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对话马蜂窝CEO陈罡:只有用生命去拼搏,才能杀出一条血路

时间:2024-05-20 01:37:59 科技赋能

本文经微信授权转载公众号腾讯大学(ID:tencent_university) p.p1 {margin: 0.0px 0.0像素 0.0 像素 0.0 像素;行高:19.0px; font: 13.0px 'Helvetica Neue'} 2008年,因为找不到满意的旅游社区网站,热爱旅游的陈罡决定和朋友们一起制作自己的旅游社区网站,马蜂窝旅游网应运而生。

用户贡献的优质内容,使得网站在用户中口碑传播。

不到4年时间,在不花费任何推广费用的情况下,注册用户数已达到10万以上。

转眼间,马蜂窝已形成“内容+交易”的商业模式,覆盖全球6万个目的地、1万个POI(酒店、美食、景点、娱乐等兴趣点),产生了每天3T的UGC等数据。

对接3万多家旅行产品供应商,拥有1万多个SKU,每月有数亿旅行者在这里完成从旅行决策到产品预订的一站式服务。

在陈罡的带领下,马蜂窝成功推动“旧旅游”向“新旅游”时代演进,成为在线旅游第一阵营。

《CEO 来了》第二季第二期,腾讯大学校长马永武对话马蜂窝CEO陈罡。

点击下面观看完整对话。

以下是采访摘录。

关于行业:初创企业需要提前18个月看下一个爆发点。

马永武:您如何定位马蜂窝?您如何看待与携程等巨头的竞争?陈罡:对于商业企业来说,定位决定了地位,决定了你处于产业链的哪个环节。

在线旅游有一个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过程。

卖方市场强调高度的简单化、标准化和同质化,而买方市场则强调高度的个性化、专业化和细分化。

买方市场将是最终阶段。

在线旅游OTA时代主导了卖方市场的崛起。

像携程这样值得尊敬的公司,创造了很高的市场价值,为用户创造了大量的价值;但如今,放眼世界,新兴的年轻游客正在追求更高程度的个性化。

经验的化和深度。

基于此,买方市场的核心点在于消费决策。

用户首先做出消费决策,然后完成旅行过程中的个性化体验。

马蜂窝已经适应了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

我们最著名的产品是旅游指南,它本质上是消费决策。

马蜂窝一方面帮助用户做出消费决策,另一方面将用户需求链接到最终服务商,保证用户一站式完成从了解到购买的流程,从而实现旅游闭环。

这就是马蜂窝的定位。

在此基础上,我们与携程、Agoda等公司的关系绝非对抗性、竞争性,而是一种互动、协作的伙伴关系。

在马蜂窝平台上,他们有官方旗舰店。

马蜂窝帮助他们完成更精准的营销,也帮助C端用户提供更适合他们个性化体验的产品和服务。

陈罡《CEO 来了》马永武现场录音:马蜂窝的业务节奏如何把握?陈罡:马蜂窝从社区开始,开发旅游指南,然后转向旅游的结构化数据(即大数据),然后转向交易,这是每四年一个重要的阶段。

我们的五轮融资反映出投资者不断捕捉新的突破点。

作为首席执行官,保持领先地位至关重要。

马蜂窝的发展始终领先行业18个月。

这18个月非常重要。

我们能够比竞争对手更早看到整个行业的发展,清楚地看到下一个爆发点在哪里。

为什么是18个月?作为一家初创公司,每轮融资基本上需要18个月作为正常的财务周期。

在下一个金融周期到来之前,必须做好迎接新一轮发展的准备。

当投资者着眼于未来的增长时,你必须非常确定你所关注的方向已被证明是可行的。

马永武:具体如何?陈罡:我是一个真正的用户,我愿意设身处地为用户着想,了解用户不同阶段的痛点;我也是行业从业者,知道整个行业的升级和变化。

我可能不是最懂旅游的人,但我是最懂旅游互联网的人。

我不是互联网上最懂产品和技术的人,但我是互联网上最懂旅游的人。

关于品牌:好的广告可以精准传播定位,提高用户认知度。

马永武:您在2019年推出了世界杯广告,人们有一些不同的评论。

你怎么认为?陈罡:从广告的角度来说,是非常成功的。

过去,马蜂窝的用户群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世界杯结束后,从三四线到五六线城市的用户都知道了马蜂窝这个品牌。

2018年世界杯期间马蜂窝广告截图。

我们传播的重点之一是:出行前,先去马蜂窝看看。

这与公司的定位密切相关。

正如之前提到的,我们希望马蜂窝的内容来自于旅游社区的内容积累,包括PGC甚至OGC。

这些权威的官方内容将被整合起来,帮助用户做出消费决策。

这就是所谓的“出行前,先游马蜂窝”。

马蜂窝在世界杯上的这个表情包可以成为全国范围内讨论的话题。

从广告策划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是成功的。

另外,今天,你不必如此矜持。

我觉得用一些幽默的方式跟大家交流是可以的。

关于团队文化:不断的变化和进化必然伴随着成长的烦恼。

马永武:随着初创企业拓展业务版图,新旧团队文化经常发生冲突。

你怎么认为?陈罡:马蜂窝的商业模式是“内容+交易”。

显然,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社群文化和交易文化:社群是情感、文化、精神密码;社群是情感、文化、精神密码;交易讲的是时间、成本、效率、执行力,也就是铁军和狼性。

