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相比,中国移动“移动通信龙头”的行业地位似乎没有改变。在国内手机巨头眼中,中国移动同样保持着运营商的霸气。“亿级用户,万亿级市值”,中国移动这艘巨轮乘风破浪。5G建设势头正劲,中国移动可谓“未来无限”。然而,今年以来,从一系列数据来看,中国移动正经历着“艰难时刻”——用户增长停滞、流量红利消失、业绩出现负增长。中国移动8月8日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这是上市近20年来的首次。“增加收入太难了。”中国移动集团总部员工刘先健告诉记者。为了达到绩效指标,刘先建所在部门近期开始强调降本增效,考核压力也越来越大。中国移动政企业务中层经理李明远告诉记者,从去年三季度开始,KPI考核更加严格。过去,仅给客户的计划数量变成了对“订单”的考核。“如果中国移动还把自己当成行业龙头,在未来的某个节点,可能会在猛然醒来时发现,这个市场地位已经失去了。”中国移动并非没有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危机。今年上半年,公司已经开始谋划政企业务融合,新任董事长杨杰上任后加速推进——中国移动希望B端业务能够承接新的盈利点。但现实是,中国移动仍面临较大的“提速降费”压力。下半年开始实施携号转网。5G建设投资巨大,周期长。公司仍难以走出业绩下滑的泥潭。而中国移动要想在B端发力,改变过度依赖个人移动市场的现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基本盘”开始动摇。“多年前,三大运营商之间存在‘不对称控制’,不允许中国移动的套餐资费低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上述中国移动总部员工告诉记者,相关部门希望3家公司能够保持基本的竞争态势,防止一家公司独大。从移动用户数来看,中国移动甚至超过了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总和,达到9.35亿。刚刚推出三年多的宽带业务也超过了中国电信。要知道,中国电信2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宽带老大哥”的地位。但现实是,运营商依靠人口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移动不能再单纯依靠用户规模的提升来实现业绩增长。财报数据显示,中国移动上半年营业收入3894.27亿元,下降0.6%,主营业务通信服务收入下降1.3%,延续一季度的下滑态势。相比之下,中国移动的净利润形势更为严峻。上半年,中国移动实现利润560.63亿元,同比下降14.6%。去年同期,中国移动实现净利润656.41亿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是中国移动上市20年来,净利润数据首次出现如此大幅下滑。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中国移动副总裁兼总会计师董鑫在8月8日的业绩沟通会上表示,一方面,从营收来看,提速和资费的影响减少,以及去年数据漫游取消的影响,整体以上导致上半年营收减少47亿元,利润下滑近6%。另一方面,刚性成本增加,折旧增加成本42亿元。营销费用也有所增加,销售费用增长4.5%,5G垂直行业研发投入加大……以上种种因素都导致了中国移动利润的下滑。中移动(00941,HK)虽乘着5G之风,但业绩下滑影响股价。Wind数据显示,今年3月中旬以来,中国移动股价一直处于下行通道。8月8日财报公布当天,中国移动股价创近5年来新低。几个月内,中国移动的股价从每股86.04港元的阶段性高位跌至每股62.05港元。8月9日,中国移动最新收盘价为每股64.9港元。虽然在港股市场上,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有所下跌,但它们的成交量与中国移动并不相同。以每股跌20港元、总股本205亿股计算,短短几个月,中国移动市值一度蒸发4100亿港元,与5G的炒作形成鲜明对比A股市场概念。电信行业分析师傅亮告诉记者,今年中国移动半年报的主要变化是无线互联网收入由正增长转为负增长。上半年,中国移动移动互联网流量收入同比下降1.5%。话音收入下降在意料之中,但移动互联网流量收入由增转降,成为中国移动收入下滑的关键因素。这动摇了中国移动的“基础市场”——个人移动市场的稳定性。后期结构调整作为一名中层员工,李明远对中国移动的业绩变化不无期待。早在去年三季度,中国移动营收放缓就足以引发担忧。这有提速降费政策要求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行业激励竞争的结果。