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AI,企业其实一直保持着非常高的关注度,对AI的潜力充满信心。2021年,全球市值最大的2000家公司中,近半数在财报会议上谈及人工智能,显示出对人工智能驱动的业务转型潜力前所未有的信心。埃森哲调查了中国250家上一年营收超过10亿的企业,并发布了《人工智能成熟之道:从实践到实效》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从2018年到2010年,由人工智能驱动的中国企业收入份额增长了一倍多。预计到2024年将增至36%。埃森哲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应用智能业务总监兼首席数据科学家陈泽奇指出,企业需要更新、更有效的内部运营方式来体现价值提升。人工智能成熟之路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利用人工智能获得竞争优势。调查中,42%的受访企业表示AI项目回报超出预期,只有1%的企业未能达到预期。因此,人工智能的成熟度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埃森哲还首次发布了人工智能成熟度评估框架,在80多个不同的能力组合中找到了4个关键组合。第一,战略和执行支持。AI赋能全方位业务;第二,数据和AI核心,企业是否具备数据平台的能力;三是人才文化,企业AI人才储备;第四,负责任的AI,数据会涉及很多隐私,负责任地使用。埃森哲还将四大组合的能力分布在人工智能基础能力和人工智能差异化能力两条坐标轴上,划分为四个象限:人工智能领导者、人工智能创新者、人工智能建设者和人工智能实验者。根据对中国企业的调研分析,AI领军者、AI建设者和AI创新者合计仅占受访企业的48%,占比分别为13%、29%和6%。其余受访企业归类为第四类“AI实验者”(占受访企业的52%),无论是基础能力还是差异化能力都表现平平。“与世界相比,中国人工智能创新者的比例更高,但人工智能建设者的数量低于世界。”陈泽奇表示,中国企业对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有更高的关注度和担忧,因此数据安全、隐私、伦理等合规性将对企业人工智能的部署提出挑战。AI领导者的法宝AI领导者有哪些优势?陈泽奇提到,人工智能领导者具有三个突出的能力。一是兼顾多方,综合发力:整合战略、流程、人员等优势;其次,小而快地运行并扩大规模:人工智能领导者更擅长将试点结果转化为更广泛的生产力;第三,打开格局,关注财务指标以外的因素:AI领导者可以实现业务和财务指标,也可以为绿色转型贡献力量。人工智能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科。埃森哲认为成为人工智能领导者的五个制胜因素:第一,坚定的人工智能战略:100%的人工智能领导者表示他们的人工智能战略得到了高级管理层的正式支持;二是培养人工智能人才:93%的人工智能领导者都为基层员工和高管开设了人工智能必修课;第三,打造AI核心:AI领导者更倾向于定制机器学习应用,实现工具和团队产业化;第四,设计负责任的人工智能:50%的中国企业希望在2024年大规模部署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第五,优先考虑AI投资:到2024年,领导者的AI预算将占技术投资的41%。目前,不同行业人工智能应用的侧重点和成熟度存在明显差异,但未来三年,行业间的应用差距将逐步缩小。会有很大的进步。陈泽奇观察到,保险公司的AI应用不仅用在理赔上,还用在培训、会见客户、招聘等场景;制造业将在建设智能工厂时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进一步实现优化和规模化。三一集团是制造业的一个例子。其中两家工厂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灯塔工厂”。工厂配备大量设备资源,如自动导引车(AGV)、智能仓库、机械臂等,以及全面优化的综合调度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依托树根互联的根云平台,制造运营系统(MOM)、物联网管理平台(IOT)、远程控制系统(RCS)深度融合,形成生产制造的“工业大脑”和其他系统。随着人工智能成为企业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来源,中国企业正计划加大相关投入。2021年,约三分之一(34%)的受访中国企业表示,其人工智能开发预算超过技术总预算的30%。到2024年,预计三分之二(64%)的公司将达到这一投资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