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G网络部署的临近,全球几乎所有主流运营商都在进行SDN和NFV的研究和部署。根据TBRResearch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大部分一级电信运营商有望在两年内采用SDN和NFV技术。从时间上看,NFV的概念提出已有10年。之所以提出NFV,是因为电信运营商一直在努力改造他们的网络。运营商大量的设备建设和复杂的网络运维使其网络成本居高不下。电信业务的封闭性和新业务的长期推出也让运营商难以应对OTT业务的挑战。运营商不得不重新审视传统的技术体系和商业方式。由于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电信系统面临的成本高、封闭性、运维复杂等问题,SDN和NFV受到了产业链的高度关注。SDN和NFV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者的融合发展将使网络更加灵活,促进电信网络架构更好的升级。近两年,国内外运营商纷纷制定转型战略,着眼于网络重构,希望在未来的网络发展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因此,经过10年的发展,NFV如今已经开花结果。然而,尽管他们都表示将在未来两年内采用SDN和NFV技术,但运营商在部署NFV时仍然犹豫不决。究其原因,虽然NFV是一项先进的、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可以让CSP的网络架构更加开放,业务部署更加灵活,但在NFV的当前发展阶段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标准不成熟、多家厂商的复杂性集成度高,故障分析和定位边界模糊,统一运维和管理难度加大,电信业务对性能和可靠性要求高。增强功能需要在开源版本上实现。两大阵营共同推动NFV技术的演进。事实上,运营商在NFV部署中面临的痛点,本质上是IT厂商与CT厂商博弈的最直接体现。虚拟化技术处于IT和CT领域的交叉点。从字面上看,NFV就是网络功能虚拟化,即用通用硬件承载软件来实现通信网元的各种功能,而不是专用的通信设备。通过软硬件解耦和功能抽象,通信设备的功能不再依赖于专用硬件,可以灵活共享资源,快速部署系统,实现新业务的快速开发部署,自动化部署以及弹性伸缩、故障隔离和自愈等。有专家指出,NFV实际上是从CT到IT、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本质是底层设施和应用逻辑的信息化。NFV为IT厂商进入CT领域打开了大门。以此为契机,众多IT厂商成功进入电信领域,抢占了电信设备制造商的市场。不过,CT厂商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推出NFV/SDN解决方案。目前,NFV解决方案提供商分为以IT背景和CT背景为主的两大阵营。其中,前者的代表有VMware、Redhat、HPE、Canonical、Mirantis、WindRiver等,后者则是中兴、华为、爱立信、诺基亚四大通信设备商。NFV是运营商实现云网融合的最佳方式,但业界一直存在技术路线开源与封闭之争。面对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传统电信网络的烟囱式架构越来越不适应,网络信息化、软件化、综合云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电信专家呼吁采用开源方法来解决NFV面临的技术挑战。目前,开源社区已经成为整个SDN/NFV技术发展的核心力量。许多新的应用程序和相应的事实标准都来自开源社区。对于开源,IT厂商和CT厂商基本达成一致。自2010年OpenStack作为开源社区成立以来,其基金会已发展了超过80,000名成员。2013年,OpenStack经历了七个版本的快速迭代发展,特性趋于成熟。方面。CT还是IT:实力决定其实近两年,全球一些运营商已经开始部署NFV。2012年10月ETSINFV发布第一份白皮书后,一些大T公司在2013-2014年开始逐步开展POC实验验证测试。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NFV侧重于采用通用的COTS设备避免厂商锁定,采用开源技术降低CAPEX/OPEX,开放创新能力。在这个窗口期间,虚拟化技术的选择包括以VMware为代表的商业产品和以OpenStack为代表的开源产品。由于此时OpenStack经历了七次迭代,其功能也逐渐成熟,成为了ETSINFV选择的虚拟化平台的事实标准。最新的TBRResearch报告显示,美洲电信运营商在NFV建设方面发展最快,得益于美国市场的大规模应用;EMEA也紧跟时代潮流,33%的电信运营商已经部署了NFV,而50%的运营商计划在未来一两年内部署。亚太地区速度较慢,只有20%的运营商完成部署。全球主要运营商NFV进展Telefonica是全球运营商网络功能虚拟化的先行者。早在2014年,就采用HPE集成方案,以UNICA统一架构打造NFVI。