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用户对宽带的诉求并不是越快越好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质量的稳定性和选择的自由度。周二,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开幕,马化腾、周鸿祎(微博)热闹非凡,而工信部部长苗圩关于加快实施宽带中国战略的讲话更精彩.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宽带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在3G网络的发展让手机进入无线宽带时代之后,固定网络的低带宽接入水平让很多用户感到不适应。不满意。于是,宽带普及提速行动应运而生。近年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基础运营商都提出了加快宽带建设的宏伟目标。根据规划,到2014年左右,一线城市的人们有望过上平均网速12M的“幸福生活”,新建小区和线路改造成熟的小区用户甚至可以进入100M的“超高速”时代提前到来。然而,在宽带提速的浪潮中,与资费相关的话题却被工信部和各大基础运营商“不自觉”地忽略了。翻阅众多新闻资料时发现,无论是工信部,还是各大运营商,在谈及价格时,大多只是给出“将继续推动宽带资费下降”等含糊其辞的措辞削减。既没有时间表也没有具体时间表。资费标准。站在普通用户的角度,笔者认为这样的做法确实有些缺乏诚意。不过站在从业者的角度,笔者确实理解工信部和各大运营商这样做的原因。与宽带基础设施可以从技术指标层面建立统一标准不同,宽带资费标准的确定取决于运营商的建设和维护成本。、所在城市的用户规模、网络承载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多不明确的地方。以笔者家乡为例,小城市用户不多,网络资源丰富,进小区成本相对较低,所以8M宽带月费仅需60元,年费订阅只需600元。但在广州,8M宽带的月租就要150多元。原因是高昂的建设成本非常重要。据运营商朋友介绍,其实光纤宽带的物理成本并不算太高,而且全国比较统一。房地产通信成本难以统计,所以大城市的宽带存在用户大、资费高的怪现象。因为关注通信行业报道多年,能切身理解运营商朋友们的艰辛,但也因为职业原因接触到更多的民生需求。很多用户对宽带的需求不仅仅是越快越好。简单,但更重要的是品质的稳定性和选择的自由。其中,选择自由度最受欢迎。我身边很多朋友最不满意的是现在的宽带资费,因为“起步价”太高了。大城市每月100-200元的宽带租用费当然与建设成本的多元化有关。原因,但也存在差异化定价的空间,因为并非所有用户都需要12M、20M或100M这样高的宽带要求,但运营商在制定资费时采取了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方式。管理部门上报结果时,运营商采用对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资费进行平均的方式,实现“计分表”上的资费下调迹象”,这让那些承担高额资费的用户感到不满。因此,笔者认为,在宽带中国战略中,除了加快基础网络建设外,惠及民生的资费多元化应列入重点工作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