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区块链三大思想:分布式思想、编码思想、共识思想

时间:2023-03-13 22:04:54 科技观察

传统互联网是信息互联网,区块链是价值互联网。那么,什么是价值互联网?区块链有什么价值?下面从思维的角度,阐述区块链与传统互联网价值的区别。几年前,互联网思维流行,众说纷纭。这里主要引用赵大伟的观点。互联网思维四大核心点:用户至上,体验为王,自由商业模式,颠覆式创新,九大思维:用户思维,简单思维,全局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交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互联网思维几乎囊括了当下最流行的商业思维,很多实体行业人士对此非常不屑,认为互联网被过度夸大,贬低传统行业。事实上,很多传统行业或企业也有这些思考。比如宝马,把车做到最好,车一代一代的更新换代也在不断迭代。迪斯尼乐园也是流量之王,沃尔玛用大数据管理供应链,无印良品用简单的思维做产品,苹果手机跨界。世界的产物。由于传统产业的产业链跨度大,管控难度相对较大,不易量产优质实体产品。但互联网产业链短,产品虚拟化,易控制,产品趋向于标准化和非标准化。优秀的商业思维被贯彻执行,于是形成了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可以理解为优秀的商业思维。今天讲区块链思想,不想高高在上讲。区块链思维和互联网思维一样,也是从传统的商业社会延伸出来的。区块链依托于分布式账本、加密技术等,实现了原有互联网和业务不够或无法实现的需求,进而形成一套业务逻辑,这就是区块链思维。区块链采用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公开、自治、不可篡改、匿名等特点。使用这些技术构建的商业模型有如下思维逻辑:区块链思维之一:分布式思维分布式的意思是去中心化,也可以说是去中心化,但分布式的表达可能更为本质。首先要破除业内人士的狂妄自大。分布式还是去中心化比中心化好?因为提倡区块链思想和去中心化而否定中心化是不合理的。否认集权其实就是否认我们的历史,也是违背人性的。人类社会几万年来都是靠集权生存的,不然我们的祖先早就消失在远古时代了。恐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为了反抗人性中对自然的恐惧,人类从刀耕火种的农耕开始,寻找并归属于首领、族长、宗族、城邦、国家、王侯将相。在区块链的世界里,投资者惧怕投资风险,纷纷查询、关注大牌项目、知名投资机构背书的项目、大型中心化交易所。以上是为了让我们更加理性的看待分布式思维。分布式往往寄托着人类对自由和民主的夙愿,但分布式思想也不能过分夸大。在比特币网络中,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分布式记账,这也是首次大规模实现分布式结算、验证和记账的转账系统。但是,分布式思维并不一定完全依赖分布式数据存储,而是通过技术、协议、系统形成的去中心化的业务逻辑。因此,对于传统经济来说,分布式思维还是有其实用价值的。分布式思维本质上是权利、责任、权利的去中心化,表现在传统经济中权利、责任、权利的分布式重构。集中中心往往是分布式改造的重点。比如央行,以美联储为例,美联储七大成员决定美元的货币政策。一旦决策出现重大失误,就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大乱。大型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董事会的决策关系到广大中小投资者和股东的实际利益。在西方国家,上市公司的治理机构也在不断下放,大量引入外部董事,以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公开性,减少作恶的权力。当前的经济体系呈现出幂律分布和平台化的特征。例如,滴滴打车一个平台控制着数万辆出租车,P2P平台交易资金达数千亿,Facebook控制着20亿用户的信息。这些大平台一旦出现信息泄露、系统故障、风险失控等问题,就可能引发社会混乱。用分布式思维构建这些平台,实际上减少了权力集中给这些平台带来的责任和风险。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因用户信息泄露事件,被44名国会议员围观5小时。国会议员质疑扎克伯格:“我必须给你钱,这样你才不会泄露我的个人信息吗?”你今天还道歉吗?”面对FACEBOOK这样的中心化平台,国会议员显然不了解也不了解,而扎克伯格更是难以自圆其说,不得不从2006年开始到国会道歉.除了权力和责任,分布式思维最大的影响可能是激发了数字资产私有化的思想,人类为资产私有化奋斗了数百年,今天大部分实体经济资产已经私有化。但是,包括数据和虚拟资产在内的数字资产并没有真正私有化或者不在私人控制之下。分布式数据存储将从技术层面实现数字资产的私有化。