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支付被认为是移动支付的未来。
但在开发过程中,各大厂商对于到底是采用二维码技术还是NFC技术一直存在争论。
两种技术之间的较量,不仅是硬件厂商、银联、银行、商户之间的利益博弈,更是竞争日益激烈的移动支付市场份额的较量。
经过数次“跳票”,传闻已久的腾讯TOS手表支付功能终于实现了。
3月31日晚,腾讯发布QQ安卓6.3版本正式版更新。
新版本增加了许多新的实用功能。
最引人瞩目的是QQ钱包将支持TOS手表进行移动支付功能。
此前,有人认为腾讯TOS手表推出支付功能是为了应对Apple Pay进入中国。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微信、QQ在软件层面很强,但苹果的优势在于“硬件就是应用”。
相比微信、QQ的扫码支付,Apple Pay通过“刷手机”完成支付,用户体验更加流畅。
不过,《国际金融报》记者联系腾讯TOS团队了解到,TOS手表的支付功能依然采用市面上常见的二维码扫描技术,而非Apple Pay、Samsung Pay使用的NFC技术。
微信支付后续。
具体使用上,腾讯TOS手表用户首先需要通过蓝牙绑定手表和手机。
支付时,打开手表上的QQ钱包。
将出现二维码或条形码,然后扫描该代码。
付款完成。
在腾讯TOS团队的愿景中,手表支付功能主要应用于一些小型支付场景。
例如,在便利店购买商品。
支付过程中,用户无需出示手机,所有交易数据均通过蓝牙传输至手机。
腾讯TOS产品经理王灿告诉记者,采用蓝牙技术主要是出于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考虑。
“蓝牙连接非常稳定,只要手表与手机正常连接,3秒内即可完成支付。
一旦手表被拿走并与手机断开连接,支付功能就无法进行。
”用于防止盗窃。
”王灿告诉记者,下一步,TOS手表支付将继续与微信支付功能集成。
由于进度问题,它尚未启动。
据了解,截至年底,微信、WeChat的月活跃账户达到6.97亿,而QQ用户数则达到8亿。
在技??术纠纷中不难发现,腾讯TOS手表的支付功能严重依赖QQ钱包系统。
这个思路与市面上现有的产品类似,即支付环节仍然在手机上,而手表仅起到免密码支付的作用。
这种发展方向已经偏离了可穿戴设备支付的“初衷”。
早在两年前,业内人士就曾预测,相比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体积更小、生物识别特征更明显、更适合特定场景,有望成为更适合“移动支付”的载体。
”。
但目前手表支付还无法与手机解耦。
主要原因是缺乏技术支持。
业内人士认为,二维码支付只是一种妥协方案。
本质上,它并不是真正的线下支付,而是将线下支付引入线上。
但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给手表添加NFC支付功能并不难。
难的是如何打通硬件厂商、银联、银行、商户之间的产业链。
在国内,NFC支付诞生已近十年,但发展速度始终缓慢。
原因在于NFC的普及需要大量的硬件设备,而手机制造商和金融机构必须基于足够大的市场来部署大量的硬件设备。
在后市明朗之前,各方均以观望为主。
在如此长的产业链中,利益如何分配也是参与者之间博弈的焦点。
Apple Pay进入中国一再推迟。
主要原因是与银联及中资各大银行的谈判进展不顺利,双方一直无法就交易费用达成一致。
不过,随着Apple Pay和Samsung Pay正式进入中国,沉寂已久的NFC技术或将迎来“第二春”。
据了解,包括中兴、小米、魅族等厂商近两年都与银联有不同程度的接触,部分厂商也明确表示将推出自己的移动支付服务。
曲线救国。
对于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来说,是否采用NFC技术也关系到自身移动支付市场份额。
业内人士分析,腾讯TOS手表的支付功能不仅可以优化手表用户的体验,还可以将QQ钱包的使用场景扩展到可穿戴设备。
软硬件的结合将帮助腾讯进一步抢占移动支付市场。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移动支付市场,微信和支付宝背后的互联网公司与银联是竞争对手,因此双方未来合作的前景仍不明朗。
不过,或许是意识到扫码技术的缺点,目前不少厂商选择从其他场景切入NFC支付,而交通场景就是突破口。
在国内,以刷鼠手环、Sharkey手表为代表的可穿戴产品已与市政公交卡公司达成合作。
王灿告诉记者,未来TOS手表将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公交卡公司合作,很快就能实现“刷交通卡”的功能。
此外,TOS手表还瞄准了学生食堂的消费场景,很快就能与“饭卡”功能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