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中国。多年来一直是互联网的热门关键词,但实际网络质量并没有那么火爆。是电信运营商的不作为吗?这不完全是罪魁祸首。国家已经启动了宽带战略,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带着宽带发展的困惑和网友对网速的抱怨,记者走访了中国第一根光纤的发源地武汉,试图在这里寻找答案。武汉是光通信产业重要的研发基地,也是全国最重要的通信枢纽之一。也是中国电信第三大业务指挥调度中心,网络容量位居全国第四。与北京、上海、广州三大超级核心直连,通达湖南、江西、广西、陕西、海南、云南等省区。成为这些省份上网的风口。武汉作为核心节点,为湖北宽带用户提供优质的互联网服务。说到光纤,就不得不提烽火通信,这也是记者此行的第一站。中国光纤之父、八十多岁的赵子森院士在接受专访时表示,2013年,中国宽带普及率还不到7%。中国宽带产业的发展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经济问题。资费太高,用户用不起宽带,中国的宽带战略国家仍需大力支持。尽管各地宽带提速明显提升,但一直困扰用户的“假宽带”问题依然存在,“宽带中国”战略设定的提速目标正在被淡化。就此,记者走访的第二站是中国最大的宽带服务提供商中国电信。据此次走访的湖北电信子公司腾讯科技介绍,2005年,湖北电信率先在武汉新建小区启动光纤到户建设试点,拉开了光纤到户建设的序幕。“光纤到户”在我国的商业用途。2006年,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司将武汉“推进三网融合、光纤到户”工程的实践定义为“武汉模式”。2011年底和2013年8月,武汉相继启动第二次、第三次全市网络提速,大规模实施FTTH入户改造,开展“百兆宽带入户”等活动,免费提供或折扣服务。大幅增加用户带宽。截至目前,湖北电信已在武汉光纤到户项目投资超过30亿元。FTTH光纤到户已覆盖超过100万户家庭和3000个小区。成绩虽有,但问题也同时存在。据相关一线技术人员介绍,宽带提速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提高用户的宽带接入速度外,还需要提高整个社区的宽带带宽和骨干网的速度。但是,同时完善这三者对于中国电信来说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对于一些与中国电信不同的中小宽带运营商来说,他们不具备全面提速宽带的实力,更谈不上骨干网提速的能力。因此,所谓提供给用户的高速宽带,实际上是用户痛恨的“共享宽带”。显然,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尤其是资金支持。在国外,国家注入的宽带资金早已落地。例如,美国设立了宽带扶持基金,日本政府向宽带运营商提供无息贷款,瑞典政府承担农村宽带网络建设成本的1/2,地方政府承担11%。在政府对宽带战略的支持方面,无论是政策,还是资金,都缺一不可。今年8月,期待已久的国家宽带战略正式出台。根据战略规划,到2015年,基本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农村宽带进村,固定宽带入户普及率达到50%,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5%;城乡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将基本达到20Mbps和4Mbps,部分发达城市达到100Mbps。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4亿固定宽带用户,城乡宽带接入能力分别达到50Mbps和12Mbps。首先,这是好事,至少国家已经将宽带中国上升为国家意志,在实施过程中会得到进一步的政策支持。此前,宽带建设由运营商牵头,负责投资和实施。由于资金压力,运营商会优先在部分投资回报较好的东南地区建设,而中西部地区的宽带建设相对滞后,区域分化明显。这种崛起是国家意志,预计国家宽带建设发展将得到充分统筹,在资金、财税政策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但如今两个月过去了,运营商期待的具体政策支持并未同步。据业内人士测算,为实现宽带中国战略提出的目标,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每年至少需要投入250??0亿至2800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然而,在宽带中国战略中,对战略和实施目标进行了详细规划,政策支持和普遍服务基金只是寥寥数笔。从现有的政策支持来看,电信运营商只能利用现有的专项资金支持有限的宽带资金,这显然是九牛一毛。通讯世界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