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耐克和苹果结束了长达两年的集体诉讼。
原告声称,Nike FuelBand 未能准确记录卡路里消耗、行走步数,以及“NikeFuel”指标代表广告中的整体运动水平。
该诉讼称,耐克和苹果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但仍然在销售中不当宣传。
为此,耐克需要赔偿消费者共计1万美元。
早在去年4月,在尝试制造可穿戴设备两年后,耐克突然失去了耐心,解雇了负责FuelBand的团队。
虽然FuelBand手环的消亡与耐克的整体战略有关,但也给国内可穿戴设备厂商敲响了警钟。
表面上,可穿戴智能硬件市场如火如荼,但事实上却暗流涌动:可穿戴设备如何突围困境?可穿戴设备的困境:功能单一、与智能手机功能重叠。
从国内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手表、手环、戒指等小配件。
它们的功能大多集中在定位、通讯提醒、身份认证、健康管理和睡眠监测等方面。
国科电子智能穿戴部门负责人徐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款式繁多,缺乏重量级的应用或功能来大规模激活用户需求。
功能单一、用户需求疲软、难以形成规模是当前可穿戴设备市场最大的困境之一。
另一方面,可穿戴设备的很多功能也可以在手机上实现,比如计步、时间提醒、卡路里消耗等。
智能手机越来越多地蚕食智能手环的许多功能,并将这些功能转移到用户的口袋里。
其中,这也导致可穿戴设备的需求下降。
Lark 在去年 12 月推出其产品 Larklife(一款追踪用户健身、饮食和睡眠质量的智能腕带)后不久就宣布将不再生产该产品。
Lark 创始人 Julia Hu 声称:“硬件业务已经非常困难,我们决定成为一家软件公司,深化智能手机上的传感器业务。
”可穿戴设备困境:专业性差、续航问题 智能硬件产品大规模国产化成为创业者的新方向。
从功能上来说,它们都有计步器、运动检测、睡眠检测、蓝牙同步等功能,同质化已经很严重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可穿戴设备的核心技术门槛较低。
大多数制造商在外观和娱乐功能上投入更多精力,但往往不太关注设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作为移动健康平台,可穿戴设备缺乏专业性确实令人失望。
在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中,电池技术的落后也严重阻碍了智能设备的发展。
可穿戴设备产品的电池续航问题成为消费者犹豫的焦点。
消费者可以忍受每天为智能手机充电,但很难接受频繁为手表充电。
智能医疗硬件的未来趋势:非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设备已经陷入困境。
笔者认为改变只需要“一点点”:非可穿戴设备。
能够采集长期准确数据的无干扰、免充电、非穿戴式设备将是智能医疗硬件的未来趋势。
可穿戴设备因其便携性而受到广泛关注,而非可穿戴设备则被冷落。
事实上,由于自身的特点,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趋势应该更侧重于娱乐而非专业的医疗功能。
智能医疗硬件未来真正的趋势是更加专业的非可穿戴设备。
以中科院下属中科新智科技有限公司新消健康经理为例。
它注重无干扰、准确、连续的数据监测。
与易受外界干扰的可穿戴设备不同,心笑是一种非可穿戴设备。
该设备能够有效监测人体各种生命体征信息,而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干扰,避免可穿戴设备可能引起过敏和运动损伤的隐患。
不同于可穿戴设备的简单监测数据,心消整合长期、连续、准确的数据,通过复杂的算法进行分析,得出专业的健康报告和健康建议。
可穿戴设备的续航问题在心消健康管理解决方案中也得到解决:无需充电。
硬件端只负责数据采集和传输,传感器不需要充电。
数据处理和整合在云端和软件端实现,完美解决电池寿命问题和功耗隐患。
Stephen Watts 表示,“可穿戴设备将不可避免地经历无用阶段”。
面对可穿戴设备不普及、雷声大雨点小的现状,我们或许应该另辟蹊径,即无干扰、零充电、能长期采集准确数据。
可穿戴设备将是智能医疗硬件的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