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自动驾驶发布5小时无接管路测视频,依靠网约车数据加速技术迭代。
2019年4月8日,滴滴自动驾驶发布全球首个连续5小时不接管自动驾驶视频。
滴滴自动驾驶公司首席运营官孟醒邀请Udacity的创始人、谷歌自动驾驶项目的董事长以及被誉为“自动驾驶汽车之父”的Sebastian Thrun参与连线,共同探讨该视频中的技术亮点。
。
这是滴滴自动驾驶团队经过软件版本迭代后,最近录制的一段路测视频。
视频从下午开始拍摄,经历了白天、黄昏和夜晚。
测试车辆在上海市嘉定区行驶,途经人口密集的嘉廷汇商业区、工厂区、办公区和住宅区。
滴滴自动驾驶首席运营官孟醒(右下)与优达学城创始人和董事长塞巴斯蒂安·特龙讨论日落场景;图片左上方为车内摄像头视角;左下为激光雷达视角;右中是驾驶舱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公共道路上有多种测试场景。
路试时,有行人、自行车、摩托车、大型车辆在道路上行驶。
在5小时的测试中,滴滴路测车在环境感知、行为决策、运动规划与控制等各方面表现平稳。
Sebastian Thrun对视频中车辆的性能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视频中的图像展现了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水平。
此次测试场景除了窄路超车、无保护左转、大型路口掉头等复杂场景外,还包括连续背光驾驶,考验环境感知技术。
在强光环境下,人类驾驶员通常需要佩戴眼镜或打开遮阳板,而滴滴自动驾驶则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并加入光相关数据增强,保证不同亮度下的感知效果,从而达到均匀在恶劣的逆光条件下,仍能准确识别和躲避行人、汽车等物体。
视频中,随着晚高峰的到来,天色渐渐暗下来,上海嘉定区的路口出现了大量的行人和自行车,还有一些白天没有遇到的大型班车。
这些动态因素的变化和叠加,对自动驾驶的预测、决策和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滴滴的自动驾驶车辆将在幼儿园附近等特定场景开启“安全模式”,更加谨慎驾驶。
除了基于测试车辆数据进行技术研发外,在该版本的开发过程中,研发团队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和利用了该地区大量的人类驾驶车辆数据,提高了预测交通参与者的行为。
这提高了自动驾驶车辆在交叉路口避让等交互场景中的处理能力。
资料显示,滴滴自动驾驶于2018年开始组建团队。
8月团队升级为公司。
目前的团队规模超过了人。
据了解,滴滴自动驾驶已在上海、北京、加州等地获得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并于去年6月在上海向公众推出载人测试服务。
今年3月,滴滴自动驾驶宣布与广州花都区就汽车智能网联产业项目达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