从产权理论的角度来看,数字资产的私有化将极大地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区块链思维2:编码思维在比特币网络中,转账按照分布式记账的方式作为交易处理。按照分布式思想,人类的所有行为都可以将转账作为交易进行分布式验证和记账,实现去中心化。以太坊认为,人类的行为极其复杂,不能完全以交易和记账的方式处理,而应该通过约定来完成。协议通过区块链上的代码执行,智能合约由此诞生。我们可以看到,比特币网络的思想是,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交易,交易是记账,分布式账本是去中心化的;以太坊网络的思想是,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合约,协议就是代码,智能合约实现了去中心化。因此,无论是权利和责任的分配,还是协议的编码,都是为了去中心化,从根本上解决信任问题,只是思维路径不同。人类社会在建立信任关系时发明了“契约”,契约精神成为当今市场经济和文明社会的灵魂。但违约现象依然普遍,小到个人小到大国债违约,企业信用破产,合同纠纷,毁约跑路。从口头协议,到书面合同,再到电子合同,合同在信用风险管理上从纸质化、数字化、电子化得到加强。编码实际上是合约数字化、数据化之后的升级,即通过代码编写合约,合约自然地在公开透明的链上执行,最大限度地降低违约率。在区块链的世界里,代码就是法律,可以理解为协议的代码,协议的执行受代码约束。事实上,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在从数字化、数据化向编码化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正在进入大数据技术的深水区,即通过代码开发实现大数据模型的构建和计算。因此,在数字经济中,区块链将协议升级为代码,人工智能将计算提升为代码,一是改善信任和生产关系,二是提供计算生产力。在实体经济中,协议编码非常实用。供应链金融、国际贸易融资、银行信贷、私募股权基金、商品期货期权合约、能源合约管理、零售供应链管理、众包众筹协议等都可以通过协议进行编码,增加合作透明度,提高合作效率。执行率。降低信用风险。区块链思维三:共识思维人类纷争、世界动荡、国际冲突的本质是共识的丢失、撕裂、瓦解。社会文明、经济繁荣、公民幸福,其本质是共识的凝聚、成就和升华。当今反国际化风潮正掀起波澜,中美贸易进入战争状态。事实上,主要经济体之间缺乏利益共识。区块链网络建立在共识的基础上,起点和终点都是共识。区块链思维从共识开始。只有共识才能开启交易、合作和社区。如果共识破裂,链条可能会分叉。比特币网络采用POW共识机制,主流的有PoS、DPoS、PBFT。共识并不是区块链独有的。人类最大的智慧在于找到共识与合作来抵御自然威胁。但是,人类达成共识的机制有很多,比如中心化权威、等价交易、意识形态等等。另一方面,区块链共识更多是通过平等、自愿、公平来实现的。这种共识思维实际上包括去中心化的自由信仰。之所以说“共识”,是因为共识是相对的共识,不是绝对的共识。人类总是在感性与理性智慧之间取舍,不断分化观念,不断追求利益,共识不断瓦解又不断完善。丘吉尔用帕默斯顿首相的名言“大英帝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来形容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实实在在地指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共识是最基本的共识,是市场交易的前提。区块链经济的共识思维,给了实体经济更多方向。互联网思维中的用户至上、用户思维,实际上是站在用户的角度设计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需求,本质上与用户需求达成共识。在区块链世界中,先与用户达成共识,再采用产品和服务。这有点像按需生产。用户达成协议,先下订单,再生产。区块链的经济共识思维,在营销上,是一种提前锁定用户的策略;在商业模式上,是将用户纳入产业链;在管理上,它允许用户参与监督过程。责权分布式思维、协议编码思维、经济共识思维,都是在原有的商业思维中发展起来的。大数据思维需要大数据计算升级到代码层面,编码思维就应运而生;大平台管理遭遇平台化思维的极限挑战,构建分布式管理实现平台化战略;共识思维是用户思维和流量思维的前站;简单的思维、完美的思维、迭代的思维不仅体现在用户界面上,在区块链的开源系统中也有毋庸置疑的流露;社会思考在分布式社区做的更透彻;跨界思维落地区块“链”。权责分布式思想、协议编码思想、经济共识思想是区块链的三大思想。这三个理念支持去中心化的自由民主理念,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数字资产私有化,推动社会组织向分布式社区体系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