帮助客户提高协作效率。B端——品牌公寓增加房间描述弹窗的案例是有争议的,但可以看看C端和B端各自的思考角度。在C端产品中,左右弹窗样式可能会被视为bug。一般来说,这样的屏蔽弹窗是为了让用户关注当前的操作场景。并行弹出窗口无疑会中断进程。也增加了用户理解的成本。但在B端场景下,是合理的。我们来看看这个使用场景。增加房屋描述模板的目的是减少管家重复录入的工作量,增加新的场景模板。也就是说,一个场景需要满足编辑模板、添加模板、选择模板、浏览模板等功能。虽然理论上操作是顺序的,但是对于客房经理来说,他需要全局管理。一次操作来回切换,增加了他的工作量。3.三种使用场景的区别C端场景-58运营相关设计C端产品的使用场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占据了大部分的碎片化时间。在大多数产品趋于同质化的今天,为了在短时间内吸引用户的眼球,延长用户的使用时间,产品需要具有个性化的设计风格和趣味性。B端场景——竞品B端产品多用于企业内部,也满足外出办公场景。作为服务于客户的工具产品,可以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用户的使用时间相对固定,需要沉浸式使用。不难理解为什么B端设计偏冷色调,整体风格比较简约内敛,让用户更专注于工作内容。4、差异化四大核心价值C端C端产品本质上是专注于一个核心功能,同时加入N个锦上添花的小功能。即使砍掉这些附加功能,也不会影响核心功能的使用。在C端产品日趋同质化的今天,核心功能是大众的记忆点,也是保证产品竞争力的关键。B端B端产品的价值在于帮助客户提高协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实现商业价值。B端设计师主要实现某个任务场景下的流程设计。以巧鱼为例,完成“配房”任务有3个关键节点:加房-审核房-上架房。每个节点功能的实现需要N个其他功能的配合。如果某个功能被砍掉,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进度过程。5.差异化5设计原则C端-58MyHomeGameicon在C端的设计中,需要保持产品场景的多样性,突出核心功能和差异化。要想被快速记住,就需要独特的风格和贴近人性的设计理念。以图标设计为例,在为“我的家”游戏设计图标时,我们着重于趣味性和创意性。色调也采用了暖暖的暖黄色调来刺激点击的欲望。58-巧鱼APP金刚的B端产品多为辅助工具。工具产品的视觉设计不需要吸引眼球。在设计上,更注重业务流程设计是否合理,体验是否一致。在图标设计方面,与C端相反,图标扁平化了单个图标的个性,让整体语言更加简洁统一,降低了用户切换成本。58-巧鱼APP数据模块-优化前58-巧鱼APP数据模块-优化后,不代表个性不能突出。B端数据场景较多,可能会出现满屏表格的情况。这时候就可以进行差异化设计,图形数据,让冷数据阅读不那么枯燥。初入B端,如何快速熟悉复杂的B端业务从B端和C端的产品差异对比,我们可以快速总结出B端设计的一般方法。但是,如果一个优秀的B端产品设计能够做到,还要兼具深度和广度,这就需要设计师对业务有透彻的了解。B端产品的业务特点:专业知识壁垒;多重角色,交叉任务场景;业务属性复杂,功能多,路径长。那么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逐步理解业务:1、由点到面——从“任务”的角度切入业务B端产品设计需要弱化个体用户的特征,更加注重个人用户在整个企业架构中代表什么特征。设计师可以从辅助角色更高效地完成任务,了解业务地图中的一小段信息,分析任务的上下文和语境,比如这些任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任务的目的是什么,以及需要用到什么工具,需要协调什么角色等。2.由外到内——从三个层面理解业务。查看产品页面。可以直观了解其产品调性、专业术语、操作按钮、交互体验等,遇到疑惑可以向产品同学请教,有针对性地扫除理解障碍。它是关于关注系统如何工作,了解信息结构。当我们对角色及其任务场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们就可以了解角色在整个系统中的位置,在整个流程中处于哪个环节,以及与其他角色的关系。是战略层。站在足够高的角度,用宏观的思维方式了解公司或行业的背景,了解其业务目标、运营模式、行业特点、生态链等。3.循序渐进——摸清业务通过不同角色和相关任务的上下文。B端产品需要多个角色共同完成工作。即便有成百上千个功能,也都容纳在每个角色的工作场景中。角色数量相对固定。对角色理解得越透彻,每个角色的画像就会越清晰,每个角色的任务一般都需要多方共同完成。也就是说,你对角色画像的理解越全面,你对业务的理解就越深入。将分散的人物画像和不同的任务串联起来,会更容易理清主线。综上所述,B端产品逻辑复杂,专业门槛高。有些人觉得无聊、机械、没有灵魂。但如果你想锻炼你的思维逻辑,你一定会在这里找到乐趣。作为一个刚接触B端的设计师,我知道要学的东西还是很多的。以上对B端设计的理解和看法难免不全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交流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