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下一代可穿戴设备将是“可穿戴”的

时间:2024-05-22 14:37:59 科技赋能

她是一名工程师。

1990年代初,18岁的李珍妮凭借新加坡科技与航空部颁发的奖学金,独自进入康奈尔大学电子系学习。

本科毕业后,珍妮如约回到新加坡,被分配到航空部国防部负责技术工作。

她在研发部门当了五年工程师,了解从战斗机的新功能到无人机的生产和生产等一切。

胸部。

她也是GGV纪源资本在中国投资计划的总体负责人,与另外两位著名合伙人佟世豪、付继勋共同开拓了GGV在中国的投资版图。

美国时间3月23日,《福布斯》发布了《福布斯全球最佳风险投资家迈达斯榜》。

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宏伟第五次上榜,是目前中国排名最高的人。

女性投资者,位居全球女性投资者第二位。

2016年,李宏伟荣获福布斯全球最佳女性投资者称号。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李宏伟曾透露:“我永远不会退休。

”她决心一辈子从事投资。

当她50岁或60岁的时候,她可能就不再到处飞了。

也许她不会再帮别人设立基金,但她自己会成为基金的所有者,为别人投资。

近日,GGV在《华尔街日报》举办的Converge大会上分享了她的演讲。

她介绍了纪源资本在可穿戴设备、交通、机器人等领域的投资布局。

以下为Jenny演讲实录: 1 关键词:可穿戴二代交互 第一个主题是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完全以人为本,从头到脚“武装”人类。

我还将讨论可穿戴设备。

如何从第一代进化到第二代。

让我们从第一代可穿戴设备开始。

我标注了很多非常知名的追踪工具,并且刻意与知名大公司的产品保持距离,因为我希望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些来自中国新兴公司的创新产品。

你可能没有听说过这些公司,但他们是能够推动行业更上一层楼的存在。

我认为第一代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使命是多元化的。

一是教育用户、教育市场。

当我们今天谈论可穿戴设备时,无需解释。

每个人都会知道什么是可穿戴设备。

它会跟踪并获取您日常生活锻炼期间的数据。

第一代可穿戴设备已经发展成熟。

我会给它6分。

很多产品都很创新、很酷,并且已经进入了奢侈品类别。

但我认为令人兴奋的可穿戴产品将出现在下一代。

下一代可穿戴设备将变得“无穿戴”。

“可穿戴”将转变为一种不存在的、即时在线的、传感器式的便携式设备,可以跟踪数据并结构化数据,并相应地为用户提供结构化的建议,让用户更好地与环境连接。

相互作用。

该应用程序将在许多领域实施,如下所示。

在围绕 AR 的所有讨论和对 Google Glass 的抱怨中,它也将为我们提供一些未来应用的冰山一角。

隐形眼镜可以将图像直接投射到您的眼睛上吗?事实上,这项技术已经在中国和美国的研发中心进行了开发,但如果我们以0到10的尺度来考虑市场的成熟度,我认为第二代可穿戴技术仍然处于0.5到1的水平。

阶段,我们仍然需要资金来帮助这个领域继续发展。

2 关键词:交通效率 无人机交通是我们与环境互动的方式。

这里的交通不仅包括道路交通,还包括太空探索,特别是当我们谈论尖端技术投资时。

1.交通创新?? 在美国,推动交通创新的需要围绕着时间、劳动力和效率。

在中国,技术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也围绕着劳动力和时间效率。

但中国的情况略有不同。

中国有车主1.3亿人,每年新增汽车2000万辆。

从我们提到的海量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只有60万辆。

因此,在中国,驱动力将集中在如何针对不同距离的交通选择相应的绿色、环保、智能的交通方式。

所以,如果你想从家到两公里外的地铁站,你可能会选择这样一款轻便的移动设备。

如果你关注国际消费电子展,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乐视网准备上市的法拉第概念车。

我们还可以看到比亚迪最近进军电动汽车大众市场。

2、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领域。

首先我们来说说无人机,分为商用和私人用途。

我知道你们中有些人去过深圳并参观过大疆创新。

与此同时,关于无人机的讨论也很多,主要集中在亚马逊用于物流的无人机上。

在中国,类似的讨论也在进行中。

电子商务公司京东最近还推出了用于物流的固定翼无人机和旋翼无人机,并在上海国际消费电子展上进行了展示。

悬停凸轮,您可以轻松地用指尖将其投掷或飞行。

它完全是一架用于飞行自拍的无人机。

中国消费者真的很喜欢在不同的场合自拍,所以他们允许你把它折叠起来,放进包里,同时在不同的场合使用。

这是一家中国公司,团队成员均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

最后一个创新迭代的例子是亿航智能。

中国公司正试图摆脱自动驾驶汽车,那么当你可以飞上天空时,为什么还要费力去适应不断变化的地面基础设施呢?亿航智能的愿景是在低纬度地区提供 P2P 运输,无人机的体积足以载人。

