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疫情依旧严峻,物联网感知着人间冷暖

时间:2023-03-18 11:13:52 科技观察

疫情依然严峻,物联网感知世界的温暖与舒适。确诊病例已超过20,000。按照趋势来看,人数会继续快速增长,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会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呢?未来一周或十天,如果疫情得不到控制,就像国家卫健委专家所说的那样,不仅仅是“封城”那么简单,事关民生和经济在中国。会有很大的影响。最终的控制结果如何暂且不说,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些乐观的方面。与17年前的非典相比,我们的防控措施有了长足的进步。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作用逐渐凸显。其中,物联网作为多种技术的融合,一直作为一个前沿的技术概念被大众津津乐道。然而,在这次疫情爆发后,物联网迅速转变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角色。一、首先要明确“封城”物联网防控工作。各地“封城”强硬措施会带来哪些问题?很明显,那就是物流,而物流直接关系到医疗用品和生活用品。送货。时机不对,春节又是我国各行业产能最弱的时期。依靠本地能力来解决疫情产生的医疗和生活资源的高爆发需求,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全国乃至全球资源的调度成为疫情防控的先决条件。我们在朋友圈可以看到很多XX医院的需求信息,但是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是分散的,不利于统筹规划和监控。湖北作为重灾区,需要一些信息管理平台,对这些医院进行有序的连接和记录。目前,社会各界志愿者已经建立了以公开数据为基础,运用大数据技术的“湖北医疗物资需求信息平台”。将资源需求按照城市、医院、品类等维度进行分类呈现,通过数据抓取等技术手段,展示需求物资名称、需求数量、联系方式等信息。物资运输方式,并支持信息查询和统计,并根据需求变化不断更新。这些信息平台的建立,为各地区的资源配置和调度提供了有效手段。此外,物联网硬件设备产生和收集的数据可以为政府和国家机构提供大数据分析和人群热图等数据技术,为灾后救援计划和人群疏散路线提供数据支持。说到医疗,就不得不提到医疗物联网。日前,李兰娟院士在接受采访时回答“为什么武汉新冠肺炎死亡率比其他地区高很多”的问题时表示,其中一个原因是武汉的医疗资源比较紧张,医生经常与他们联系。有几个,甚至几十个病人,这对医生的效率要求太高了。因此,优化医务人员生产力的需求是推动医疗物联网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通过物联网设备网络的扩展,医护人员可以快速完成远程病人监护、疾病趋势预测,进而对症下药。不仅如此,据了解,目前武汉多家医院的医护人员都直接住在医院内,距离办公区仅几十米,两点一线,可见忙碌程度。因此,在百忙之中,医护人员难免会忘记洗手。基于此,武汉部分医院采用RFID技术记录医护人员洗手数据。然后通过水龙头出水口的流量传感器获取水流时间、大小等数据,了解日常洗手情况。同时,2月3日,阿里云宣布,为支持抗击疫情,开放全球医疗检测设备免费接入物联网平台的能力。此举将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和防疫数据互联互通。提供支持,这无疑为当前的疫情防控和未来的智慧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助力。2、复工途中感受人间冷暖根据专家发布的权威消息,复工后将是疫情再次爆发的时间点,各地出台的政策地方也一致。江浙粤多地选择2月10日(暂定)复工。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对复工期间的大量流动人口进行实时监控。就像今年年初一样,因为没有对武汉500万流动人口进行监测,现在全国所有省区都沦陷了。它被携带并传播到全国各地。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人口密集的一二线城市,措施的落实更为重要。最近,许多城市都推出了测温系统。2月2日,北京清河站利用百度AI多人体温检测技术,对人流进行监测。在这里,还使用了热成像测温系统,从人群中检测出体温异常的人。据悉,目前该系统已具备单通道200人次单波乘客实时快速检测能力。这项多人体温检测技术自1月28日上线测试以来,已完成1.4万人次检测,发现体温异常160人。2月3日,青岛西站首台红外热成像自动测温仪调试安装并投入使用。2月4日,中国联通在全国范围内提供了5G+热成像人体测温解决方案。例如,福建联通提供的体温筛查平台在福州火车站投入使用。目前,北京首都机场、北京大兴机场等京津冀及长三角机场、车站、医院等人口密集区域已投入使用。这里所说的热成像自动测温仪,其实在外观上与普通相机并无太大区别,但另有玄机。红外成像自动测温仪由热像仪、测温黑体、智能控制终端组成。它通过红外检测和可见光摄像头辅助辅助人体测温。一般测温精度为±0.3℃。它主要利用黑体辐射原理,即在自然界中,任何绝对零度以上(-273℃)的物体都会发射红外线辐射,而红外测温仪可以被动接收物体发射的红外线辐射,并将其转化为一张热图,热图上方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在获取到人的热成像图像和人脸图像后,数据会快速传输到电脑中。如果异常温度过高,系统会自动报警。“找人”也效率高很多。这里使用的红外热成像自动测温仪不同于手持式便携式测温仪。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免接触、24小时不间断工作,减少了接触感染和漏检的问题。物联网在这次疫情中的作用不仅限于这些,还有更多的应用领域。正如上文所说,“养兵千日,用之不竭”,已经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理念,而是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最后加油,中国!加油,湖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