要平衡和融合这两种管理文化,CEO首先必须实现自我突破和自我超越。

我从一个社区人变成了一个商人,我必须深入到贸易业务中去。

脚踏实地是交易型业务中非常重要的品质。

今年以来,我去了很多地方,拜访了不同类型的客户。

我什至和同事骑着电动滑板车穿梭于三亚的大街小巷,去客栈、民宿看看老板每天是怎么做生意的,怎么收单的,以及亏损和利润是怎么形成的?我还去花莲的旅游景点统计人数,看看游客来自哪个国家。

他们拖着行李箱还是提着包?你是自己开车、租车还是乘坐旅游巴士?这些经验会积累你对市场的认知。

如果将社区比作空军,那么交易就是军队。

必须脚踏实地,才能抢滩、抢地。

同样,年后,马蜂窝也注入了新的血液。

首先是两种业务的融合,然后是两种文化的融合。

发生了很多冲突。

2016年,我们做了一次大促销。

当电商团队全力打出横幅的时候,社区文化管理的同事就会感觉到公司发生了变化。

不再是那个可靠又充满爱心的马蜂窝了。

他们会觉得,公司的业务转型程度为何如此严重?我的全身充满了铜臭味。

但冲突并不是坏事。

你必须不断地适应变化和发展,这一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成长的烦恼。

如果马蜂窝只提供社区内容,只能帮助用户解决前半部分问题。

下半年需要解决交易问题。

今天的消费者需要您提供从种植到拔草、从了解到购买的一站式服务。

正是马蜂窝能够提供这样的服务,使得我们的商业模式如此独特。

两家企业的文化似乎存在很大冲突;但基于用户需求,两者和谐相处也是理所当然的。

陈罡在《CEO 来了》录音时谈到创业:创业就是投资人出钱,创业者出生命!马永武:马蜂窝与投资者如何建立互信关系?陈罡:我身边有很多朋友来问我要不要创业,但十有八九都阻止我。

大多数人不适合创业。

还有太多的痛苦和新的挑战。

这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

,不是每个人都能冲破那蚕蛹,飞得很高。

投资人需要选择特别执着、乐观、抗压能力超强、自信,甚至可能傲慢的创业者。

资本和创业者的关系是一个人贡献钱,一个人贡献生命!我相信,今天,无论是已经启动IPO,还是正在进行A轮融资,这些创始人面临的压力都是巨大的。

他们确实在为每一天、每一个机会而奋斗。

因为今天中国的TMT(数字新媒体产业)和互联网创业市场,有全世界最多的钱,也有全世界最聪明、最勤奋的人。

如果你想活下去,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用生命去战斗。

一条血路。

马永武:马蜂窝里有没有“至暗时刻”?陈罡:“至暗时刻”太多了。

整个创业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升级、不断打怪的过程。

在2017年A轮融资之前,我们真的非常非常穷。

我和卢刚(马蜂窝联合创始人)想方设法寻找资金来支持团队。

我买的第一辆车是大众,1.6的车型,没有T。

即使我选择了这么经济实用的车型,2016年我连一箱油都加不满,我太穷了。

企业家可能会经历各种至暗时刻。

当你所有的体力和财力都耗尽的时候,你还想坚持。

这就是创业。

马永武:是什么让你今天坚持下去?陈罡:我之所以能够从铜级晋级到一级,是因为我发自内心、热衷于旅行。

因为爱,我觉得无论是加班、面对挑战、还是面对至暗时刻,我都能忍受、承受。

陈罡自我旅行照:不断突破未知与恐惧 马永武:你会如何评价自己?陈罡:脚踏实地。

这是我的企业的一个特点。

马永武:你怎么理解?陈罡:马蜂窝从内容到交易的转变有很多尝试和错误,这需要你放下身体,了解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让我举一个非常小的例子。

我去了丽江,打印了一张名片,上面写着“马蜂窝高级编辑”。

如果我敲开客栈的门,说我是一家公司的老总,他们会觉得完全不可信,因为我不到处奔波,周围都是人,背着包的秘书也不多。

他说,自己是高级编辑,只要背上书包,坐下来就可以立即与他交谈,了解他的客户、风土人情以及整个行业。

我们能够非常快速地进行非常现实的交谈,我能够获得核心信息。

同样,在公司里,我也没有单独的办公室。

我和大家坐在一起交流。

我们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之一就是开放。

马永武:马蜂窝企业文化的主张之一就是“不惧怕未知”。

你的未知是什么?陈罡:旅行的时候,到了陌生的地方,信息不对等,就会有很多的恐惧。

但突破恐惧会让你的整个存在得到升华。

今年4月,我去了迪拜。

在亚特兰蒂斯的一个主题公园里,有一个名为“海神复仇”的娱乐项目。

在大约一百米的高空,一个人站在一个透明的立式塑料罐中。

当你脚下的玻璃板打开时,你开始快速坠落。

当我站在里面开始倒计时时,这是最可怕的时刻。

但我还是咬牙坚持玩了三遍。

我觉得创业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突破的过程,无论是未知的,还是恐惧的,当你突破了这些,你就会打开一个新的世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我觉得未知世界的开始就是已知世界的结束。

已知世界的终结实际上是一个极限。

从地理上看,它可能是我们从未到达过的遥远地方;也可能是某个时刻,我们的体力耗尽的临界点。

你是否达到了极限和距离,突破了极限,挑战了未知?你用什么心态去面对这些?是不是充满了恐惧和不确定?对我来说,我有很大的好奇心,我想迎接并突破它作为新的挑战和新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