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施耐德电气联合主办的第三季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结营仪式在上海成功举办。
三年来,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PoC联创方案成果不断、规模化势头日益强劲,这背后凝聚了主办方与合作方、校企专家、入营中小企业的集体智慧。
在结营仪式现场,《技术融合创新打造未来工业——绿色智能制造技术融合创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行业角度进行了深入扎实的分析技术融合方式与路径、行业场景与生态布局。
该研究为工业数字化低碳转型的发展路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技术融合创新打造未来工业——绿色智能制造技术融合创新报告》5T融合加速高端、智能、绿色制造产业发展。
随着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融合正在加速。
过去一年,国内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0.6%和7.9%。
2023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8次提到制造业,并指出未来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聚焦制造业关键产业链,汇集优质资源,共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研究。
”但在幕后,如何系统性、定向性地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仍然是一个大问题。
报告指出,绿色与智能技术融合发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工业制造领域蔓延,对制造流程、市场结构乃至商业模式产生积极影响。
在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力度加大的背景下,以5T技术(信息技术、运营技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能源技术)为核心的技术融合已成为常态。
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驱动下,工业制造即将迎来下一轮升级革命。
OT与IT的融合可以打通边界,提高OT工业设备和数据的可及性,从整体角度优化业务流程。
CT对于连接整个生产过程的信息流和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T技术赋能生产技术,优化生产行业,改进流程,而ET技术支持OT、IT、CT、DT技术的融合,保证生产的可持续运行。
绿色智能制造5T技术融合图谱 报告指出,3年内,随着绿色商业价值更加凸显,龙头企业将率先积极向绿色智能制造转型,同时降低技术成本,鼓励绿色智能制造的参与。
中小企业; 10年内,绿色智能制造技术将不断提升。
同时,基于双碳政策的要求,所有制造企业将向绿色智能制造转型; 10多年后,算力规模将不断提升,制造业将全面进入绿色制造阶段。
技术融合发展趋势 绿色、智能技术融合发展正在工业领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普及。
5T技术融合的不断深入,将发挥巨大动力,激发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进而影响制造系统。
向智能制造体系转型,夯实工业智能化基础。
重点行业+重点场景,探索技术融合路径 报告指出,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技术的出现、发展和融合,顺应国家政策趋势和社会环境发展需求。
技术融合带来的降本、增效、提质的效果最终需要在行业和场景中落地、发挥作用。
施耐德电气从当前智能化进程和绿色需求两个角度出发,结合2000+上市制造企业的财务数据和众多专家的研究,最终筛选出电子元件、钢铁冶炼、石油加工、特种设备、对医药制造、食品饮料等国民经济中六大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示范产业进行分析,分为侍者、追随者、先行者:中国绿色智能制造产业细分象限图以电子元器件相关产业为例,绿色智能制造技术帮助行业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按需生产,优化和改进产品和服务,在用户中建立良好的声誉,抢占市场份额,增强企业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生产效率。
针对行业痛点,报告创新提出研发设计数字孪生场景、智能精益生产场景、车间智能物流场景、机器视觉质检场景四类技术融合场景;智能制造技术广泛应用于钢铁冶炼,基于信息流,主要围绕数字孪生、可视化、未来供需预测等,赋能产品研发、生产协同、质量控制、能源管控、仓储物流等;未来可重点关注生产线集中监控、预铁过程智能碳利用和高风险环保运营三大场景的技术融合;石化行业是六大高耗能行业之一,产业链长、产品种类多、行业覆盖面广。
绿色智能制造技术助力石化智能工厂实现自主化、自动化、数字化、建模、集成、孪生六大现代化转型;关键技术集成场景包括:全景作业优化、全厂信息化、自动化立体仓库+智能运输、防爆+巡检;医药制造行业对新技术在加工制造过程中的应用相对保守。
行业技术融合场景主要包括:需求预测+智能排产、一体化连续制造、定制药丸生产、精准医疗等;特种装备是“国家资产”,政府大力推动半导体装备、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走向高端,智能化改造是高端发展的关键。
特种设备主要技术集成场景包括设备远程控制、生产调度、高精度检测加工;由于市场变化快、产品生命周期短,食品饮料整体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相对缓慢。
未来技术融合场景将涵盖柔性生产、牲畜健康监测、自动化仓储及物流管理、发酵产品企业等;中国制造业呈现多阶段并行特征,正处于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发展的机遇期。
不同制造业处于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的不同阶段。
阶段,释放多阶段的市场需求。
报告还根据不同的技术成熟度和行业需求,详细描述了从智能机器人制造到智能能源供应管控,从试点优化、小规模应用到大规模应用的13个应用场景的当前发展阶段和集成技术。
复制。
对应用场景的商业化潜力进行了全面分析,体现了施耐德电气在工业自动化和能源管理方面全面的行业洞察和服务能力。
从上到下、从点到点、从开放合作到生态合作。
“作为能源管理和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专家,施耐德电气将创新融入基因,从硬件创新到软硬件集成,从自主创新到联合创新,我们建立了扎实的创新能力,形成了完善的创新机制。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中国工业自动化业务负责人庞行健表示:“除了绿色智能制造共赢计划外,我们将继续以场景驱动,深入各类应用场景,携手多方合作伙伴共同参与,让各行业的生态圈伙伴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努力,有效推动企业实现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展现未来产业新愿景。
”绿色和智能制造方面,产业基础薄弱、关键环节突破困难、全球供应链受阻、底层硬件和数据积累普及、制造企业改革路径方向不明等问题依然存在。
既需要企业内部跨部门协作,也需要整合外部资源,弥补自身短板,构建生态系统,从开放合作走向生态合作。
联合各类型、各行业的生态圈合作伙伴,发挥各自优势,施耐德电气将继续发挥在制造、能源领域的丰富实践,立足数字化、可持续发展、开放创新、数字化等现实场景需求进行技术创新。
生态共赢。
走得更远,构建共赢的创新生态,与合作伙伴携手迈向未来产业。
点击此处或将文章末尾的链接复制到浏览器即可下载《绿色智能制造技术融合创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