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抓好区块链司法应用重点

时间:2023-03-18 11:03:00 科技观察

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的融合应用向纵深发展,为提升智慧司法水平、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区块链技术在审判执行中的应用场景,是当前区块链司法应用的重点。1.推进智慧诉讼服务,优化诉讼流程管理。利用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可验证、可追溯”的特点,推动审判方式改革,提升诉讼服务质量。一是确保诉讼活动的真实性。通过在线申请立案、在线缴纳相关费用、在线开庭审理、证据交换等诉讼服务流程,将当事人个人身份信息、电子材料、诉讼行为等与案件相关的资料存储在链上,方便快捷。可防止诉讼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数据被篡改,并可随时查证追溯。二是增强司法活动的透明度。借助司法区块链系统,将案件全生命周期产生的送达地址确认书、庭审笔录、裁判文书等文书资料实时固化保存,解决办案难的问题。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为在线办案提供新技术支撑,真正实现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的智慧法庭“三化”目标,进一步提升司法公信力。2.促进智能审判执行,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将弥补电子证据真实性难保证的劣势,有助于全方位提升人民法院审判执行的智能化水平。一是推动网络证据系统建设。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建设运营的人民法院司法区块链统一平台节点数达到32个,存储证据量近3亿条,极大地解决了电子证据采集、存储、鉴证等难题。问题。一些互联网法院的联盟链还通过跨链技术打通了合同链、版权链、金融链、存证链等环节,确保了电子证据从生成、存储、传输、提取、验证。此外,网络借贷、数字版权等区块链司法证据保全应用标准的发布,也将推动各类案件证据保全标准的细化和完善,对同类案件中电子证据的认定具有示范意义。各存证节点也应按照统一的区块链技术参考标准开展服务,确保区块链存证技术的规范性,提高法院对电子数据的审查和鉴定效率。二是推动人工智能司法应用。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实现区块链司法与智能司法的协同发展,不仅可以简化案件审理流程,还可以通过批量办案生成范式裁判文书,大大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三是推进实施工作标准化。运用区块链技术记录执行法官的财产查控行为,完成卷宗及时可信存入,从审判到执行一键立案,司法拍卖全过程链上记录,保障司法公正。整个执行过程可信、高效。3.助力司法行政协同,促进数据跨链传输区块链技术将提高人民法院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之间在线传输案件材料的效率和电子信息互信水平。数据共享。协调法院与行政执法、不动产登记、金融保险机构、联合信用惩戒等单位的执法工作效率。一是从地域角度实现更广泛的业务协同。逐步增加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链节点合作单位,在全国范围内筛选资质可靠的联盟链,实现区域链司法应用的规模效应。二是鼓励更多机构在类型上进行链上合作。通过打通数据链路,整合数据资源,聚合人民法院、检察机关、仲裁机构、公证机关、金融保险机构等部门,形成司法数据共享链,方便各方随时查询时间并形成一个共同的信任空间。以链上协同提升执法威慑力,通过链上失信执行人名单的发布核查,确保失信执行人信息在人民法院对外传递的安全可信。4.助力经济社会治理,推动纠纷多元化解决当前,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支付、网络交易方式的普及,金融纠纷、电子商务纠纷等类型案件频发,并有普遍具有案件数量多、交易金额小的特点。为缓解庭审压力,需要积极探索区块链司法应用新模式。首先,区块链技术支持的智能合约赋能解决方案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在前端调解平台存储调解员相关个人信息、调解音视频资料、调解流程、调解协议书等,在征得双方同意后,通过节点传递上述调解协议书上链司法确认,转化为可自动执行的智能合约,实现一站式解决矛盾纠纷。二是通过区块链技术提升知识产权案件公证证据的有效性。存证时间节点前移,知识产权及时固化永久存储在链上,降低当事人的举证成本。三是推广智能合约应用模式。探索智能合约等在网络购物、金融消费领域的应用模式,推动纠纷源头化解,促进经济社会治理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