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2016年谁将点燃可穿戴市场的热情?

时间:2024-05-22 11:25:45 科技赋能

智能眼镜、手环……这些智能设备构成了2019年智能穿戴市场的靓丽风景线。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可穿戴设备研究报告》数据,我国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为80 2018年完成人民币100万元,增长率为0.8%。

那么,2019年可穿戴智能硬件设备将会有哪些重磅消息呢?智能服装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转折点。

智能服装,说白了就是将智能技术与服装融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包括衣服、帽子、鞋子、皮带等各类智能服装。

这类服装如何变得“智能”?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使用智能服装材料,包括形状记忆材料、相变材料、变色材料和刺激响应水凝胶;另一种是将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引入到人们日常穿着的衣服中,包括导电材料、柔性传感器、低功耗芯片技术、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和电源的应用。

拥有一套智能服装就可以实现一些基本的功能,比如给手机充电、连接耳机听音乐、通过蓝牙接听电话等。

在我们看来,智能服装在一些特殊场景下的应用需求更加迫切。

比如,如果你喜欢运动,它可以感知你的运动状态,改变你衣服的颜色,告知你天气、日程、健康状况等;或者它可以在您运动时直接改变衣服的通风和长度以适合您。

如果您重视健康,它可以通过皮肤传感等生物识别技术来监测心率、压力、呼吸、体温、血糖等。

从上面可以看出,很多我们曾经梦想的功能都可以通过智能服装来实现,而今年可能就是它爆发的一年!智能手表将爆发智能手表将慢慢不再依赖手机。

随着智能手表市场的成熟以及自身硬件性能的提升,未来不再需要依靠手机来分担数据处理。

真正的独立运营预计将成为今年的一大趋势。

目前,三星Gear S2已经支持SIM卡,并且可以独立连接数据网络,这里不说这个做法是否正确,但新的领域只有尝试才能进步,所以今年会有更多的产品支持。

至于自身的数据处理特性,无论是Android Wear还是Watch OS,这个特性都会是重点。

成本成为智能可穿戴企业最大的困难,不是因为缺钱,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多少成本才是最平衡的。

不过,小米手环的良好表现却让大家眼前一亮。

在智能硬件发展初期,为了积累用户,低成本的智能设备会井喷式发布。

在这个转折的一年里,低成本和中高成本的硬件很可能会完全区分用户、不同层次的人、甚至不同的领域。

今年的可穿戴设备将会有非常微妙的市场变化。

自从苹果推出Apple Watch这一新品类以来,智能手表正式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

据IDC预测,Apple Watch销量将从每年1万部增长到每年1万部。

Apple Watch最大的竞争对手Android Wear今年的出货量将从1万台增至1万台。

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智能手表只起到显示文字和健康追踪的作用。

虽然华为、中兴、三星等众多手机厂商纷纷介入,但单一的功能并没有让用户感到意外。

对于智能手表来说,未来将逐步添加LTE网络连接、医疗传感器以及更多第三方应用。

但目前大多数智能手表(包括Apple Watch)只能与特定平台的智能手机连接,因此目前只能将其视为昂贵的配件,而不是单独的智能设备。

再加上应用的匮乏和续航方面的缺点,智能手表的推广并不顺利。

新的一年被认为是智能手表的“绊脚石”,相关机构认为其突破点将在儿童手表细分市场。

华为儿童手表(荣耀小K)目前尚未大批量出货,但未来有望成为儿童手表市场的主力之一。

此外,KIDO等新兴智能手表品牌的进入,使中国儿童智能手表市场两极分化,形成了高端与低端划分明显的市场格局。

此外,随着中国二胎计划的推进以及家长对儿童安全的重视,未来十年儿童智能手表将成为广大民众的迫切需求。

移动支付元年,三星和苹果的移动支付功能Samsung Pay和Apple Pay已正式进入中国。

两家公司几乎同时进入中国,引起各方关注。

2020年肯定是三星、苹果移动支付爆发的一年。

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这两款智能穿戴设备均已发布,且设备正在小型化。

支付功能也慢慢移植到可穿戴设备上,争夺各自的移动支付用户。

今年,移动支付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

  VR将是大势所趋。

VR设备分为三种类型:手机VR眼镜盒、连接PC或游戏机的VR头盔、无需任何其他设备的VR一体机。

随着Google Cardboard、三星Gear VR、Oculus Rift、索尼PlayStation VR和HTC等厂商开始涉足虚拟现实VR技术,这一领域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产业资本的关注。

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最新报告显示,虚拟现实软硬件年产值将达到67亿美元,并且每年将增长至1亿美元。

投资银行Digi-Capital预测,到2020年,AR和VR市场规模将达到1亿美元。

业界普遍认为,明年一季度将迎来多款重磅VR设备发布,行业临界点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