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外媒称,中国可穿戴设备最著名的初创公司华米科技雄心勃勃,想要与全球可穿戴设备领导者Fitbit竞争。
去年12月,华米获得红杉资本等投资者1万美元投资,当时估值为3亿美元。
目前,华米正在考虑第三轮融资,预计融资金额将超过1亿美元。
华米的产品(主要是小米手环)在功能上与Fitbit一致,但价格只有对方的1/10。
低价影响了华米的利润。
华米正准备通过挖掘用户数据来弥补硬件利润的下滑。
据报道,华米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计划推出新的健康追踪设备进军欧美市场,预计三到五年内将在海外上市。
华米科技是一家年轻的公司,成立于今年1月,获得了小米和顺为资本的联合投资。
然而,华米的增长速度却惊人。
IDC数据显示,小米第二季度手环销量为1万台,按销量计算,小米手环销量为全球第三大可穿戴设备公司,仅次于Fitbit和Apple Watch。
不得不说,华米在短时间内创造了销售奇迹。
不过,华米的爆发有着特殊的市场环境。
去年是可穿戴设备爆发元年。
总体来说,国内的可穿戴设备大部分都是无用产品,而且价格也不便宜。
小米手环以69元的低价迅速吸引了大批消费者。
华米的高速增长能否持续?这可能是一个严重的实际问题。
早期购买小米手环的人缺乏对可穿戴设备的具体了解。
以计步、监测睡眠的健康手环为例。
市场上这些装置的功能基本上都是装饰品。
相当一部分人购买手镯是因为他们出于好奇和低廉的价格而去那里。
然而,随着可穿戴设备市场逐渐成熟,人们对可穿戴设备有了更新的认识,很难激发人们购买无用产品的欲望。
此外,华米的产品以小米为品牌,通过小米渠道销售,这也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
小米这几年坐上了火箭,华米也享受到了这个红利。
但随着智能手机增速放缓、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小米手机今年第三季度首次出现同比下滑。
这种不乐观的情况势必会传导到华米身上。
当然,华米已经在谋划出海,抢占海外市场份额。
不过,价格战并不适用于海外市场。
华为、中兴早年销售优质低价上网卡,就在欧洲市场遭遇反倾销。
华米必须为此做好准备,拿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用正品与别人竞争。
此外,华米还将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让手环摆脱消费者眼中的“鸡肋”印象。
此外,国外消费者对小米品牌缺乏认知。
小米手环进军海外市场,必须从品牌建设入手。
这是华米必须考虑的问题。
品牌建设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尤其是在消费理性的发达国家市场,华米可能很难腾出扩张空间。
因此,华米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充分预见到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