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防病毒,可穿戴智能服装还能做什么? 2020年奥运会正在南美巴西如火如荼地进行。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寨卡病毒,一些运动队穿着专门设计的抗病毒服装。
据说这种面料采用抗菌技术来防止蚊虫叮咬。
除了“驱蚊”功效外,科研人员和设计师也在尝试发明更多新材料、开发可穿戴设备技术,让服装具备多种功能。
例如,可以同时提供机械散热功能和移动充电功能的“动力套装”;实时记录运动数据并给出反馈和建议的“健身服”;检测身体尺寸和胖瘦的“体型测量服”;根据使用者的心情或愿望改变衣服颜色的“变色衣服”;甚至可以帮助人们融入周围景色的“隐形衣服”等等。
在可预见的未来,智能服装是否会成为一种小型、轻薄、省电、多功能、实用的设备?您可以通过触摸袖口来享受音乐。
有这样一件夹克,它可以用来播放音乐、测量脉搏和血压,还可以根据外界气候的变化调节保暖程度。
出门时忘记带钥匙,或者钱包掉在地上。
,还可以及时发送提醒……你喜欢吗?近日,谷歌与某服装品牌合作推出了一款智能夹克。
这款产品看似普通的衣服,其实却暗藏玄机。
它允许佩戴者听音乐、接听电话、获取导航信息,并且更简单地通过触摸和滑动夹克的袖口。
除了适合户外骑行者外,这款智能夹克还可以适合不同职业,例如保安、清洁工等。
据开发者介绍,配备多点触控传感器的袖口区域“轻薄、灵活、有弹性” “和普通衣服没什么区别。
而且,可以正常清洗,“把电子标签撕掉就可以了”。
这种电子标签连接有LED元件、触觉元件、电池和传感器,并且可以随时拆卸并具有充电功能。
对“懒人”来说更有吸引力的是一双可以自动系鞋带的运动鞋。
它的运行逻辑大致是这样的:在鞋子两侧的鞋带孔处安装一排小电机,电机和传感器安装在鞋底上; 传感器记录鞋主体重、足部位置、身体重心等关键数据;并根据传感器传回的信息,根据数据,电机会像钓鱼竿的卷线器一样收紧鞋带,从而达到自动系鞋带的效果。
理论上,只要传感器、电池、电源器件能够做得恰到好处,这项技术就可以成功应用到衣服上,赋予衣服更智能、更多样化的功能。
监测心率和血压,并给出护理建议。
预计2019年智能服装出货量将达到1万件,成为出货量最大的可穿戴设备。
考虑到男性、女性和儿童都需要穿衣服,智能服装有望真正成为提取人体大数据的“无印良品”。
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家实验室正在开发一款引领潮流的神奇服装。
这种服装最大的亮点就是具有医疗监测等功能。
最靠近身体的一层可以监测人体的心跳、血压、体温等。
衣服内层安装了多个传感器,还可以灵敏地监测环境变化,比如通过传感器检测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监测光线的变化。
在美国,类似的“基本”服装已经走出了实验室。
据报道,一家科技公司推出了一款“罗纹棉毛衣”。
事实上,它由导电纤维和棉纤维组成,可以嵌入传感器并接收数据以监测佩戴者的生命体征。
一旦佩戴者出现心脏病或虚脱,就会及时报警。
在我国,在不久前举行的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一款可以采集驾驶员体温、呼吸、身体姿势等生理状况的智能服装正式亮相。
研发人员介绍,智能服装不仅可以连接汽车数据,还可以聚合驾驶员数据和环境数据。
通过返回的驾驶员生理数据,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边开车边打电话等行为。
现场驾驶模拟显示,“驾驶员”加速了5次,超速五次、急刹车两次、急转弯两次、变道两次、未打转向灯一次。
考虑到环境等因素,这名“司机”最终获得了3.8分。
这个分数显示为红色,表明存在一定的危险。
拿起喷雾剂,“喷”合身的衣服。
集成移动电源、运动手环、便携风扇等功能会让智能衣服变得笨重吗?随着可穿戴技术的发展,这一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能够以 0.1 毫米的精度将电路绣在织物上。
如此高精度使得将传感器和存储器等电子设备集成到服装中成为可能。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刺绣技术的准确性,通常使用纯银线。
然而,与粗电线不同,纯银线可以提供表面导电性,因此研究人员将纯银线变成刺绣形状,以提高表面导电性,增强天线或传感器的性能。
此前,研究人员曾使用直径0.5毫米的镀银聚合物线,每根线都是由更细的细丝缠绕在一起制成的。
现在这种新电线的直径为 0.1 毫米,只有 7 根细丝。
每根灯丝都有一个铜中心,并涂有纯银。
智能材料的层出不穷并不止于此。
早上起床,拿起一罐喷雾剂,对准自己的身体,就可以直接“喷”到你想要的衣服上。
而且,你不需要担心穿多或少,因为它可以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而增加保暖性或透气性……这样的场景可能会在一种细菌的帮助下成为现实。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希望引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这种能够响应大气湿度和皮肤汗水而膨胀和收缩的微生物,作为纳米致动器来响应体温和湿度的变化。
活性纳米执行器可以制成生物膜并在氨纶上多层印刷。
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合成生物皮肤会做出反应,导致热区周围的襟翼打开,以实现最佳通风。
事实上,如今的科研人员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开发漂亮或有机的面料,而是致力于开发服装面料本身的各种功能,比如对气味、颜色等的智能反应。
其中,最令人惊讶和期待的就是可能是“隐形斗篷”。
2017年,加拿大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表示,“量子隐身”材料可以通过折射周围的光线实现“完全隐形”。
近日,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物体表面喷涂了一种纳米颗粒材料,最终可以使其“完全消失”。
也许很快,这些新材料就可以用来制造“隐形斗篷”。
在追求“酷”的同时,别忘了防污。
未来,智能服装将是一个覆盖数十亿人口、数百万应用产品的巨大市场。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智能衣服大多集成了多个传感器,即主要将电子设备附着在衣服上。
下一步,如何将传感器、电线、绝缘线集成到服装纤维中,让智能衣服更轻、更耐用、健康调节功能更突出,是科研人员和设计师关注的焦点。
“服装行业的变化趋势之一是科技将成为时尚的核心。
” TMT(科技、媒体和通信)行业资深评论员王新熙认为,智能服装的本质是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结合起来,就像给传统服装增加了一个“菜单”,人们可以通过它来选择智能服装。
连接互联网和现实生活场景,实现自由交流。
不过,与国外智能服装主打运动、健康不同,国内服装更注重生活场景的智能化。
因此,智能服装在追求“更酷”、“更灵敏”、“更百搭”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舒适性,至少应该是耐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