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2016年母婴智能硬件将走向何方

时间:2024-05-22 19:21:02 科技赋能

智能技术在母婴行业的应用无疑是今年的热门话题之一。

有人说,2016年是母婴智能产品崛起元年。

但无论如何,风向逐渐减弱已是普遍共识,2017年的母婴智能行业在几个方面仍不成熟:1、大多数从业者对母婴行业并不熟悉。

一个简单的问题:母婴智能 智能产品属于IT行业还是母婴行业?我的理解是“属于母婴行业”。

但从这个领域的从业者来看,他们大多来自IT行业,他们与母婴行业唯一的联系就像很多类似的创业故事:“自从有了自己的宝宝……”进入一个行业令我不明白的是,这无疑是盲人过河,而当很多人认为自己是“跨界颠覆者”,盲目自大的时候就更糟糕了。

2、大多数从业者对目标消费群体不熟悉。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你天天吃饭,但你可能对米面行业不熟悉;也许你更喜欢biangbiang面,但你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一般目标消费群。

消费倾向。

近年来我看到了太多奇怪的产品创意,比如可以贴在尿布上充当湿度警报器的多功能产品,或者贴在婴儿奶瓶上测量奶温的多功能产品。

看来这些产品都是后妈专用的。

我唯一可以预见的是,不太可能为此类产品下第二个生产订单。

  3。

有效的营销方法并不多。

其实这也是还没有进入这个行业的表现。

大多数产品既不在母婴行业媒体上曝光,也不在母婴受众媒体上曝光,而更多地在科技、创业媒体上曝光。

也许他们的目标受众不是消费者,而是科技同行和投资者。

我粗略了解到,大多数智能产品的众筹活动中,约有70%是由同行和亲友团购买的。

因此,很多产品众筹后卖不出去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我还看到过产品卖不出去就赠送的例子(摆在桌面上的理由是羊毛是狗来的,猪买单的)。

也许你认为你的资金足以让冬天变成春天?不幸的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愿意买单的猪显然不够多。

母婴智能产业如何度过寒冬?我们能做些什么来生存和发展?我们应该如何反思和行动?进军行业!进军行业!进军行业!如果项目团队不是母婴行业的也没关系。

快速寻找具有行业背景、熟悉母婴消费者行为特征的人才加入核心项目团队。

这里有一道测试题:儿童定位手表的主要属性是什么?是防丢产品吗?或者是其他东西? (思考过程和参考答案在本文最后)  4。

善待手头的资源。

既然阿里巴巴没能烧掉“来往”,顺丰也没能烧掉“海客”,那么你也不应该去想把天热了。

现实的做法是就近挖个坑,铺上廉价有效的稻草,研究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相应地精心打磨自己的产品。

天气总会变暖的,到时候全力出击,或许效果会更好。

现在创业圈里流传着一句不好的说法,所谓“有钱的人都是傻子”,认为投资人很容易被忽悠。

这绝对是一个错误的概念。

别被我们从小听到的“阿凡提戏弄财主”的故事误导了。

事实上,各国人民这种猥亵行为由来已久。

5、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项目成功与否,与投资金额大小、投资人是谁无关。

关键在于市场是否认可。

投资的唯一作用就是让正确的事情发展得更快,而永远不会让错误的事情变得正确。

所以,不要花太多的精力去研究现在创投圈有什么热门话题,投资人喜欢什么等等,我见过有的团队有的时候就参加创业比赛或者论坛。

一见到投资人,班里的核心成员就全部出去做路演,展示团队的实力。

事实上,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我的建议是,项目团队中的一个人应该花20%的精力专注于投资事务,而其他团队成员则专注于消费者需求以及如何满足消费者需求。

而且,投资是项目本身吸引的,而不是寻求的。

做好自己的事,该来的都会来。

6.正确评估现有产品。

事实上,无论什么气候,好的产品随时都可以推出(判断的标准是,以具有合理毛利的价格为基础,是否有足够多的消费者愿意买单?)。

关键问题是你的产品是否具备这个能力。

判断方法是:首先找到愿意支付正常价格的真实消费者,然后看他使用后是否觉得值这个钱。

如果你能轻松完成这个测试,并且反馈是正面的(不要找一群亲朋好友,不要欺骗自己),那么恭喜你,你一般有资格考虑如何扩大推广规模了。

我可以保证,对于市场上的大多数产品来说,很难找到真正愿意支付正常价格的消费者。

如果测试结果不理想,那你最好先找到原因,继续专心打磨产品!   7。

确定目标消费群体并满足他们的需求!不要做老少皆宜的产品,克制自己对技术表达的渴望(大多数有技术出身的人都有这种冲动)。

针对精准消费群体、满足特定需求比“普遍适用”更重要,因为万金油通常意味着没有任何作用。

电子扣推出后,不少同行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的防丢器最多只有50米远。

是不是太没效果了? !对此我感到很无奈。

要知道e按钮针对的是0-5岁的学龄前婴儿,近场预防是重点。

因此,对“安全空间”的技术判断进行了大量的算法调整:空旷环境中距离20米左右时触发报警,当有障碍物或人群(如车站、市场)时触发报警。

),即使距离只有几米,警报也会响起。

想象一下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孩子去市场或购物中心。

如果直到50米外才报警,那还有什么用呢? GPS解决方案的防丢产品(如定位手表)更适合学龄及以上儿童。

那些孩子离开父母是很正常的(比如上学或者去小区玩耍的时候,基本都是一个人行动),所以远程实时定位就比较适合。

很重要。

这只是一个例子,说明不同的消费群体会有不同的需求,技术实现必须与之匹配。

这与你的技术看起来酷不酷无关。

如果你能被消费者接受,那么你就不用担心行业气候。

事实上,消费者是你唯一应该关心的事情。

案例思考:儿童定位手表的产品属性只能从产品名称或大多数商家的定义中看出。

儿童定位手表的属性是“儿童防走失产品”。

但如果深入探究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事实上,产品属性更倾向于“儿童智能玩具”。

为什么?首先,是因为这类产品实际上防丢效果非常有限:使用这类产品的人群大多是学龄以上的儿童。

这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发现自己找不到家。

如果真的丢失了,恐怕还出现了其他情况;该产品采用GPS方案,体积较大,电池寿命极短,很难“隐蔽”使用。

如果因犯罪而消失,最多只能“找回产品”;其次,现实中,越来越多的购买动机是孩子主动要求的,原因大多是“因为自己的同学有”……最后,越来越多的商家在发展中加入了大量的社交、娱乐功能。

配件功能正在成为销售的主要驱动力。

因此,儿童定位手表的主要属性应该更倾向于“儿童玩具”或者“儿童社交产品”。

也许有人会说,只要好卖就行,不用担心!但真正的区别是:你的宣传是针对家长(家长接触到的媒体)吗?还是针对儿童(儿童媒体)?这里的差异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