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一年就结束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许多令人兴奋的新事物涌入新兴的智能可穿戴行业。
俗话说,温故知新。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前,最适合回顾一下过去,吸收一些经验和教训。
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回顾一下2019年令人兴奋的可穿戴市场。
【今年行业发展现状】根据国际数据分析公司(IDC)发布的数据,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市场整体增长同比增长3.1%,本季度可穿戴设备总出货量可达1万台。
虽然整体市场形势看好,但各类可穿戴产品的发展却略有不同。
曾经的领头羊智能手表今年表现并不太好,甚至在今年第三季度呈现出整体下滑的趋势。
总出货量仅达到1万台,比今年第三季度的1万台下降了51.6%。
其竞争对手之一运动手环增长了 3.1%。
据调查显示,目前可穿戴设备市场基本被运动手环占据,市场份额约为85%。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很多。
一方面,新型号的运动手环不断推出,扩大了用户群。
另外,正值夏季,人们出行、活动增多,使用率增加。
另一方面,许多生产智能手表的供应商在发布新产品方面有所放缓。
例如,谷歌决定搁置Android Wear 2.0,对其OEM合作伙伴产生了影响,而三星的Gear S3才刚刚推出不久。
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对智能手表的兴趣逐渐减弱,而仅具有基本和专用功能的设备的吸引力却在增加。
IDC预计,健身追踪器等基本可穿戴设备将在今年剩余时间内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可运行第三方应用程序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在短期内可能会继续陷入困境。
【年度产品盘点】目前,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非常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满足用户的需求。
不过,从数据表中也可以看出,对于消费者来说,可穿戴产品并不是必需品。
性质可能更像是带有buff(增益效果)的配饰。
因此,功能太多、配置要求太多的产品,不如功能单一、操作简单、实用的产品有吸引力。
接下来,小编就盘点一下2018年出现的一些可穿戴产品。
有些可能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有些则可能昙花一现,被市场抛弃。
为了方便排序,小编将产品分为运动健康和娱乐生活两大类。
1.娱乐和生活方式 (1) Oculus Rift/HTC Vive 作为今年最受欢迎的两款 VR 产品,Oculus 和 HTC 各有优缺点,但都可以提供无与伦比的游戏体验。
但综合使用、性能等各方面考虑,用户还是选择了Oculus。
Rift还有更多的可能性。
Oculus Rift有两个目镜,每个目镜的分辨率为 ,这样一来,游戏的沉浸感就大大提高了。
Oculus Touch 手柄设计非常符合人体工程学:较小的环形触发器和手柄。
能够给玩家带来更好的游戏手感和准确的体验感。
而且它还有手指追踪的优势。
相比之下,虽然HTC Vive的硬件设计不如Oculus Rift,操作也相对复杂一些,但Vive在一些功能方面表现得更加完美,比如度数追踪。
当然,作为PC产品,Oculus Rift和HTC Vive比普通的移动VR设备(例如Gear VR和Google Daydream)要贵一些。
(2)微软Hololens可以说是一款可以让Oculus Rift和HTC Vive都黯然失色的产品。
与VR营造的虚拟场景不同,Hololens成功地将虚拟与现实结合起来,实现了更好的交互性。
用户可以轻松识别现实场景中的虚拟图像并向其发出命令。
从之前的发布信息我们可以知道,佩戴Hololens,你可以看新闻、打电话、玩游戏,还可以做更高级的事情,比如辅助3D建模等,目前已经在6个国家上线。
它正在出售。
至于国内市场,可能要到明年上半年才能上市。
不过,虽然功能不错,但价格却令人印象深刻。
这个Hololens价值美元,可以折算成人民币0元左右。
(3)Spectacles智能眼镜 今年9月,美国照片分享服务应用Snapchat发布了一款名为Spectacles的配备摄像头的太阳镜,可以捕捉10秒的短视频并将其上传到Snapchat。
