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公安监管专家齐聚科达 谈监管安防新方向

时间:2023-03-13 19:19:56 科技观察

公安监管专家齐聚科达共话监管安防新方向/各区县监管人员等行业专家来科达召开智能监控主题座谈会,与科达总经理陈卫东等共话发展下一阶段监管信息化思路和发展方向。  座谈会现场  张金戈一行参观科大  近年来,随着在押人员逐年增多,看守所治安监管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不断加大。为此,在公安部监察局的指导和推动下,各地公安监察部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推动智能监控、使地方看守所能够保障被监管人员的权益,提高监管效率。在解放警力等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  但是,面对严峻的监管形势,这些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还存在很多不足,在实践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智能监控在看守所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此,张金戈主任在座谈会上指出,智能监控下一步要着力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视频报警向警情报警、警情预警转变;二是从只关注实时报警转向加强警务数据的研究分析。  Smartforwhom:警情报警及预警处理  对于第一个变化,张金革主任表示,在以往的智能监控应用中,报警的误报率居高不下,导致警方疲于奔命“误报”,有悖于解决警力短缺的初衷。从检测告警的角度来看,前期告警可以分为告警类告警和预警告警。探头遮挡/位移、非法滞留、偏离执勤属于前者,是监控系统发现的重点。目标;而探头故障、异响、起床等属于后者,无需报警联动,仅需录音。这样既减轻了系统对视频分析的数量和准确性的压力,又保证了民警能够在第一时间快速处理紧急、重要的报警,不仅提高了安防管理的效率在不浪费资源的情况下。  针对这一观点,一名来自监狱一线的监巡民警深有感触地回应:只有这样的情报才能代替警察看到和发现真正的问题,而警察要做的就是集中精力解决这些问题,机器和人各司其职,默契配合,实现安全监管价值最大化。  智能报警目的:研究、分析、应用适逢其时  对于第二个转变,张金革主任认为,智能报警监控的目的不是报警本身,而是更好的处理报警,积累经验从他们身上吸取教训,提高应对能力,甚至可以防止新问题的发生。然而,目前的智能监控系统只是对每起事故单独报警或记录,并没有形成数据库和相应的管理机制。因此,张主任认为,对警务数据的研究和分析,成为监管监测的迫切需要。  警用数据的研究分析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监控系统在发出警报后要立即生成数据报告,最后汇总入数据库。这些警情数据要妥善保存,科学分类,每天有多少起警情,什么类型的警情,什么时候发生的警情,和谁有关系等等,信息一定要完善。第二步是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报告,提取出哪些类型的警务事件发生频率最高、哪些人发生频率最高、什么时间段发生频率最高等有价值的数据,甚至设计相应的应急预案和联动机制,为决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支持和加强处理警情的能力。  主任张金戈的观点正是安防大数据的典型应用模式:积累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判断结果——给出方案。  没有人是大数据的旁观者  安防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柯达从平安城市到智慧交通、商业零售的大数据布局已逐步得到验证。数据平台和后端大数据应用的系统架构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从本次研讨会来看,我们相信安防大数据在监管行业的应用也即将问世。作为智能监管建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科达积累了丰富的智能监管经验,拥有前端、平台、应用完整的产品解决方案。应用走在行业前列。基于这些经验和技术积累,科达愿与合作伙伴一起,尽快推动视频大数据在监管行业的普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