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2016年可穿戴设备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时间:2024-05-22 19:05:04 科技赋能

Snap推出智能眼镜,在深圳低调打造团队。

先后获得腾讯、阿里巴巴投资。

目前正准备首次上市,融资超1亿美元。

美国初创公司 Snap 不满足于仅仅做社交工具,我们还需要进入硬件市场,推出 Spectacles,可以拍摄视频并分享的智能眼镜。

12月,Snap还在深圳成立了研发办公室,并在微信平台招募优秀的Andriod/iOS工程师,主要做核心相机开发工作。

据悉,Snap已选定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两家投资银行来牵头上市项目。

首次上市日期为今年3月,估值在1亿至1亿美元之间。

点评:Snap的硬件开发更多是为了延伸产业链布局,增加盈利潜力,增加估值空间。

一方面,尽管Snap在美国等市场拥有1.5亿总用户群,但其广告盈利模式的主要用户群体是青少年,其商业价值难以满足市场预期;另一方面,对于广告业务来说,社交巨头Facebook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Snap的生存空间。

然而,作为一家以社交应用起家的海外明星公司,它之所以选择在深圳建立团队,是因为想利用深圳完整的产业链优势打造自己的硬件项目,或者说想在深圳打造硬件。

构建支持QQ(腾讯的社交应用程序)的硬件的名称。

要对标,要知道QQ也是最受青少年欢迎的社交应用之一。

Win10 Band团队解散,Microsoft Band 3过时。

外媒称微软正在解散Win10 Band团队。

该团队正在开发的项目包括微软手环3,计划微软手环3将搭载Windows 10系统版本。

微软官方也曾表示,目前的重点是拓展自己的健康服务平台,该平台是Band系列手环的核心,跨越多个平台。

微软官方将继续销售Microsoft Band 2,保留对消费者用户的支持,并探索可穿戴设备的更多发展空间。

点评:笔者推测团队原本是想将win10Iot作为band3系统加入win10家族。

但由于成本和功耗问题未解决,win10无法在这么小的设备上运行,最终决定放弃win10Iot。

所以应该说,并不是微软不会推出Band 3,而是Band 3可能不会采用新的系统和设计,而是会继续沿用原来的系统,所以Band 3更有可能是增强版表带 2. Apple Watch 发布 Apple Watch 2 苹果在苹果秋季发布会上推出了第二代 Apple Watch。

据报道,为了提高 Apple Watch 2 的电池续航时间,苹果将 Apple Watch 2 的屏幕做得更薄,最薄部分仅 2.12mm。

此外,Apple Watch 2的防水性能得到了提升,增加了独立GPS功能,并且支持50米防水,因此可以在游泳、冲浪等水上运动时使用。

同时,屏幕显示亮度也提升了一倍。

Apple Watch 2 国外售价为 1.00 美元,国内起售价为 1.00 美元。

搭配爱马仕表带、陶瓷表壳或者选择Apple Watch Nike运动款会贵一些。

这使得Apple Watch 2仍然是智能手表中的奢侈品。

点评:显然,Apple Watch 2 已经将重点从“手腕上的 iPhone”转向了具有运动健身功能的专业级运动手表。

陷入欺诈丑闻的Magic Leap投资1.5亿美元建设研发中心。

12月9日,The Information《Magic Leap存在虚假宣传》的报道让Magic Leap陷入了涉及纯特效制作宣传视频的欺诈丑闻。

此外,今年的Magic Leap经过多次变动,包括包括法务副总裁和营销总监在内的多名高管离职,Magic Leap受到业内质疑,被多家媒体指责为诈骗公司。

不过,Magic Leap 随后表示,他们不仅会按时推出产品,而且还会“加快销售步伐”。

它还投资1.5亿美元在南佛罗里达州种植园建设研发中心,面积26万平方英尺。

点评:2017年Magic Leap展示的特效视频确实具有误导性。

由于媒体的过度吹嘘和赞扬,令人遗憾。

最初将Magic Leap推上神坛的人似乎就是现在批评Magic Leap的人。

随着下半年VR、AR行业进入洗牌期,裁员、破产、收购等消息不断传出,泡沫破灭,行业此次对Magic Leap的集体指责更像是一次集体宣泄。

华米成小米生态链之王:营收达15亿元,占比10%据12月20日消息,雷军透露,小米已投资77家生态链公司,其中30家已发布产品。

其中,华米被誉为“小米生态链体系最强团队”。

华米是小米手环的制造商,以小米品牌销售,负责其设计、制造、应用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华米表示,2019年,公司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超过1万台,年销售额超过15亿元;而小米生态链的年总营收预计将达到1亿元,这也意味着77家生态链公司中,华米的营收占比达到10%。

点评:利用手机聚集同等数量的用户,然后通过其他硬件或服务获取主要利润,小米的高性价比策略在中国市场拥有天然的发展空间。

回顾今年的可穿戴设备市场,一些先行的国外公司最终以破产和被收购告终。

然而,以华米为代表的中国厂商的表现却截然相反,销量一路飙升。

并不是说中国的可穿戴市场环境比国际市场好,而是小米确实迎合了一些地方消费者足够的消费意愿。

生态链的好处在于,用户一旦被锁定,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从各种相关应用、硬件、服务等中赚取利润。

