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为什么公共免费WiFi不起作用?

时间:2023-03-13 19:20:01 科技观察

中国IDC7月15日报道,公共免费WIFI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已成为多地“智慧城市”建设的标配。在很多城市,政府公共免费WIFI的覆盖率已经很高,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无法连接、网速慢、信号不稳定等问题经常被市民投诉。政府的公共免费WIFI不好用几乎是国内的普遍现象。甚至很多市民甚至不知道这里有政府公共免费WIFI,这也印证了它的名声不佳。需要强调的是,说是免费WIFI,实际上是政府部门给运营商付费的。花钱买了免费WIFI,但实际使用效果并不好,无异于一种损失和浪费。对此,主管部门往往认为是因为“每个AP的覆盖范围有限”;运营商表示,“接入的用户越来越多,形成高密度用户群的区域越来越多。”这些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光是技术上的短板恐怕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不然的话,政府提供的免费WIFI和商家提供的免费WIFI同样是“免费午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味道”差异呢?政府公共免费WIFI并不好用,需要关注以下背景:一是在“政商合作”模式下,建设单位需要完成的只是覆盖任务,而且他们不关心公共使用的效果;,参与合作的运营商没有动力把免费WIFI做的特别好用,不然就没人会买手机流量了,这跟他们的切身利益是有冲突的。三是公共WIFI好用与否,既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也没有有效的公众监督,只满足于拥有,不会追求。说白了,政府的公共免费WIFI不好用的真正核心原因是公款使用效率低下。私下花钱买WIFI,不仅讲究价格,更讲究质量,因为是“用自己的钱为自己办事”,即使免费提供给别人,也是有利可图的,要么为了吸引客户或发布广告;相反,公共免费WIFI很可能不真正重视价格和质量,本质上陷入“公地悲剧”的低效。知道了这些,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政府的公共免费WIFI不好用了,这在中国是普遍现象。要改变这种现象,除了现有的“政商合作”模式外,我们或许应该尝试更多“商商合作”的市场化运营模式,让商家基于自身的商业利益为公众提供免费WIFI.这不是痴人说梦。政府认可的公共免费WIFI也是一种稀缺资源。如果能以广告奖励等适当的方式进行营销和运营,很多企业会愿意出钱建设公共免费WIFI。以市场化的方式提供免费WIFI,不仅可以减轻纳税人对保证免费WIFI质量的责任。因为,“花自己的钱为自己办事”肯定比“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效率高得多。提升公共WIFI质量,技术不是问题,资金也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调动更高效的资金来选择更可靠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