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刚刚发布了第12代的处理器,我也是非常有幸能够第一批评测这个第12代呢,真的可以说是一次非常大的升级了。关于测试方面呢,我的设备有限,经验有限,对比的场景也有限,所以呢,我就重点把内容放在了科普上面,帮大家来解析一下第12代到底有哪些变化,尽量让小白也能够听得懂。首先呢,它的制成工艺终于不再是14纳米加加加加加了,而是升级到了十纳米,呃,不过名字是叫英特尔七,考虑到上次科普已经是上次了,而且那期视频主要是在讲手机的,呃,只关注电脑的小伙伴可能没有看,今天呢,再重复一下,CPU相当于操场,CPU上的晶体管就相当于人14纳米相当于每隔14米占一个人,十纳米相当于每隔十米占一个人,很显然右边的这种情况能占下更多的人,虽然看起来左边可能是巨人,右边是小儿族,但是大家可以理解为智力水平大家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受个头的影响。所以。
比如说做计算题,肯定是右边的工作能力强,因为人多嘛,并且小儿族比巨人族吃的还少,也就是更省电,这些呢都是制成工艺的好处。而这次更新最受瞩目的也是最大的变化就是第12代酷睿采用了大小盒的设计,我们以I912900K为例,它有两种盒,一共是16个,其中八个叫P核,也就是性能核心,就是大核,还有八个叫一核,也就是能效核心,就是小核。大核支持超线程,频率是3.2到5.1级合兹,小核不支持超线程,频率是2.4到3.9G赫兹。由于制成工艺的提升以及架构的改进,12代相比11代的只有八核心,多出了八个小核,整体性能肯定是提升不小的。其实大小盒这个设计呢,在手机里很常见,而在叉八六架构的电脑处理器里还是第一次见,那么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可能有的小伙伴会说,在手机上轻量级的任务用小盒是为了省电,但是台式电脑并不需要省电啊,用小盒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么说吧,家用CPU的面积其实是差不多大的,如果16个核一样大,那么是。
这样分配的,而如果是八大盒八小盒,这样呢,单独一个大核就可以利用到更多的面积,也就是说理论上它的单核性能就可以有很大的提升。呃,这个时候呢,可能又有小伙伴会说,那么为什么不直接把CPU做的大一些呢?有16个大核,其实尺寸更大的CPU也并不是没有,但是呢,CPU是从一大块晶圆上切割而来的,CPU是方形的,如果面积做的过大,这旁边浪费的材料更多,而且处理器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坏点儿,比如说这两种情况坏点的位置都一样,但是右边的这种明显良品率要高很多,因此单就从成本上考虑,处理器也不宜做的过大,所以大小盒的设计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有限的空间来达到更好的效果。其他的方面还有二级缓存和三级缓存都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还是以2900K为例,相比11900K2级缓存从四兆提升到了惊人的14兆,其中每个大核独享1.25兆的二级缓存,而八个小盒共享四兆的二级缓存,然后呢,大小核一起共用30兆的三级缓存。
去年的三缓仅仅是16兆,那么缓存有什么作用呢?打个比方,厨师是CPU,需要处理各种食材,也就是数据,有很多地方可以临时存放一些食材供厨师取用。一级缓存相当于厨师身上的衣服兜,离厨师最近最方便,伸手就能够到,二级缓存相当于放在桌子上,也很方便,三级缓存相当于需要开门从冰箱里拿,比桌子上麻烦点,但也很方便。而如果还不够,那么就需要去你家附近的蔬菜水果摊去买了,可以理解为是内存。如果蔬菜摊还没有你想要的食材,那就得去更远的超市了,那距离就远多了,显然越靠近厨师的也就越方便,得到食材的速度也就越快。桌子大一些,冰箱大一些,显然都能对厨师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就不需要频繁的去下楼买菜了。而且第12代酷睿的内存也升级到了DD5,可以支持4800兆赫兹,之前是3200,相当于你去蔬菜摊买菜的速度也变快了,本来是走着去的,现在是骑电动自行车的啊,当然不包括你身边。
砍个人的时间,然后第12代酷睿还支持了pcie5.0,相比于pcie4.0,带宽直接翻倍,从31.5提升到了64G,这个就相当于你去超市的时候路更宽了,更加不容易堵车,速度当然也会提升,所以这个第12代酷睿简直就是全方位的提升啊。说了这么多都是理论部分,它到到底表现如何呢?我们肯定还是要来看一下它的实际表现。先来介绍一下测试平台吧,CPU当然就是I912900K主板使用的是rog maximum hero z690的芯片组,为了配合最新的CPU,主板的规格也可以说是大幅度提升了,20加一的供电,四条DDR5的内存插槽,频率可以支持到6400兆赫兹,有两个pcie5.0乘以16的插槽,下面还有一个pcie4.0的插槽,也是乘16的,然后它一共有三个M点二接口,还可以通过扩展卡增加两个,也就是一共五个。接口上的亮点主要是有两个雷电CU散热用的是rog的龙神二三六零一体水冷,它的泵头上还有一块。