与大名鼎鼎的谷歌眼镜相比,它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地摊小贩”,而且它的功能也很简单,就是让用户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生活,然后与他人分享。
Spectacles 的内置摄像头可以旋转。
在拍摄过程中,如果手机上启动了Snapchat应用程序,拍摄的图像可以通过蓝牙实时传输到Snapchat应用程序。
鉴于 Google Glass 的失败,很明显 Snap 在开发 Spectacles 时吸取了教训。
我们采取了另一种平易近人且有趣的方法。
也许它不适合商业或专业用途,但现有的功能足以使其在普通用户中流行。
类似的产品还有 Blincam,这是一款只需眨眼即可拍照的智能眼镜。
(四)VISA智能支付环 今年里约奥运会上出现了不少黑科技,其中之一就是奥运会和残奥会独家支付提供商Visa推出的首款可穿戴支付环。
该环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独特的支付体验。
它采用 McLear & Co. 的专利 NFC 环设计,其中包含金雅拓制造的安全微芯片,支持 NFC 天线实现非接触式支付功能。
与许多其他具有支付功能的可穿戴产品不同,这款戒指不需要电池或充电,而且防水深度为 50 米,所以即使戴着戒指去游泳也没有问题。
不得不说,随着支付行业从纸质向数字化发展,也为智能穿戴产品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5)苹果Airpods 作为万千苹果粉丝期待的产品,苹果最新的无线蓝牙耳机AirPods终于在本月21日上市了。
这款搭载全新W1芯片的无线耳机让用户真正告别有线耳机。
他们只需靠近 iPhone 或 iPad 即可立即完成连接。
而且AirPods还配备了距离传感器和加速度计,可以感知耳机是否在耳中。
当AirPods从耳朵中取出时,音乐会自动暂停。
此外,它还支持触摸控制。
点击耳机侧面可进行播放/暂停操作,双击可唤醒Siri。
与同类产品相比,AirPods无论是技术还是用户体验都更加先进和智能。
但目前,根据拆解网站 ifixit 的拆解评测,由于产品的特殊性,AirPods 似乎无法修复或回收。
2、运动健康(1)三星GS3 同样是在本月21日,三星GS3手表在中国正式上市。
GS3分为先锋版和经典版两个版本,外观略有不同。
GS3采用智能旋转易控表圈设计,支持Tizen系统,配备分辨率为*像素的1.3英寸SUPER AMOLED显示屏,表盘直径19mm,支持标准22mm表带,并有多种表盘可供选择。
。
它还支持多种自动动作识别和监控功能,支持IP68防水防尘,还具有蓝牙通话、内置扬声器和GPS定位功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独立的GPS功能追踪用户的健身信息,观察日常休闲活动,追踪步数和里程。
看完上面冗长的函数介绍,你是不是已经感觉有点头晕了? GS系列作为三星的诚意之作,一直深受好评。
外观华丽时尚,功能强大。
适合作为普通手表使用,也适合作为运动健身器材使用。
GS2推出时曾被誉为“市场上最好的智能手表”。
(2)Apple Watch 2也是苹果的一款重磅产品。
Apple Watch 2在推出之前就受到了各方的关注。
与前作相比,Watch 2 似乎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显着的改进。
尤其是在运动健身功能方面。
Series 2 具有内置 GPS,即使您在锻炼时将 iPhone 留在家中,也可以进行即时测量。
而且它的防水性能达到了50米,所以你可以毫无问题地带着它游泳,而且它还可以帮助你测试你的游泳速度和频率。
双亮度显示屏让您即使在阳光下也能无障碍地查看屏幕。
此外,它还拥有健身记录分享、随身教练以及各种第三方健康APP,功能齐全。
可以看出,苹果已经逐渐将Apple Watch的发展方向从时尚转向健身。
不知道是否受到去年Apple Watch销量不理想的影响。
不过,即使功能极大地面向健身,Apple Watch 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是来自同类产品的竞争,另一方面是手环等基础可穿戴运动健身设备的威胁。
更何况Apple Watch还有一个巨大的bug,那就是必须与iPhone配合使用。
尽管目前形势一片光明,但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
(3)Fitbit charge2/Flex2智能手环 作为行业领先的可穿戴健身设备供应商,Fitbit在2018年推出了多款新品,更新了其最畅销的Charge系列和Flex系列。
