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智能音箱市场简析!国内厂商追赶的短板是什么?

时间:2024-05-22 18:03:28 科技赋能

智能音箱的热战已从国外蔓延至中国。

7月5日,阿里巴巴集团将在北京发布最新的人工智能音箱产品,正式宣布进军该领域。

此前,腾讯副总裁刘炽平也公开表示,腾讯智能音箱产品“耳朵”将于8月左右发布。

加上已经抢先进入市场的京东“叮咚”,智能音箱这个看似并不新鲜的产品,再次掀起了智能家居领域新的竞争浪潮。

战争已经从国际蔓延到国内。

说到智能音箱,就不得不提亚马逊。

自2018年11月正式发布以来的两年多时间里,亚马逊Echo智能音箱从一开始的默默无闻,到现在成为市场上最热门的智能家居产品之一。

人们可以通过Echo用语音控制家电、购买商品。

、询价、咨询。

据研究机构调查数据显示,在美国,大约有1万名用户每月使用一次声控音箱,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扩大。

Amazon Echo 发布两年多以来,销售额已超过 10 亿美元。

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各大巨头的进入。

去年5月17日举行的Google I/O大会上,Google发布了Google Home,直接瞄准了Amazon Echo。

今年5月9日,就在亚马逊发布触屏Echo Show的第二天,微软在Build大会上发布了与Harman Kardon联合打造的Invoke智能音箱,该音箱内置了微软为其开发的人工智能助手Cortana。

很多年。

紧接着,谷歌在5月17日的Google I/O上??更新了Google Home和Google Assistant。

通过深度学习等技术升级后,新版Google Home现在只需要两个麦克风(Amazon Echo需要七个麦克风阵列)。

可以准确定位周围说话的人;此外,Google Assistant还宣布覆盖超过1亿台设备。

6月5日,苹果还宣布推出家庭智能音箱HomePod,售价1美元。

苹果高级副总裁 Phil 在演讲中虽然强调了 HomePod 的“音乐细胞”,但他也指出了其智能语音交互(Siri)功能,以及对 HomeKit 的支持。

在智能家居服务中可能发挥中央控制作用。

至此,国际巨头围绕智能音箱(其实是语音交互设备)的竞争已经全面展开。

与中国相比,动作要小得多。

尽管京东、百度、腾讯、小米、猎豹等互联网公司都在布局智能音箱或者类似的语音交互,但无论是产品还是策略都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

我们先来看看布局最早、产品销量最大的京东。

2016年,京东与科大讯飞成立玲珑科技,并在年会上推出了“叮咚”智能音箱。

在近期的CES上,玲珑科技推出了叮咚智能音箱两款新品:叮咚TOP和叮咚二代智能音箱。

据公开报道,与之前的产品相比,叮咚Top砍掉了大量的发音单元,尽可能缩小体积。

原因是玲珑科技希望它被视为家庭助理而不是音箱。

目前,用户可以用它来控制智能电视、从内置助手查询信息以及获取服务。

联想也发布了自己的智能音箱。

在今年5月的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联想宣布将在智能家居领域投入1亿元,打造老百姓用得起的产品。

现场还展示了一款“会说话”的智能音箱,无论是外观还是功能。

试图称自己为 Echo 的本地版本。

更多企业仍处于布局和研发阶段。

今年2月,百度全资收购了研发智能家居中控的“渡鸦科技”,并让新任百度总裁陆奇直接负责; 4月,腾讯宣布推出AI语音助手“腾讯叮当”,直接瞄准亚马逊。

亚历克斯;同样是在本月,出门问问宣布退出虚拟个人助理,以及将于下半年推出的Wevoi智能音箱Tichome;就在近日,猎豹猎户星AI生态链首款产品与喜马拉雅合作的小雅AI音箱也宣布上市,而据笔者了解,这款音箱的上市比预发布晚了几个月时间。

也就是说,虽然几乎所有玩家都希望成为“本土版Echo”,但直到现在,国内仍然没有成熟的产品可以与亚马逊Echo抗衡。

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指出,2020年智能音箱全球出货量将达到1万台,2020年将增长10倍,市场价值达到55亿美元。

Gartner预测,到2020年,30%的人机交互将通过自然语言完成。

或许明年将是智能音箱爆发式发展的决定性一年。

三巨头都有什么牌?如果回顾一下Amazon Echo从发布到现在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技术、场景应用和用户数据是其发展的主要障碍。

首先,在Echo发布时,亚马逊并没有过分强调所谓的“智能音箱”概念,而只是将其视为音箱的升级产品。

包括贝索斯在内的亚马逊高管对这款具有远场语音识别功能的智能音箱非常热衷。

功能型音箱的期望非常谨慎:他们只是希望Echo提供的新体验能让用户更愿意在亚马逊电商网站上购物。

亚马逊看到市场表现还不错后,将Echo提升到公司战略业务的层面,并在此时宣布开放Alexa。

在这个过程中,甚至很多第三方接入都是由亚马逊自己完成的,Echo也从小众的早期用户圈子进入了大众市场。

这不仅得益于Alexa语音识别技术的优势,也得益于Alexa的开放平台,让更多的第三方应用能够为用户带来丰富的应用和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用户数据的不断积累,让Echo变得越来越有用。

