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4月2日报道:工信部部长苗圩认为微信是创新增值服务,杜绝运营商串通扼杀.可见,微信的创新已经威胁到了运营商的生存。这几天,关于微信和运营商的话题讨论不断。IT领袖峰会大佬会议的话题离不开微信。近日,中国联通发布在微博上的PPT很好地回答了其对微信的态度:合作大于竞争。合作>竞争PPT主要分析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对OTT的态度。中国移动认为,三大运营商成立合资公司不可行;中国电信认为应该实现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中国联通认为,独立开发微信应用不可行。在微信类产品中,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比中国联通更为活跃。意识到微信的影响后,网络上开始流传中国移动将重组飞信,将飞信演变成未来综合通信产品的核心。不久之后,网上开始传言中国电信将推出一款基于WingChat的即时通讯产品“微信”。这个产品和微信有很多相似之处,标榜自己是开放无流量的。虽然中国电信发表声明称并未对外发布即时通信产品,但易信的截图足以说明问题。虽然联通也有“卧友”,但相比于此时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高调的即时通信,联通显得有些低调。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的公开表态也说明了中国联通对微信的态度:吃水不忘打井工;今天的免费费用是为了明天的费用;应该不是水火关系,而是鱼水关系。显然,三大运营商对OTT的攻坚战已经告吹。中国电信倡导的开放、免流量费,也将因三大运营商各自为政而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如果三大运营商不能通力合作,就无法推出可以抗衡微信的产品。因此,中国联通表示:现阶段与其他运营商的竞争大于合作。中国联通更倾向于与微信合作,吸引不同网络的用户。劣势>优势那么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是合作还是竞争?微信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此前,中国移动总裁李跃曾公开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运营商的业务正在受到严重冲击,尤其是OTT企业对传统运营商的挤压十分明显。同时,微信的一些机制不适合传统运营商的网络设计,相互之间要有沟通。全球运营商的网络都受到即时通信系统的干扰,甚至出现了大规模的阻塞案例。于是,微信引发的信号风暴论开始流传开来。专家表示,微信强调“永远在线”,每隔几秒就会向运营商的网络发送一次“心跳”查询,看是否有新的数据传输。单个“心跳”信号本身流量极低,但上亿用户每2~3分钟发送一次“心跳”,将严重占用运营商的信令通道。飞象网络CEO项立刚解释说,微信占据了渠道。坐飞机就像给大家用数据。一家航空公司没有增加航班,却不停地向机场发送信息,我要起飞,我要降落,占据所有受控渠道。这家航空公司是收费的。至于用户,他们会认为是航空公司的问题,为什么要向用户多收费呢?微信也是如此。流量不多,但是通信不断的建立,断开,再建立。这是一场信号风暴。从这点来看,微信确实对运营商的网络造成了负担。不过,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运营商的统计数据存在问题。“他们只统计了腾讯服务器的流量,其实还有很多图片带来的流量,包括我们的头像。那些服务器其实就是CDN网络,所以运营商统计的时候没有把这个算进去。其实我们的利用率仍有三倍增长空间。”马化腾解释说,“我们还有一个计算是应该算进去的,就是我们的外链。你看你用微信看到很多链接里面嵌入了音乐和视频,这都是微信带来的流量,但是因为它“不算外链的话,我相信会有翻倍的增长。微信带来的流量增长,绝对不仅仅是微信本身消耗的流量那么简单,是数据的倍数,几十倍。”微信给运营商带来的爆发式流量增长是毋庸置疑的。常小兵在访谈节目中表示,虽然短信、通话等传统业务有所缩水,但移动流量却在快速增长,微信功不可没。奚国华,中国移动董事长也表示,腾讯将帮助中国移动开发不知名的新客户,只要处理得当,两者可以双赢。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竞争与合作,实现共赢。据了解,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参加第二届“岭南论坛”时表示,工信部正在统筹解决,会考虑运营商的合理要求,目前已经要求运营商制定解决方案并报工业和信息化部。苗圩透露,微信可能会收取费用,但不会收取大额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