Flex 2是Fitbit首款可以支持游泳记录的手环产品。
它不像之前的那样防水,而是一款可以佩戴游泳、记录运动轨迹的手环。
而且与第一代 Flex 只能更换不同颜色的硅胶表带不同,Flex 2 变得更小、更纤薄,并且可以更换配件。
被Fitbit誉为目前最时尚的手环。
Charge 2 拥有更大的显示屏,但不完全防水且不支持触摸。
虽然是运动健身器材,但并不缺乏时尚感。
它还具有多种颜色的表带可供更换。
同时,新一代还增加了新的“运动提醒”模式、电话/短信通知,以及可以测量用户呼吸频率的新“放松”模式。
【当前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2020年被多家媒体誉为可穿戴市场降温的一年。
不过,根据近几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可穿戴市场实际上一直在增长,尽管趋势似乎并不那么好。
但事实上这是一个危险与机遇并存的时代。
目前可穿戴市场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1、产品闲置率高。
IT研究分析公司Gartner近日发布了一项关于可穿戴设备使用寿命的调查结果,其中包括苹果智能手表和FitBit运动。
代表产品如手链。
调查时间为6月至8月。
该调查针对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的可穿戴设备用户进行。
结果显示,智能手表的闲置率约为 29%,健身追踪器的闲置率约为 30%。
该调查旨在收集消费者对健身追踪器、智能手表和虚拟现实眼镜等时尚科技设备的态度。
高闲置率对于可穿戴产品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
产品闲置比低使用率更严重。
因为产品闲置,证明产品对用户的持续吸引力下降了。
此外,如果用户不使用产品,设备制造商就无法收集数据,从而很难找到更好的方法来改进它们。
2、存在用户信息泄露的风险。
收集健康数据是各种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的卖点之一。
借助这些数据,用户可以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健康习惯。
而这个数据目前正被各个广告商和制药公司所觊觎。
越来越多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正在融入大数据数字健康和营销生态系统。
该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用户数据、影响消费者行为并将其货币化。
如果没有相关监管措施,任何数据被泄露或被获取,消费者不仅可能损失个人隐私,还可能损失相关经济利益。
3、产品功能过于重复。
尽管可穿戴设备在年后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但截至目前,仍不够成熟,产品价值无法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从工业设计、功能和市场三个维度来看,尤其是这个领域的设计师(或者产品经理)的思维,大多数还停留在智能手机时代,将相似的功能一一叠加,比如苹果的手表系列。
有人质疑我:既然你离不开手机,那么拥有一块与手机功能相同的手表还有什么意义呢?市场上很多智能穿戴产品似乎都陷入了这个误区。
他们认为,功能越多、用途越复杂,产品就会显得越“高端”。
但此类产品往往出现短暂后就被淘汰。
据IDC预测,仅在中国,每年可穿戴市场的利润率就达到1亿元人民币。
此外,尽管欧美国家经济低迷,但中东和非洲地区运动手环的需求仍在大幅上升。
全球可穿戴市场前景依然看好。
据此,可穿戴设备未来可参考的发展方向有三个: 发展方向一:可穿戴设备的下一个拐点是能否真正触动用户,寻求有价值的用户需求。
设备供应商应提出更多创新产品和应用来刺激用户购买。
发展方向二:设备开发商应专注于产品开发,而不是盲目跟风。
应努力寻找利用可穿戴设备捕获现有数据的新方法,以使日常任务更容易执行。
还应努力创建一个小工具生态系统,使这些设备能够相互交互并自由交换信息,并制定严格的家庭信息保密制度。
业界已经在供应商和操作系统方面出现了一些整合的迹象。
Fitbit 收购 Pebble 代表着朝这个方向迈出了明确的一步。
发展方向三:产品设计要找准用户痛点,明确功能定位,给用户最好的体验。
从运动手环超越智能手表的趋势来看,产品的功能越多越好。
类似功能的叠加只会让产品更加同质化,使用起来会变得更加困难,人们会对产品产生厌倦感。
会升起。
毕竟,成为专家比成为通才更好。
功能单一但做到极致的产品更容易吸引用户的眼球。
但往往更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