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已成为汽车行业的两个新兴领域。
这两大风口是很难形成协同效应,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能源汽车能否实现自动驾驶?中国自动驾驶发展面临哪些优势和挑战?上海车展期间,全球汽车座舱电子技术领导者伟世通携手上海英狮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济大学教授高卫民,就“新能源汽车赋能自动驾驶”这一热点话题碰撞出火花。
并带给业界思考。
相辅相成,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万辆和6000辆,同比分别增长59.9%和61.7%。
自动驾驶虽然尚未进入大规模量产,但因其广阔的发展空间,持续吸引着众多玩家人的关注和参与,市场价值不断攀升。
然而,随着我国传统燃油汽车20多年来的首次衰退以及无人驾驶安全事故等因素的影响,近两年新能源汽车的话题不断升温,而自动驾驶的话题则明显降温向下。
这是否意味着这两个行业的进化路径很难形成协同?在“聚众智喻未来”新能源汽车赋能自动驾驶高端对话上,伟世通首席技术官Markus Schupfner、伟世通首席架构师王凯和高卫民达成共识:改善交通状况,升级用户出行体验,助力未来出行产业持续发展,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也具有重要意义。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是赋能、实现自动驾驶更好的载体。
自动驾驶的发展也将有助于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生产和体验升级。
两者并不是不相容的竞争。
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帮助。
“赋权”是一种补充性的帮助。
新能源汽车如何赋能自动驾驶?在高卫民看来,电动汽车更容易控制。
传统的内燃机比电动机更复杂。
通过电机控制电压和电流的输入和输出,以及与整套自动驾驶组件集成都相对容易。
而安全、绿色、便捷、共享是伟世通发展自动驾驶汽车的核心要素。
相应地,新能源汽车更能符合当前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全球趋势,与自动驾驶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发展旅游环境。
从国家政策和布局范围的角度,伟世通首席技术官Markus Schupfner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来,各国政府都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普及开了绿灯。
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将未来的规划聚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是成为自动驾驶载体的首选。
近两年是功能车向智能车转型的黎明阶段,用户体验是最重要的。
无论传统主机厂、新造车厂商,甚至各大科技公司和Tier1,都在进军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市场。
各方实力都不容小觑。
伟世通首席架构师王凯表示,自动驾驶的最终目标是推动技术进步,造福普通消费者。
燃油车很大一部分成本来自发动机、变速箱等动力总成结构,而新能源汽车主要成本来自三电系统的电控电驱动电池。
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控制得更好。
而且未来,新能源汽车在续航里程、能量密度等方面都会有质的提升,故障率也会比燃油车更低。
未来,新能源汽车必将在汽车行业中发挥主导作用。
新能源汽车就像一个“桶”。
任何分割的领域如果没有“木板”就无法生存。
伟世通应该发挥桥梁作用,为汽车行业的“专家”打造一个朋友圈。
机遇与挑战 从产业规模来看,我国新能源产销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
不过,中国汽车市场仍以燃油车为主。
尽管各家企业都在积极研发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但在出行安全和智能体验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可塑性空间。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伟世通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
在上海车展上,伟世通展示了其SmartCore座舱域控制器与可扩展的DriveCore自动驾驶平台的集成,包括从L2到L3的无缝切换,以及出色的人机交互体验。
该接口可以提供手动驾驶模式和自动驾驶模式之间的无缝过渡,并且可以有效保护自动驾驶响应路况变化的安全性。
除了坚守安全红线,伟世通还致力于不断提升车内智能体验和车外智能水平,升级中国用户的出行体验。
据了解,伟世通不仅打造了全新的VX平台,包括新一代交互体验、OLED、高端曲面屏等座舱显示产品,为用户带来最佳的屏幕显示效果,还通过创新的DICore,包括20.3英寸4K全数字仪器、裸眼3D仪器等全数字化产品直观地向用户展示了卓越的三维视觉体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行业观点越来越认同新能源汽车与自动驾驶的匹配关系。
但新能源汽车能否成为自动驾驶技术的最佳平台,赋能自动驾驶呢?我们还需要等待伟世通和众多其他公司共同努力,为我们揭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