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各行各业的组织数字化转型基本上都是由创新、自动化和差异化的需求驱动的。云计算和存储已经在基础设施现代化中发挥核心作用,但引入和支持新兴应用程序和服务的市场竞争丝毫没有放缓的迹象。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业务流程自动化、物联网连接和区块链应用的快速增长推动企业数据中心从单一的集中式架构转向解耦和分散部署。数据中心不仅要跟上技术创新的快速步伐,还要突破地域和监管壁垒,满足全球业务的需求。在云计算革命的现阶段,构建下一代数据中心必须克服的几大挑战已经确定:超大规模还是超融合?这是企业最难做出的选择之一。超大规模部署在支持各种应用程序时为企业提供了云计算的灵活性。据StratisticsMRC统计,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市场预计将从2016年的202.4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1021.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6.0%。但是超融合部署使管理更容易,并且对VDI、Test/DeV和ROBO等点用例的数据集要求非常有限。根据IDC的数据,软件定义存储的最大部分是超融合基础设施(HCI),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6.6%,预计2021年收入将达到71.5亿美元.硬件供应商的选择硬件供应商的选择通常基于成本效益、性能和可靠性三个保证中只有两个保证的原则。为了找到最适合企业特定基础架构需求的平衡点和适应性,企业需要在不中断现有应用程序工作流的情况下灵活地试验不同硬件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云计算的兼容性和可控性大多数企业不可避免地将部分计算和存储操作迁移到云端。根据最近的一份IT报告,66%-72%的受访企业声称他们在2018年增加了云计算支出(增加量因企业规模而异,员工超过5000人的企业在托管/云计算方面的预算更高).但是企业的云计算战略需要注意易于配置的资源所带来的挑战。如果任其发展,企业的云计算账单很快就会变得遥不可及。据RightScale称,大约35%的云计算支出浪费在过度配置和优化不足的实例上。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是采取数据中心发展下一步的时候了,这需要企业同时加强现代应用程序和支持传统工作负载。人们将这一演进的下一阶段定义为超云。下面将定义最高要求的超级云:(1)自由构建灵活的部署架构通常,数据中心的部署主要有网络、存储和计算三个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十年中,这些组件已被放置在多种配置中。超大规模和超融合架构是最常见的配置,两者都是围绕以软件为中心的方法进行组织的。两种架构各有优缺点,几乎所有相关厂商都会让企业二选一。然而,超云基础设施可以在需要时为企业提供超大规模或超融合的灵活性。它将网络、存储和计算资源视为可以以多种方式组合的构建块。(2)硬件的自由选择大多数软件定义的解决方案迫使企业购买特定类型的硬件或从特定的硬件供应商处购买。Hyper-Cloud基础设施可以让企业通过尽早采用硬件创新来更快地创新并超越竞争对手。例如,企业可以选择从商品内存到高端闪存、1Gbps到40Gbps(或更多)网络以及数十到数百个CPU内核。(3)免费使用公有云企业可能已经拥有云存储设施,也可能还没有,但会在近期实施。企业在云部署中可能犯的两个最大错误是低估总成本和陷入云供应商锁定。Hyper-Cloud将通过无缝支持多个云计算提供商并支持在这些云平台内移动数据,为企业提供将云资源商品化的灵活性。这不仅涉及基础设施支持,还涉及松散耦合的应用程序级设计和基于开放标准。超云的主要优势包括:(1)为构建网络规模和应用特定的基础设施提供蓝图。(2)为不同的工作负载提供构建块。性能和数据特性决定了其超云(Hyper-Cloud)的设计和扩展。(3)如果需要完全数据隔离,允许立即模拟、构造和实例化新的超云实例。(4)缩短先进技术的采用时间。随着我们进入云计算技术和部署能力的新时代,云计算的许多最初承诺将得以实现:成本优化、真正的弹性、计算和存储模块化、更快启动和采用新兴技术以及紧密集成。联合和业务要求。云计算技术是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驱动力。为保持竞争力和敏捷性,请务必定期评估软件定义的存储功能,包括备份和存档、容器和微服务,以及私有云、混合云和多云配置。云计算技术永远不会停止发展,企业基础设施也将随之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