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项光伏新政策,让近年来高速发展的光伏产业进入了“严冬”,将经历最严峻的洗牌。
这一政策出台一周后,我们看到光伏产业链的价格已经开始下跌,同时资本市场也开始抛售光伏股。
所有还在观望户用光伏电站建设的普通老百姓都停了下来。
国家对光伏补贴制度的刹车太快了。
但从长远来看,这也是光伏转型的重大转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光伏新政”。
接下来,什么是“光伏新政”? 5月3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出紧急《关于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业界称之为“光伏新政”。
新政策明确宣布暂停年度一般光伏电站建设规模指标、降低新投运光伏电站补贴标准等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全面实施。
新政策一出,对整个光伏行业造成了不小的震动。
因补贴削减和规模限制幅度超出预期,也被称为“史上最严光伏新政”。
为何出台如此严格的光伏政策?业内专家指出,核心原因是补贴缺口。
近年来,光伏“热”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隐患。
一些企业的发展并不乐观,主要依靠补贴。
一些企业针对国家光伏补贴漏洞,制造多起光伏贷款骗局,令市场一片混乱。
,导致光伏市场口碑不佳,形成恶性循环。
此时,国家光伏补贴刹车也应运而生。
据国金证券研究,每年的补贴欠款余额已经达到1亿,而且在光伏平价上网之前,这一数额只会增加,预计今年将突破1亿。
当然,除了资金缺口之外,光伏产业(尤其是中下游)一直处于产能过剩阶段。
有分析称,这是光伏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出路。
从目前的情况看,机器人行业发展也非常蓬勃,各地补贴政策不断出台。
近日,CRIA与IFR联合发布的《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持续增长,全年累计销量14.1万台,同比增长58.1% ,增速创历史新高。
。
其中,国产机器人销量3.78万台,同比增长29.8%。
快速增长的背后,似乎还有另一个“谜团”。
第一财经近日报道称,虽然大多数机器人企业在2017年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其部分利润基本来自于政府补贴。
国内几家领先的机器人企业,政府补贴占净利润高达30%。
从国家到地方,机器人产业更加迎合未来经济目标。
显然这也是机器人企业获得政府巨额补贴的原因之一。
以广东为例,广东佛山市通过认证的机器人本体制造培育企业将获得50万元补贴;通过认证的机器人系统集成培育企业将获得30万元补贴;对突破机器人本体制造重大技术瓶颈的骨干企业,每年最高给予万元补贴。
东莞生产的机器人投资占项目总投资50%以上,单个项目最高资助高达1万元。
工信部统计显示,我国涉及机器人生产的企业有100多家,其中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就有10多家。
大多以组装加工为主。
它们处于产业链低端,产业集中度低,总体规模较小。
这些企业的生存很大程度上与政府目前热衷建立的各种工业园区以及各种形式的政府补贴有关。
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表示,虽然行业蓬勃发展,但国内机器人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表示,中国巨大的市场目前还没有出现能够与工业机器人领域“四大家族”(发那科、安川、ABB和库卡)竞争的中国自己的机器人企业。
由于高端市场一直无法突破,目前国内机器人行业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即国产机器人企业的利润正在收窄。
究其原因,据了解,主要是国内机器人企业依靠价格优势占据产业链低端的生态正在悄然改变。
在核心技术尚未追上“四大家族”的同时,快速下降的机器人制造成本正在威胁着中国机器人企业此前的立足点。
据了解,10年前工业机器人的平均销售价格在50万元左右。
现在四大家族的机器人价格都在15万到20万元。
Eft、Eston等国产机器人的价格略低于四大家族。
家庭式、经济型纯家用机器人终端平均销售价格在8万元左右。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随着减速机等零部件的国产化,工业机器人的平均价格有望下降至5万元以下。
可以看到,国产机器人企业更多地从“性价比”的角度强调自身优势。
双环传动机械研究所所长张静表示,考虑到进口关税、运输和生产成本,该所生产的减速机价格比国外进口可降低20%至30%左右。
显然,大多数国内机器人企业仍以装配加工为主,依靠“性价比”而非核心技术打开市场,处于产业链下端。
《-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态势及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显示,虽然我国机器人行业营收和净利润有明显增长势头,但近年来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均呈下降趋势。
毛利率同比从40.89%下降至34.53%,而前三季度毛利率为31.65%。
净利率下降趋势更为明显。
前三季度净利率仅为12.34%,而全年净利率高达23.24%。
库卡工业雷斯机器人(昆山)有限公司销售副总裁邹涛曾表示,由于减速机、伺服机等核心部件的技术差距,国内厂商往往对国际厂商依赖度很高,而采购溢价非常高。
严重的是,这直接制约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进一步突破。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认为,当前工业机器人产能问题主要是结构性问题,包括高端能力不足、低端领域低水平重复建设、盲目发展等。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表示,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机器人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特别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缺乏,已成为瓶颈制约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一些企业依靠补贴发展可以理解,但也有一些企业搞“补贴诈骗”。
今年5月,曾经的机械行业龙头企业长林集团宣告破产。
据悉,截至今年,常林集团已申报至少30个项目。
其中,至少有13个项目获得国家专项扶持资金,国家专项扶持资金总计近15亿元,平均每年2.5亿元。
管理不善或许是一部分原因,但其“偷来换去”、欺骗企业的行为也给企业敲响了警钟:支持只是拐杖,真正能走多远还要看企业自身。
早些年,机器人行业受到不少媒体的诟病。
例如,英文版《南华早报》指出,“中国机器人行业企业依靠‘欺诈行为’和‘非法关系’获取地方政府大额补贴的现象普遍存在。
这基本上是补贴造成的。
” ‘大泡沫’”,业内人士义愤填膺,甚至直言,“一个企业每年可能申请10台(套)补贴,但企业卖台赚的钱还没有别人多。
”补贴10家单位。
”由此,机器人产业出现了“机器人产业重复建设”、“高端机器人产业不足、低端转型严重”、“市场占有率低、低端化”等一系列问题。
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利润”。
有限的财力被浪费了。
国家早就意识到一些地方的“过剩”情况,并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早在今年,国务院就发布了通知全面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还有工信部的《工业机器人产业规范条件》、财政部门的《关于规范机器人产业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等。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不是恶意竞争扰乱战局。
,也无法以“实惠”的承诺来赢得企业的青睐。
这样做百害而无一利,也是不可持续的。
”有专家也指出,税收优惠政策明确、规范后,地方政府迫切需要转变思路,多下功夫,创造良好的税收优惠政策。
市场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吸引和留住企业,这样市场的“手”和政府的“手”就能形成合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诚然,机器人企业在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也要居安思危,提高核心竞争力,只有行业洗牌,才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