屏幕内存采用的是美光的两条共64G4800兆赫兹,显卡用的是从图图老师那里借的影驰3080钛,硬盘是之前买的卡下20101T的啊,这个只是P313.0的,机箱用的是追风者的P500A,这个机箱的顶部能装360的水冷,正面还有三把14厘米的风扇,顶部和前面呢都有防尘网。电源也是使用的追风者的AMMP1000瓦,是个金牌全木组电源,全日系电容转化率可以达到92.86,采用的是和海运focus一样的方案,现在京东也在搞活动,性价比还是很高的,大家也看出来了,我这硬件呢也都是东拼西凑的,所以自然也没有多余的一套来进行对比,我就用之前测过的那个AMD的5950叉加3090的配置来做简单的参照了啊,因为很多配置都不同,所以肯定会存在不严谨的地方,但是呢,条件有限,还请大家见谅,简单参考一下就好。呃,其实把3080T和3090最大的区别就是显存小了一倍,而我之前的测试发现呢,事实上也没有什么游戏能够用到。
12G显存这么多,所以理论上这俩显卡的差距并不大,还是有对比价值的,内存都是64G的,不过呢,AMD那个肯定只能支持3200兆赫兹了,不过毕竟内存的速度肯定也算是这个平台的一部分。先来进行一下双考,这次的英特尔呢,不再使用PL1P12的那个概念了,而是提出了一个最大加速功耗的概念,12900K是241瓦,之前的P22是几秒真男人过一段时间呢又会降回来,而现在这个241瓦可以一直维持住啊。这个概念其实就可以理解为是基础频率和锐频频率的那种感觉,比如说tdp是120瓦,可以理解为是基础功耗125瓦,而这个241瓦呢,就可以理解为是最高锐耗。这里顺便说一下之前测试的AMD5950X加3090大约是200瓦加350瓦的双考成绩,I912900K的CR20的分数为10407分,单核758分,多核分数略低于5950,差大约5%以内,但是单核分数要高了很多,领先了23%。R3也一样,多核差不多略低,但单核领先很多。
比例也和R20差不多,3D mark SP的显卡成绩居然高达19000多圈然比3090的分数还高,而且大家注意,相比起来,CPU部分的分数领先非常多,大约是25%。呃,不过extreme的CPU成绩呢,反而有点落后,大约是7%,光追分数为12000多,两者差不多。接下来我们来看游戏实测,古墓丽影我分别测试了1080P2K4K开光锥和观光锥的一共六种情况。第12代酷睿的各种画质都有领先,但幅度并不算大。5%-10%之后的游戏,为了方便也为了更直观,我就只测试2K画质这个最常用的了。吃鸡在训练场内,还有刺客新的奥德赛也都是小幅度领先大约5%,赛博朋克这种要求比较高的游戏,领先幅度就比较大了,大约是15%-20%。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个要求比较低的CSGO也是英特尔的传统强项,在4K2K和1080P的成绩分别如图,领先幅度全在50%左右。呃,大家看这个成绩应该可以感觉到很夸张了,700。
五持帧是个什么概念?而且居然连4K画质都能跑到400多帧,大家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游戏表现中肯定是有区别的,但是即便显卡是3080钛对3090,我测试的这些项目呢,也全都是英特尔版领先,个别游戏像CSGO这种领先幅度还非常的夸张,可以理解为是CPU的功劳了。测完了游戏,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生产力的表现。首先日常办公的PC mark10的得分为8893 amd5950X的成绩为7809,领先幅度约为13%,ADOBE3件套也都领先很多,幅度为13%到百分之二十五三D建模类的spec view测试除了energy之外都领先幅度在5%-37%之间。总结一下,通过理论分析加实际测试,我个人感觉第12代酷睿的这个提升,嗯,怎么说呢,我好像从来没有印象有过这么大幅度的提升,无论是游戏表现还是生产力表现都可圈可点,尤其是生产力方面的提升,真的非常夸张,我之前其实一直在想,为什么大小盒的设计在手机上用了这么久电脑上。
却见不到呢,这下子终于有了,有的小伙伴可能会担心,就这样突然就把结构给改了,会不会和很多的软件产生兼容性的问题,水土不服,什么时候该用大盒,什么时候该用小核呢?那么这个设计呢,当然是非常需要软件的配合才行,但是好消息是这个调度器呢,是系统层面的,简单来说就是这个是WINDOWS11该操心的事儿,不需要普通的软件开发者消耗过多的精力,所以就不需要太担心了。而对于我们普通的消费者来说呢,当然就更不需要操心了,而这样的进步显然是我们都希望看到的,而且这个设计在之后的笔记本上的应用则更是让人期待的,毕竟它在能耗比上有天然的优势。好了,那么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希望能够让大家对英特尔的第12代酷睿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果你喜欢我的视频,欢迎帮忙点赞、评论、转发什么的,想看更多的科普和评测视频,也欢迎来各大平台关注我,ID都是bogo,呼呼,感谢大家的时间,我们下期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