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曾宣称“30年后,医生将找不到工作,药厂和医院将更少”。
近年来,腾讯、谷歌、苹果、三星等IT巨头纷纷将触角伸向健康医疗行业。
移动医疗行业在2017年发展得如火如荼,吸引了数百家风险投资家的“任性”投资,真正让大众受益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红利。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医疗健康领域插上了翅膀,也将移动医疗行业塑造成资本家竞相挖掘的下一个“金矿”。
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测算,到2020年整个健康产业潜力将达到10万亿元。
面对如此丰富的“金矿”,移动医疗服务商、互联网公司、风险投资者纷纷涌入该项目。
移动运营商、数据公司、保险公司和许多其他公司都在做好准备。
那么,发展移动医疗金矿的挖掘方向是什么?医疗行业也可以“小而轻”。
对于IT巨头来说,任何传统行业都意味着颠覆,就连一向相对封闭的医疗圈也未能幸免。
与普通“大亨式”投资斥巨资收购医院不同,阿里巴巴的布局几乎涵盖了医疗行业从医院到药店、从挂号到支付的方方面面,似乎在宣告这座牢不可破的医疗之城终将攻下。
事实上,随着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大数据等技术对各行业生存业态的冲击,新兴技术与新商业模式的结合正在全面改变大众对各行业的认知,“颠覆”已经成为今年的行业和行业。
在资本市场的关键词中,传统医疗健康行业也并非“免疫”。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医疗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也将全面进入智能化时代,传统模式将被颠覆。
数据研究机构苏图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加上可穿戴智能设备和大数据技术的进步,移动医疗已进入爆发式发展阶段。
国内移动医疗市场规模预计可增至45亿元。
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1月26日,春雨医生作为综合健康APP,下载量已超过1万次,位居移动医疗健康APP第一; 《快问医生》下载量1万次排名第2。
《问药》排名第三,下载量1万次,不到第二名的一半。
据数据分析,目前较受大众接受的APP主要是综合类、药品信息类和医疗保健类。
目前还缺乏更专业、能够提供核心医疗服务的内容。
可见,未来移动医疗领域向这个方向发展仍需攻克。
目前,移动医疗盈利模式仍以周边服务为主,其中企业品牌推广及包装占利润38.9%,渠道投入占26.7%,医疗健康产品占23.6%。
现阶段,用户更关心获取易于操作、风险较低的健康养生信息。
但随着移动医疗的发展,疾病诊断、用药建议等更核心的医疗服务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政策支持多种商业模式。
“如果把需要健康咨询的用户视为金字塔,那么春雨医生的APP满足了最基本用户的需求。
”春雨医生医疗部主任杨静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春雨是用互联网思维发展的。
移动医疗服务暂时无意立足于金字塔的上层。
“上层的专业诊疗可能是我们长期的方向,但目前我们还没有这样的计划。
”杨静说道。
春雨医生开发的“自检+轻问诊”操作模式,不仅满足了患者自我诊断和治疗的需求,也实现了医院筛查患者的目标。
此外,在为第三方提供渠道和数据支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资源的短缺,达到了“分级诊疗”的效果,因此发展非常迅速。
在为患者领域如火如荼的开展的同时,为医生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也开始加速发展。
专注于医疗资讯的“医脉通”以“感受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为使命,致力于成为医生临床决策的好帮手。
医脉通的目标群体是医务工作者,提供最新的医疗进展信息、临床指南、诊疗知识库、医学文献、医圈交流、医疗资源等。
医脉通医疗信息中心主任辛江涛告诉记者。
科技日报记者:“为医生节省科研学习时间”是医脉通的根本原则。
除专业网站外,medlive.cn的产品还包括综合医学词典、医学文献王、临床指南、临床用药参考、科研案例库等,已基本覆盖临床医生的科研需求。
“医脉通首版于2019年8月8日正式上线,今年8月27日,医生会员已超过1万名,旗下7款医生APP激活量突破万次。
医脉通的专业性吸引了资深医生用户关注日常就诊会员75%是30岁以上医生,35%是40岁以上医生。
目前,一脉通主要经营28个科目。
通过强化主题属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相关内容对用户的骚扰,让用户更快速、便捷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功能。
“最新改版后,我们希望能够成为医生临床决策的好帮手。
未来,医脉通的核心将是建立强大的诊疗知识库,为医生提供数据支持,协助医生治疗。
” 2019年10月14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表示,每年一脉通将投资建设诊疗知识库。
为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持,国务院表示,到今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产业体系。
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信息司副司长张峰解读了国家发展移动健康产业的政策。
他表示,政府推动医疗移动化、数字化的决心非常大,因此希望行业能够从规划、安全保障等方面入手。
探索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标准、包括机制,在数据能够保证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
目前,市场上知名的移动医疗产品主要集中在以下五类:医药品(药品、器械)电商,如药房网、京东好药师、平安一药网等;针对医生/医学生等专业面向大众的产品,如医脉通、好医生等;综合医疗健康信息化及云服务,如39健康网、好医生在线、春雨医生、寻医问诊网、挂号网等;牙科/眼科/美容整形等详细分领域,如爱尔眼科、我想看牙科网、薄荷网;细分功能手机APP类别,如咕咚网、袖珍体检、瘦身大战、每日瑜伽等。
IT界和医学界正在争夺地盘。
缺钱的人要谨慎。
作为最早涉足移动医疗的挂号网,其合作伙伴并不仅限于腾讯。
今年10月19日在杭州举行的中国健康大会上,挂号网联手腾讯、支付宝、小米等移动互联网巨头,通过其平台连接医院、医生、用户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微医平台”参与打造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第一入口,让全国医院和医生为亿万用户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从流程上解决“看病难”问题看法。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现阶段整个移动医疗行业才刚刚起步,但资本已经呈现出“抢医生”、“争夺入口”、“争夺线下”、“抢夺”四大趋势。
“照顾好身体”,竞争从未如此激烈。
如何抢到更多的高水平专家、更多的线上流量,如何将线上线下资源整合成真正的O2O健康服务闭环。
这些都是行业内的热门话题。
今年9月以来,各路资本竞相在移动医疗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小米投资的iHealth;趣易网由弘晖资本和软银中国投资。
此前8月,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春雨医生完成C轮融资。
投资者包括中金公司、乳山创投、淡马锡Pavilion和兰驰创投。
在 A 轮和 B 轮融资之后,数百名投资者继续投资。
一万美元。
挂号网也在今年10月宣布获得新一轮融资。
一向擅长硬件的雷军,将目光投向了移动医疗领域的可穿戴智能设备。
小米投资1万美元的iHealth,作为其母公司九安医疗,有着很大的背景。
九安医疗成立于2007年,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致力于让专业检测家庭化、个性化,让专业理疗家庭化。
是国内领先的电子血压计制造商,这意味着小米未来在可穿戴智能设备领域将会有更大的规划和布局。
面对风起云涌的移动医疗市场,有业内人士表示,移动医疗火爆的背后,这个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商业模式尚未成熟。
一些之前没有医疗或健康行业经验的公司应该谨慎介入,因为这可能会带来许多未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