他们最近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 CES 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展示了他们的产品。

3.太空探索 三四个星期前,中国政府发布消息称,希望投入更多资源支持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和无人机行业。

这部分涉及到人才、知识产权保护、资金、跨境合作还涉及到标准制定,因为在航空领域,标准制定也非常重要。

说到尖端科技,太空探索是不容忽视的。

中国一直在努力追赶太空探索,因为我们在一些太空项目的发展上一直落后。

事实上,近期中国的太空探索正在突飞猛进。

如果你观察美国太空计划如何发展,你会发现美国近期的太空探索进程实际上是由互联网巨头推动的。

埃隆·马斯克(特斯拉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亚马逊创始人),这些互联网巨头一直在尝试将更多技术引入太空。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因为不仅有政府和研究人员在推动太空探索的发展,而且还有互联网和创业界的支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

我非常希望这能在中国发生。

无论是BAT还是一群创业者,我鼓励大家花更多的时间思考如何支持太空探索。

关键词三:机器人、消费级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分为消费级和服务业机器人。

这里我列出了几家中国企业,它们在各方面都具有代表性。

1、科沃斯科沃斯在中国家用清洁机器人领域拥有6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与irobot等国际品牌的竞争中也表现出色。

在其他领域,比如幼儿教育,一款名为How are you的产品可以帮助孩子通过唱歌、讲故事等互动方式更多地参与教育和学习。

2. Vincross Vincross是一家非常年轻的公司。

它的CEO是一位27岁的年轻人,17岁毕业于清华大学。

他想要创造的创新是机器人运动。

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大多数机器人都使用轮子,但最好的机器人实际上可以行走。

所以HEXA正在做的就是模拟真实的运动,以便能够融入到未来机器人的整体交互中。

3、Rokid(若琪) Rokid是一家由前阿里巴巴员工创立的公司,总部位于杭州。

他们想做的是重塑家庭自动化。

无论质量或照明角度如何,它都具有出色的设计,并允许您重新管理整个娱乐和照明系统。

这基本上是亚马逊在中国的又一回响。

然后是工业机器人,这是中国具有优势的另一个领域。

中国过去20年的工业制造经验为物联网等产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认为他们需要快速学习的不是选择更多的人来工作,而是将工业生产的程序从全手动到半自动再到全自动。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2016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最大采购国。

2017年,25%的工业机器人销往全球。

尽管如此,中国在自动化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接受曲线仍然在上面,我们感到前进的紧迫性。

如果比较机器人的应用空间,韩国每万名制造业工人就使用1台机器人,而中国目前只有36台。

所以这里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如果您正在开发任何供工厂使用的国际制造机器人设备,请考虑中国。

它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也是产品测试的好地方。

4 关键词:生物医学4D打印 在生物医学领域,我认为在3到5年内,这些技术将会相互融合。

不仅在物联网和物联网领域,还包括如何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发明新产品以提高生活质量。

这里展示的是一个可以溶解的医疗机器人。

您可以在手术时将其注射到人体中,手术后它会自动消失。

它还可以使用机械臂在手术期间帮助医生。

但我想重申的是,在0到10的评分标准上,就市场成熟度而言,这些创新目前只得分0.5分。

最后一个很有趣,我们讨论了3D打印,现在讨论了4D打印。

打印的4D产品基本上都是由打印机生产的,但还有一个额外的时间相关性。

也就是说,这种产品在印刷后的一定时间内可以改变形状和尺寸。

我们相信这在生物医学领域也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应用。

作为过去15年在中国和美国投资的投资者,我们相信中国的创新前景广阔。

我们看到很多年轻的创业者全身心投入,与团队一起创造新的奇迹。

从工业制造的角度来看,我们有创新的历史和创新的能力。

人们总是谈论创新,而创新的指标之一就是全球注册的专利和知识产权的数量。

今年,中国在全球申请数量上超过了美国和日本。

我认为中国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加强应用质量,同时让更多产品进入商业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