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人机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从最初的军事领域,到后来的消费领域,再到如今的工业领域,无人机越来越普遍。无人机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无人机产业的不断壮大,也催生了对移动通信日益旺盛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普遍认为无人机是5G商用的首选产业。2019年6月起,我国5G正式商用。进入2020年,随着新基建的出台、5G建设的提速,以及各大省市5G相关规划政策的相继出台,我国5G商用不仅正式提上日程,而且逐步进入快车道。那么,5G能为无人机的发展带来什么?为什么无人机是5G商用落地的首选?5G加速无人机市场的转型,首先,5G立足于处于转型期的无人机行业。发展带来加速。众所周知,无人机在从军事应用拓展之后,相继打开了消费和工业应用的大门。目前,无人机在消费层面的应用已基本形成,市场被大疆垄断,发展开始呈现低迷无力状态,吸引的市场资金越来越少。在这种背景下,工业级应用则恰恰相反。无论是物流、安防、巡检,还是植保,当前行业级无人机越来越受到资本青睐,发展如火如荼。据权威数据预测,2025年我国750亿无人机市场总规模中,农林植保应用占1/4,安防应用占1/5,电力巡检占1/15.航空摄影等消费类应用。然而,在这个市场转型之际,无人机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其中,网络问题的突出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究其原因,4G网络在带宽、时延、干扰协调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基于此,5G技术的出现可以弥补4G的短板,加速无人机市场的转型发展。与传统4G网络相比,5G具有高速、低时延、大容量传输等优势。同时,建设更多、更密集的基站,网络覆盖更加全面完善。因此,5G可以让无人机突破4G时代的局限,让无人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更加高效、稳定、安全。与此同时,蜕变也变得更加强大。5G网络加强无人机安全第二,5G可以解决无人机长期存在的安全问题,减轻监管压力。一直以来,无人机除了价格昂贵外,最受诟病的就是安全问题频发。尤其是“黑航班、乱航班”的新闻,国内外不时传出。此外,诸如无人机坠毁受伤、无人机窃取隐私、无人机非法运输等问题也十分令人担忧。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近期出台了不少政策法规,为无人机筑起法律围栏,加强监管,并采取了建立实名制、划定禁飞区等有效措施。但尽管如此,防控和监管的压力依然不小。在此背景下,5G技术的出现无疑带来了利好消息。一方面,5G凭借自身的技术特点,可以降低无人机的信号干扰,同时大幅提升数据传输的时延和准确性,可以有效保障无人机自身的飞行安全。另一方面,5G构建的完善管控网络也能让无人机监管更加全面有效。总而言之,5G技术不仅可以作用于无人机本身的控制,还可以让其飞行更加安全。同时,还可以应用于监管环节和场景,利用技术提升无人机监管的广度和力度。从这两方面出发,5G在无人机的飞行和应用上迎来了全方位的提升。5G解锁更多新场景应用最后,5G也为无人机的应用增加了更多可能,丰富了场景。从上面第一点的介绍,我们已经知道5G可以加速无人机从消费级到工业级应用的转变,这说明5G技术的出现可以进一步升华和深化传统应用。但除此之外,5G时代还可以为无人机带来更多新玩法,让无人机应用更加多样化和多样化。比如借助5G高速率和低时延,可以让视频更清晰同步,让远程视频成为可能。基于此,无人机可以通过装载VR设备和5G支持实现VR直播,这对于未来娱乐航拍、巡检等行业来说是一种形式上的升级。再比如,借助更广泛、更完善的5G网络,无人机的飞行距离也将进一步延伸。在此方面,它可以应用于物流、巡检、野外勘测、应急救援等各个行业,使得无人机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和价值更具探索性和可能。总之,5G不仅是主流应用的深化,对无人机的功能升级、一些小众应用的发展壮大也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甚至催生出很多新的应用。去年,我国本土运营商一直在探索和尝试5G无人机应用的更多可能性。在这种趋势下,未来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