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如何避免AI热潮昙花一现?

时间:2024-05-22 12:59:49 科技赋能

“我们不想看到这一波刚刚迎来春天就进入冬天的人工智能浪潮。

”当小i机器人CEO朱品品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是过去几十年里的第三个人工智能了。

智能“热”:早在20世纪60年代,图灵测试就引发了第一次人工智能热潮。

20世纪80、90年代,语音识别成为第二次人工智能热潮的关键词。

与前两次“昙花一现”不同,第三波人工智能热潮是由于互联网等领域积累了足够的数据、计算能力和算法,准确率持续向%趋势发展。

不过,朱品品担心,如果人工智能技术不能在行业开花结果,这股热潮很可能很快就会消失。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朱品品认为,关键是“工业化”。

“我认为所谓产业化,就是规范实施,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

”他说,实施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

如何延伸有效的商业模式,将决定人工智能技术能否取得长足进步。

业务连续性的重要因素。

对于尝试采用人工智能落地窗策略,朱品品认为“不能只听别人说的,大家说什么就做什么”。

“其实,两三年前,当大家都特别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和算法的时候,我在很多场合都做出了不恰当的说法:光有技术是不够的,必须与场景结合,能够投入的技术付诸实践是有价值的,”他强调。

成立于2007年的小i机器人也在根据场景调整业务。

从一开始专注于to C产品,到现在以客服机器人为切入点,在人机交互领域积累了深刻的影响力。

今年,小i机器人发布了智能客服、智能金融、智慧城市等8大领域的解决方案,试图打造核心技术和产业平台。

“小i机器人一开始是to C聊天机器人,在长期的创业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数据。

现在大家都会非常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与传统行业融合。

小i机器人其实已经在行业里我们已经尝试了很多年。

”朱品品解释道,“我们一方面不断巩固技术和产品能力,另一方面不断拓展客户,拓展新的应用场景,建立更多合作伙伴。

”基于小i机器人。

在人工智能产业化实践方面,朱品品在硬科技产业领袖峰会暨镁石年会上给出了“人工智能产业化”的建议:第一:掌握源头核心技术。

“这个源码不能只用第三方开源代码,也不能只用第三方API。

他以小i机器人的经验为例,说明开源对于产业化来说是不够的。

需要重新处理自然语言处理引擎并重新训练模型。

“比如在非结构化文档中,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材料和数据使用不同的能力。

”他表示,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

第二:深入应用场景,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

“光有技术肯定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找到业务场景,深入其中,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

”他加了。

第三:形成解决方案和自己的服务体系。

“这样我们才能为更多的客户传递价值,我们需要形成整个架构,需要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

”他说。

此外,朱频频强调,“没有完美的人工智能可以取代所有人”。

他表示,在很多应用场景中,我们需要非常清楚人工智能哪些方面可以做好,哪些方面不能做。

“事实上,只要一些环节能够被人工智能替代,整个流程的效率其实会提升很多。

”他说。

“我们不能指望每一个人工智能产品都能像Alpha Go一样打败人类。

让人工智能做一些它擅长的事情,它的价值就不断被开发出来。

”朱频频认为,在产业化过程中,我们需要理性地认识人工智能的价值,这样才能不断找到适合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