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中国联通:推进节能减碳,加快绿色发展!

时间:2023-03-12 22:30:08 科技观察

截至2021年6月,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共建共享5G基站46万个、4G基站46万个,每年节电超过117亿度,节电超过1000亿双方的投资。8月23日,以“节能减碳,绿色发展”为主题的202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正式启动;8月25日,以“低碳生活,绿色筑未来”为主题的2021年全国低碳日也如约而至。如今,“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热词”,绿色低碳逐渐成为社会新潮流。作为网络强国的主力军、数字中国的建设者、社会责任的践行者,中国联通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双轮驱动”企业的绿色发展。低碳发展。01聚焦5G节能创新,加快绿色发展步伐5G具有高速率、高可靠、低时延等特点,可满足各行业应用需求。随着5G基站的大规模建设,5G基站节能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早在2019年,中国联通就联合5家主要通信设备供应商,共同成立了业界首个“5G基站AI节能联合研究中心”,并发布《中国联通5G智能节能技术白皮书》,加速5G智能节能解决方案的研究与商用.同时,中国联通以绿色环保理念打造了“4G/5G协同智能节能管理平台”,突破了传统节能管理难度大、节能效果差的瓶颈——节能解决方案,实现多制式网络智能协同,“一站式”差异化节能调度,推动通信网络绿色、高效、智能、可持续发展。平台可实现八种部署场景、六种节能方案、精准共覆盖判断、六大业务指标监控等功能。经过省级试点,基站可节省电费10%以上。2021年5月,中国联通研究院“4G/5G协同智能节能管理”项目获得国际电联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ICT电子环境组冠军奖。是今年电子环保领域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企业。“4G/5G协同智能节能管理”项目获奖证书不仅推动了主基站设备的节能,也为中国联通自主研发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5GBBU垂直安装机箱提供了手段降低基站设备的辅助能耗。02提高能源效率,促进节能减碳。中国联通以能效(PUE)提升为动力,因地制宜,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方案,努力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在数据中心节能创新方面,中国联通浙江德清数据中心采用燃气冷热电联供技术,为国内运营商分布式能源项目首创;空气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机房的制冷能耗。冬季供暖期间,采用石墨烯精准供暖等技术,实现局部精准定时供暖,PUE可低至1.3;河北怀来数据中心采用蒸发冷却和风冷空调系统节能技术,PUE可低至1.3以下;宁夏中维数据中心是国内运营商首家采用新风自然冷却系统的大型数据中心,PUE可低至1.28;经过持续的细粒度运维调整优化,实测显示全年PUE低至1.25以下。中国联通浙江德清数据中心为满足通信运营商快速建站、高效运营、可靠运维的需求,中国联通研发的5G室外一体化智能机柜可使整机PUE低至1.04,可广泛应用于新建基站、传统基站机房疏散及旧机柜更换等场景;自主研发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智能双循环(氟泵)多联模块化机房空调系统,经测试,与传统办公机房风冷空调系统相比,年节能量率超过50%,室外主机面积节省超过28%,为不同规模的IDC机房提供制冷系统解决方案;自主研发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联通云舱”,以ICT融合、智能化、精准制冷等模块化形式呈现的高效智能物理基础设施,提供“松耦合”节能解决方案解决通讯设备发热不均、热点频发、气流组织混乱等问题。计划。同时,根据公司自身需求,中国联通基于5G边缘计算场景,对服务器、传输等设备的新型液冷技术节能效果进行了研究和验证。经测试,系统PUE低至1.2,是未来边缘数据中心的理想解决方案。应用积累了一手测试数据。此外,河北衡水联通“王玉强创新工作室”自主研发了“通信机房密闭空间循环制冷节能技术”,将传统新风节能技术与新型冷库相结合减少冷量损失的设计思路。据测试,空调的节能率在50%以上。浙江联通基站机房屋顶采用太阳能电池板代替传统的预制水泥保温板,降低了制冷系统的初期投资,并采用太阳能优先的供电逻辑,最大限度地利用清洁能源电力供电能力,每站每年节约电费约3000元。03依托核心优势赋能产业转型中国联通将充分发挥通信运营商的网络服务优势,依托云、大、物、智、链、安六大自主核心能力,聚焦智慧能源、产业互联网、智慧交通、智慧生态在智慧生活、智慧生活5大领域,共同推进“碳排放”数字化、“碳足迹”云化、“碳减排”智能化,帮助数以千计的行业实现碳峰值和碳中和。在生态环保行业,中国联通已为25个省140多个各级生态环保行业监管部门提供服务,承接12个省25个省级智慧环保项目,覆盖垃圾17000余个12省涉气省管控重点污染源企业,实现碳排放在线监测、溯源分析、趋势预测、考核管理、预报预警等,有效推动全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经济和社会。节能减碳任重而道远。中国联通将以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为引领,不断提升节能低碳管理能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