Fitbit 以 1 万美元低价收购智能手表鼻祖 Pebble 。

12月8日,可穿戴设备制造商Fitbit宣布以1万美元收购竞争对手Pebble,收购内容包括与软件和固件开发相关的关键人员和知识产权。

据高管介绍,从公司诞生到今年年初,共销售了1万多只手表。

收购完成后,Pebble 将停止作为独立实体的运营。

Pebble 已停止接受任何订单,并提到将不再提供保修支持。

点评:Pebble 的估值已从此前的 7 亿美元缩水至 1 万美元。

作为可穿戴行业的先行者,明星智能手表公司Pebble的估值在短短一年内缩水了95%。

Pebble最大的问题是对市场的误判。

早期致力于打造平台级产品,耗尽了心血和资金。

再加上自身经营不善,资金流不畅,最终不得不低价出售公司。

Pebble的倒闭给智能手表制造商上了生动的公共教训。

2018年智能手表市场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走势,续航、体验、服务等诸多诟病,导致这个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市场在2018年表现极其低迷。

媒体研究机构表示,智能手表市场 纸可以烧。

这是真的?市场年内将给出反驳!索尼推出最小传感器,仅2mm 12月,据外媒报道,索尼半导体部门开发出一款尺寸仅为2mm的百万像素相机,索尼还专门为其配备了2.6mm镜头。

镜头和传感器集成在一起,加上柔性电路板,总重量不到0.1克。

该相机支持以 fps 捕获图像,并支持 3 种不同的高速扫描模式。

如果以最高速度拍摄,分辨率会降低到像素。

除了尺寸小之外,新传感器的功耗也非常低。

帧率维持在60fps,最大功耗仅为55mw。

索尼声称这是世界上最小的百万像素相机,可以应用于更多小型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无人机等设备。

点评:更高的集成度、更小的尺寸、更低的功耗对于智能硬件行业来说都是好消息。

索尼近年来业绩大幅下滑,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多次“破产”。

但观察其近年来在物联网、智能硬件等方面的布局,仍值得期待。

可拉伸可穿戴集成电路的出现。

据每日科学网报道,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工程师最近开发出了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可拉伸可穿戴集成电路,有望推动整个物联网乃至更多互联系统的发展。

高速无线网络的发展。

这种可拉伸集成电路厚度仅为 0.25 毫米,可在 40GHz 以上的射频下工作。

它由两条超细传输线组成,以重复的 S 形曲线交织在一起。

它的锯齿形形状就像一个3D迷宫,可以让传输线伸展而不影响其性能,并且不受外界干扰。

同时,它可以将流过它的电磁波限制住,电流损耗几乎完全消除。

点评:近年来,各种可穿戴设备不断涌入消费市场。

这种最新电路具有快速无线上网功能,将极大扩展可穿戴电子设备的潜力和应用领域,例如附着在人体上并用于检测健康数据的可穿戴设备。

三星智能手表新专利:虚拟界面可直接在皮肤上操作据外媒报道,三星的最新专利提出了一种带有投影仪的智能手表的设计理念,将实现虚拟界面直接在皮肤上操作。

在三星的设计中,智能手表不仅可以投射虚拟键盘,还可以投射二次信息。

例如,当用户想要使用智能手表查看上面的地图时,投影仪可以将相关地标、商业信息等辅助服务信息投影在侧面。

此外,三星的智能手表不仅可以检测触摸动作,还可以识别手写等手势。

目前尚不清楚三星的专利何时会真正投入到实际的产品设计中。

点评:如果三星能够做出真正的产品,将大大提高输入效率,智能手表很有可能取代智能手机,打破目前智能手表的尴尬局面。

石墨烯面料的问世或将对智能可穿戴服装行业产生革命性影响。

英国剑桥大学石墨烯中心(CGC)和中国江南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开发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的导电棉纤维,可以让可穿戴设备真正成为服装的一部分。

CGC将使用石墨烯导电墨水浸泡棉纤维来制备导电棉织物。

对这种材料制成的衣服进行了实验,发现能够承受10次运动或10次洗衣机洗涤。

这种材料可以让人们直接用电子产品制作衣服,应用于个人健康管理,轻松获取身体的所有数据。

这是智能纺织品的革命性技术。

服装不仅是人体的必需品,而且与人体有着更密切的联系。

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实现来说,采集的人体数据辅以针对性的算法,无疑优于目前的手环、手表等设备。

更准确。

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体验,将对可穿戴设备的推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另一方面,服装市场容量巨大,现有品牌的市场运营经验和分销渠道都相对成熟。

与那些从零开始新建的硬件厂商相比,无论是沟通强度还是渗透能力都较低。

大得多。

点评:此消息一出,首先是媒体哗然,其次是相关厂商。

甚至还有厂家声称有相关产品。

石墨烯几乎完全透明,仅吸收 2.3% 的光。

另一方面,它的密度非常大,即使是最小的气体分子(氦)也无法穿透它。

这些特性使其非常适合作为透明电子产品的原材料,例如透明触摸显示器、发光面板和太阳能电池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