但由于HPE在实施过程中无法满足进度要求,Telefonica不得不终止与HPE的合同。然后,在2015年,Telefonica再次招标,这次是向爱立信(Mirantis)招标。但由于平台的不成熟,商用进程再次被推迟。无奈之下,为了保证虚拟化的进度,2016年第二季度,Telefonica在各分支机构采用VNF厂商自有虚拟化平台建设,实现二层解耦部署,并实际采用了中兴和华为的NFVI解决方案部署虚拟化。VEON于2016年与中兴通讯合作,在5个分支部署了二层解耦vEPC解决方案。2017年启动12国NFVI项目。中兴通讯提供基于NFVI+SDN融合的三层解耦方案。完成功能测试和集成测试(vEPC、第3方vMessage)。正在部署商业网络。Telenor于2017年1月完成三层解耦招标,诺基亚(Redhat)中标,目前正在进行测试验证。沃达丰在2012年提出电信云战略,由于当时OpenStack刚刚起步,商业成熟度还没有得到验证,沃达丰最终选择了VMware。2017年,Vodafone正式引入OpenStack作为NFVI的基础设施,而基于VMware的NFV只是零星部署。预计OpenStack仍将用于主流NFVI。从这些运营商对NFVI解决方案的落地情况来看,IT厂商和CT厂商各有利弊。不过,从以上也可以看出,利用IT厂商NFVI部署CT虚拟化网络的项目基本没有成功,或者面临很大的阻力。为了快速发展业务,一些国际大T公司纷纷转向CT厂商部署NFVI。从目前来看,CT厂商和IT厂商在NFVI产品上存在较大差异。1、电信功能增强产品支撑能力差异较大,CT厂商的支撑能力明显强于IT厂商。在NFVI层的功能开发上,IT厂商缺乏电信增强的内容。电信服务(网络密集型,伴随着计算和存储密集型需求)比IT服务(计算和存储密集型)具有更多特殊性。要求。这一要求体现在三个方面。1.高可靠性CT应用需要永远在线。可靠性保证是全系统的,必须保证从硬件到应用层99.999%的可用性。一旦建立了用户连接,除非用户主动发起,否则不允许中断,因此存在CT应用。同步大量实时状态信息,无需IT应用。因此,CT领域对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远高于IT领域,而传统IT背景厂商在原有IT领域的应用可靠性要求远低于CT应用要求。在系统架构成熟稳定的前提下,版本大改是有难度的。2.高性能和实时性要求,大页面,实时网络转发等3.高可操作性和完善的配置管理,性能统计,故障管理等,传统IT应用只是简单的管理,有与CT应用的要求差距很大。2、运营商看重的定制化服务能力存在差异。IT厂商的主营业务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政企领域,电信业务只是其目标市场的一小部分。对于运营商来说,选择IT厂商可能会在功能需求的定制响应速度和能力上留下很大的隐患,甚至影响运营商业务的正常开展。3、综合业务交付能力会有较大差异根据运营商三层解耦的目标网络,NFVI层需要适配各种业务VNF,网络之间接口较多。提供NFVI层的设备厂商需要作为主要的集成商,以保证网络的最终交付。但IT厂商基本上没有电信领域的经验,对通信网络业务缺乏了解,产品集成能力必然达不到运营商的要求,网络交付会出现严重问题。4、长期服务保障能力差异较大。通信网络对业务支撑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一方面,由于通信网络业务需求的快速发展,对新功能的响应时间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对网络故障的处理响应时间也有很高的标准。传统CT设备厂商通常在全国都有维护支持团队和24小时响应机制,而传统IT厂商大多不具备这个能力。5、传统IT背景的厂商在网络虚拟化方面比较薄弱,需要选择与其他合作伙伴形成整体解决方案,比如如何更有效地增强数据中心网络,提升网络性能;如何与SD-WAN形成端到端的联动机制,保证端到端的服务自动化。IT应用在这些需求上并不像CT应用那么紧迫。由于缺乏需求和经验,IT厂商在增强的云网融合过程中存在交付风险和故障响应速度有限。中国企业表现不俗。从这些差异来看,未来在NFV网络建设中,CT厂商可能会更受运营商青睐。根据市场调研机构Ovum三年前的一项调查显示,57%的运营商看好CT厂商能够更好地了解运营商在NFV领域的需求。咨询调查显示,电信运营商倾向于选择NFV集成商进行NFV解决方案的整体交付,而CT厂商在NFV解决方案的整体交付能力上优势明显。在CT厂商阵营中,中国企业的表现更为出色。中兴通讯、华为、烽火通信等国内主流设备厂商都是OpenStack的重要支持者。据OpenStackDaysChina报道,今年新增8位白金会员和金会员,其中5位来自中国。以中兴通讯为例,中兴通讯的虚拟化产品基于OpenStack/Docker开源,针对NFV在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易运维等方面进行了增强,并结合自身在SDN网络方面的优势为弹性网络和弹性计算创建一个融合的解决方案。此外,中兴通讯还积极参与开源社区的各项活动,分享代码贡献社区,并通过自建的OpenLab预先集成多厂商组件,打造完整的生态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