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之地是指今天江苏省苏州市和杭州一带的地区,也就是当时吴国的中心地区。
今日的吴中区位于苏州市地理中心、长三角经济圈腹地,北接苏州古城、苏州。
与工业园区和高新区接壤,南接吴江区,东接昆山,西临太湖,距上海、杭州、南京2小时交通圈内。
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吴中区孕育了军事圣人孙吴,草圣张旭、雕塑圣杨惠之、刺绣圣人沉寿、著名政治家范范等一大批历史名人。
北宋仲淹,主持修建北京故宫的建筑师蒯祥。
吴中大地指的是江浙一带,在今江苏省苏州市、杭州一带,吴中指的是今江苏省苏州市及杭州一带。
古代吴中有四位学者: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其中,张若虚是扬州人(今江苏省扬州市),吴中大地指的是今江苏省苏州市、杭州市周边地区。
也就是当时吴国的中部地区。
今日的吴中区位于苏州市地理中心、长三角经济圈腹地。
北接古城苏州、工业园区、高新区,南接吴江区,东接昆山,西接太湖,与上海、杭州、南京接壤。
2小时交通圈内。
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吴中区孕育了军事圣人孙武、草圣张旭、雕塑圣人杨惠之、刺绣圣人沉寿、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等一大批历史名人。
北宋时期,主持修建北京故宫的建筑师蒯祥。
。
吴中大地指江浙一带,即今江苏省苏州、杭州一带。
吴中指的是今江苏省苏州市和杭州一带。
古代吴中有四位学者: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其中,张若虚是扬州(今江苏扬州)人。
贺知章,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
张旭,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包荣,润州鄢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
他们四人合称为吴中四秀才。
他们的家乡在苏州、杭州及周边地区。
吴中大地指的是现在的吴中区。
它历史悠久,是吴文化的发祥地。
距今约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吴地先民已在此生活繁衍。
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创造了先进的“良渚文化”。
3000多年前,泰伯在无地建立了“勾乌”王国,历史上并无记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吴县”,县名一直沿用至20世纪。
1995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吴县,设立吴县市(县级); 2000年12月31日,吴县撤市,将原吴县市辖区划分为吴中区和相城区,并于2001年2月28日正式公布。
千百年来,这片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土地汇聚了多元化的人文学科和人才。
兵圣孙武、草圣张旭、雕塑圣杨惠之、绣圣沉寿、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有“忧天下忧”的风格先有天下之乐,后有天下之乐”,还有主持修建北京故宫的明代建筑师。
蒯祥等一大批历史名人曾居住在吴中,在吴中历史上写下了永垂不朽的壮丽篇章。
吴中区位于太湖之滨。
拥有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吴中区是洞庭(山)碧螺春茶的原产地。
主要农副产品有优质大米、枇杷、杨梅、银杏、板栗、桂花、席草、茭白、莲藕、水芹、芡实、香菇、菱角、莼菜、红菱、花卉、苗木、太湖大闸蟹、太湖三白(银鱼、白虾、白鱼)、青虾、鳜鱼、鳗鱼、河蛤、甲鱼、书山羊、东山湖羊、生态草鸡等其中洞庭(山)碧螺春茶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吴忠民间工艺发达,形成刺绣、雕刻、挂毯、建筑技艺、青铜铸造、古琴制作、书画装裱等产业。
这些独特而精湛的技艺,深受历代皇室和百姓的喜爱,成为中国独有的苏式作品。
风景名胜 吴中区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湖光山色秀丽,文化底蕴深厚。
全区现有甪直、木渎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明月湾、芦巷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东山、金亭、光复3个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胥口、木渎甪直市被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全区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91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
“太湖风光秀美,精华在吴中”。
太湖1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有6个位于吴中。
吴中区成功举办苏州吴中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节、中国苏州孙子兵法文化旅游节、苏州太湖梅花节、中国太湖垂钓节、苏州木渎(藏书)羊肉美食节鲁直水乡服饰文化旅游节、中国园林古镇木渎旅游节、东山民俗旅游节等旅游节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