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2019年将成为“VR年”。
进入新的一年,VR概念空前火爆。
包括设备厂商、IT厂商、互联网公司在内的各方都推出了自己的VR产品。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将目光投向VR市场。
看来他们并不想用VR做任何事情。
如果你有事情要做,你就会错过这个机会。
然而,当我们放下期待,冷静地审视VR行业时,我们就会发现,VR大规模应用的条件还不够成熟。
随着技术的演进,VR确实代表了一种趋势,但要让它真正走进普通人的生活,行业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近期,有关VR的新闻不断,各大公司的布局动作更是备受关注。
然而,这真的是VR吗?尽管Facebook创始人兼CEO马克·扎克伯格对VR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不久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至少还需要十年的时间。
”网络速度尚未达到全速。
在支撑和技术还不够成熟、内容还不够丰富、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的今天,我们谈论VR,除了情怀和理想,实在找不到更多的说服力。
当我们看到VR美好的未来时,更需要看到的是目前VR发展面临的瓶颈。
VR行业是时候“安静”了!该技术还远未成熟。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八个词用来形容当下的VR行业再合适不过了。
虽然一些VR产品已经看起来很有前景,并且在体验时能够给用户带来惊喜感,但距离我们预期的VR应用还很遥远。
有人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
今天的VR技术就像2000年左右的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或者2000年左右的个人电脑。
通俗地说——今天的VR产业刚刚起步,技术和应用还处于“雏形”阶段,无法支撑VR的发展。
大规模进入人们的生活。
VR,从中文意义上来说,就是虚拟现实。
从功能上来看,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沉浸感。
通过佩戴VR设备,用户可以很好地融入到设定的场景中,获得舒适愉悦的体验。
感觉。
然而,以今天的技术显然是不可能的。
从目前的VR设备来看,有分体机和一体机。
市面上的产品主要是分体机,需要依赖手机、电脑等其他设备,体验不够好。
虽然一体机具有更多优点,被认为是未来的趋势,但目前的一体机仍然很难小型化。
一旦刻意追求小,可能会失去一些功能。
除了VR硬件和技术本身的瓶颈之外,网络速度也是VR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华为董事总经理、战略营销总裁徐文伟认为,VR要实现完美的虚拟现实体验,每秒必须处理高达5.2Gbit的数据,并且延迟必须低于20ms,这意味着无处不在。
需要超宽带和零等待。
,极致的网络体验。
目前,移动通信网络仍处于4G向4.5G迈进的阶段。
只有大规模部署4.5G、5G网络,VR所需的网络环境才能相对成熟,为VR应用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佩戴体验不佳:“戴上VR头盔后,很快就会感到头晕。
”一位体验过VR应用的用户向记者抱怨。
事实上,这并不是个人用户的体验。
很多体验过VR的用户都有这种感觉。
佩戴体验不佳已经成为目前业界公认的VR发展的瓶颈。
对于头晕的原因,业内有多种解释。
有人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技术还不够成熟。
当屏幕刷新率无法达到90Hz时,用户会感觉到画面延迟,产生头晕的感觉。
也有人说VR界面的视觉对比会让人头晕。
在VR体验中,人们的实际动作往往无法正常匹配大脑的运动。
也就是说,大脑根据视觉系统收集到的信息,指挥身体进行与画面相配合的动作,但使用者的身体并没有完成这些动作,从而导致小脑传递了错误的信号,人体的器官变得紊乱,最终感到头晕。
网上还流传着一种观点,国外专家认为穴居人的大脑让我们永远无法适应VR系统。
人体具有感知深度的能力。
即对于几米外的物体,人体会调节睫状肌来带动眼睛的晶状体聚焦。
然而事实上,没有任何显示设备能够再现不同距离的光线,这意味着VR系统永远无法“说服”我们的大脑,大脑肯定会在不正确的信息下做出一系列反应。
,那么头晕是不可避免的。
虽然这些观点还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以如今的VR技术水平,VR设备无法给用户带来真正“沉浸式”的体验,自然缺乏大规模应用的基础。
无论是屏幕刷新率不够高、延迟过高,还是VR头盔过于笨重,这些都是VR厂商和整个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缺乏内容和标准。
VR行业缺乏优质内容已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VR应用来说,除了技术支持和硬件提升之外,另一大需要消除的痛点就是内容。
如果没有足够高质量、足够有吸引力的内容,那么用户还有什么理由去选择VR产品呢?但目前,无论是VR游戏、VR电影,还是各类VR互动,都缺乏优质内容。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代表了VR行业的不成熟。
VR产业生态尚未建立,VR内容提供商尚未发展壮大。
然而,随着VR行业的蓬勃发展,一些初创企业也将目光投向了VR内容的蓝海。
一些互联网公司在生产VR产品的同时,也在加大在内容领域的布局与合作。
和内容一样,标准也是VR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俗话说,产业发展,标准为先。
统一的标准将迅速规范市场,引导技术和产品的发展。
因此,锤子科技设计总监、VR团队负责人罗子雄认为:“决定VR产业最终能否爆发的因素是有没有标准制定者。
”从技术和产品角度来看,VR硬件和软件是不同的领域。
如果没有标准,VR性能就无法优化。
当前VR产品满天飞的现象也表明,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就会出现混乱。
市场上有价值数万元的VR设备,也有价值数十、数百元的产品。
对于消费者来说,对于我来说,选择VR产品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只谈感受,不谈回报。
在很多人眼中,VR行业有着巨大的“赚钱前景”。
然而,在这个不成熟的发展阶段,涉足VR的公司不是在赚钱,而是在烧钱。
虽然VR的概念很流行,而且一款VR产品的推出也不无好评,但有多少用户愿意花钱购买VR设备呢?调查数据给火热的VR市场泼了一盆冷水。
Newzoo 对西方市场进行了在线调查。
受访者年龄在10岁至65岁之间,只有约11%的人表示会考虑购买VR设备。
虚拟现实设备。
事实上,除了前面提到的扎克伯格之外,不少科技巨头在谈论VR时仍持谨慎态度。
对于财力雄厚的大公司来说,瞄准VR技术趋势,率先进行技术布局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但对于一些初创公司或者实力较弱的创业者来说,进入VR市场需要更加冷静。
毕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史告诉我们: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如何成为先锋而不是烈士,是大多数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敲响警钟并不意味着消极。
从技术发展的节奏来看,VR或者AR等应用最终都会进入我们的生活,虽然当时的应用场景可能和我们现在的想象有些不同。
技术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实现大规模应用需要合适的环境。
因此,当我们看到缺点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