然而,智能音箱争论背后的本质是AI之战。

数据和调用频率对于AI产品的“进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看,Echo模型是有局限性的。

尽管Echo产品已售出数千万台,而且亚马逊Alexa本身也正在成为一个开放平台,但它只是基于亚马逊自己的生态系统。

在最近的 Google I/O 大会上,Google Assistant 宣布已经覆盖了超过 1 亿台设备,并且随着更多硬件平台的连接,这个数字还将大幅增加。

更值得注意的是,谷歌已经开始将其最新的AI技术深度应用于Google Home。

与此同时,集成了语音和图像处理能力的Google Assistant也在不断进化和“喂食”数据。

除了来自Google用户平台的数据外,这些数据还来自连接Google Assistant的各种手机、空调、冰箱等设备终端。

后来者苹果则主打“音质”。

苹果首先强调HomePod是一款音质出色的音箱,可以满足你的音乐乐趣。

它实际上是一个智能语音助手。

在定价方面,苹果也有别于其他产品。

这其实给集体“抄袭”智能音箱的国内玩家一个提醒:智能音箱不仅要智能,其基本的“音箱”功能——音质也至关重要。

国内冒险家差距有多大? Echo及其背后的语音助手Alexa让亚马逊一路飙升。

智能音箱承载智能家居交互入口的概念不断被认可,尤其是在这个聚集了亚马逊、苹果、谷歌和微软的领域。

各大巨头一致确定了正确的方向。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大大小小的企业怎能不涌向市场,希望成为“中国版的Echo和HomePod”,在下一个技术趋势——人工智能的最佳切入点中占据一席之地。

不过,从目前市面上为数不多的智能音箱产品来看,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音箱音质太一般、语音助手非常难用等等。

不过,没有被亚马逊、苹果等国际巨头考虑的中国市场,确实留下了很多不足。

国内玩家的空间。

说实话,吸引巨头进入这个领域的不一定是音箱,而是小音箱背后的生态链。

毕竟,语音助手是智能家居领域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智能语音可以与电视、音箱、空调、窗帘、灯具、玩具等各种家居设备及智能家居控制中央系统结合,实现一个入口通过语音交互控制所有功能。

这也是人工智能时代最便捷的交互方式之一。

一。

与此同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关键技术和零部件成本的下降以及产业联盟标准化协议的建立,带来了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

未来,不一定是智能音箱的形式,也可能是手机语音助手、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或者其他设备。

最终的本质在于用户、数据和服务。

相比苹果、亚马逊、谷歌甚至微软等智能音箱背后的大数据支撑,国内涉足智能音箱领域的企业在该领域基本没有很高的话语权。

用一位业内人士通俗易懂的话来形容国内外智能音箱产品的差异化——“国外巨头纷纷推出智能音箱产品,因为他们将智能音箱视为获得众多服务、获取市场的最佳入口。

”国内企业只是卖音箱,并没有真正的服务,而是作为手机以外的新型数字设备来销售。

”虽然这样的评论可能并不全面,但国内企业尚不具备云计算+大数据服务支撑的现状已是不争的事实,即便是像百度这样全心致力于人工智能的国内巨头也未必能做到。

满足生态链内的基本运营条件,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纷纷抢占这一机遇,更像是寻找一种为自己的核心业务提供增值、增量服务的手段。

据悉,在阿里巴巴即将推出的智能音箱中,用户可以通过发出相应的指令在淘宝和天猫上进行语音购买,其内置的语音助手将首次展示阿里巴巴技术团队的自然语言处理成果。

公开资料中声称,这款智能音箱在文本分类和智能问答方面建立的模型回答率是目前业界最高水平。

相比微软、IBM甚至还有一点点进步,但是能和中国系统一样好吗?能够实现准确识别,有点令人期待。

腾讯执行董事刘炽平也公开表示,腾讯正在研发智能音箱“耳朵”,可能会在8月左右发布。

不过,目前尚不清楚腾讯云和语音识别技术能否为这款智能音箱提供超越的技术支持。

知道。

此前,国外巨头无法为中文语音和语义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在中国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白,这给了国内厂商最好的机会。

但从目前各方信息来看,国内企业,甚至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巨头推出的产品,大多更倾向于提供适合各自产品和工作场景的产品。

他们能否走出自己的生态链?转向更广泛的公共服务是一个问题。

虽然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都在谨慎地迈出这一步,但其他投机厂商,比如可穿戴设备领域,则希望抓住热点,分得一杯羹。

他们没有技术、软件、数据、服务支撑,只追求硬件和OEM式的“冲上去、冲走”的玩法肯定不适合这个新领域。

虽然智能音箱已经躺在各自工厂的装配线上,但它们其实可以休息一下,或许从一开始就没有必要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