事实上,联通和电信在大流量领域的大规模让利让移动不得不跟进。“我从来没有(抢占)市场机会的优越感,总是跟着别人,被动挨打。每次集团制定一套统一的关税标准,都是在给下属施压,而不是给下属送来利器。”克制敌人。”刘先健介绍,他曾在基层工作过。在国家大力倡导提速降费之前,营销手段几乎都用上了。在个人通信服务行业整体放缓的情况下,中国移动并未进行多元化探索。事实上,很早以前,公司就实施了“四轮战略”,聚焦以个人业务、家族业务、政企业务、咪咕文化为代表的新业务,尝试多元化发展。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移动仍然过分依赖个人移动市场收入,在通信业务中占比超过71%,而家庭业务本质上仍可视为个人市场业务,占比为7.6%。也就是说,政企等B端业务仅贡献了20%左右的收入。这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有明显区别。2018年,中国电信智能应用生态收入增速加快,对增量服务收入贡献率超过50%,IDC和云业务收入分别增长22.4%和85.9%。在符亮看来,中国移动四驱的另外三项都保持了增长,但仍未能抵消手机语音和互联网收入的下滑。通信服务总收入半年数据首次出现负增长。因此,积极推动收入结构优化,培育新的增长点成为中国移动未来发展的关键。今年3月,掌舵中国电信多年的杨杰调任中国移动,出任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把中国移动增加利润的希望寄托在了政企业务上。李明远介绍,2018年三季度以来,中国移动个人客户和家庭客户市场增速放缓,但政企市场收入也持续增长,2018年开始爆发式增长,给了团队希望。不过,在外界看来,进入政企市场多年的中国移动却步履维艰,并没有以往大力发展政企业务。近两年,个人业务放缓,中国移动也逐渐意识到危机即将来临,但并未提前做好如何抗击风险的准备。在半年报中,中国移动正式披露了公司架构的重大调整,这也是中国移动近年来最大的一次业务调整和机构改革。具体调整为以政企分部为依托设立政企事业部、以苏州研发中心为依托的云能力中心、以杭州研发中心为依托的智能家居运营中心、总部国际业务部.着力加快云服务和到家业务核心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政企市场和国际市场统筹拓展能力。李明远还记得2015年在运营商的B端争夺战中竞标一个市级项目的失败。最终,这个“王级”项目被中国联通拿下。李明远表示,以往中国移动政企业务协同困难,向客户汇报工作的过程可能比竞争对手晚一天。“中国移动已经成为一个小生态圈,人们在里面工作的同时,对外界生活的担忧也少了。”李明远认为,地市级员工的安逸也在一点一点降低中国移动的战斗力。幸运的是,最近的糟糕表现一直在促使中国移动做出改变。《每日经济新闻》近日独家报道中国移动政企业务线重大调整。这有利于理顺政企部门、省公司、产业研究院的关系,突出总部管理职能,集中运作。中国移动政企事业部经理刘永华告诉记者,中国移动此前高管的管理思路强调专业化运作,将相关总部职能部门转型为专业化公司。“独立公司运作会更快,但独立运作,集团层面的政企业务不能更好地协同。”从产业上看,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都有自己的政企事业部,都提升到了集团总部层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运营商的B端争夺战已经打响,中国电信在公有云服务市场已经位列第三。在李明远看来,中国电信长期深耕政企市场,使其在收入端调整较快。去年11月,中国联通宣布成立工业互联网产品中心,聚焦重点垂直行业和创新领域,更多瞄准企业级服务前景。与BAT等混改伙伴的合作,让中国联通在政企领域更加灵活。早在2017年10月,中国联通就宣布与腾讯、阿里巴巴打通云计算资源,在云业务层面开展深度合作。事实上,对政企ToB市场感兴趣的远不止三大运营商。广电系统公司已经将政企业务放在了高位,更何况是BAT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很少有人注意到,为了加强中国移动在云业务上的竞争力,去年年中,国内云服务公司UCloud宣布获得中国移动E轮投资。但在云服务领域,中国移动的表现依然不尽如人意。《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中国移动政企业务调整更加注重产业研究院的产品化和市场能力,部分生产职能下放到产业研究院。“尤其是苏州研究院和上海、成都、雄安的产业研究院,一直定位只做研究,不管产品化,‘管生活,不管养’。等开发出来的东西出来,你喜欢要不要用他们,现在要求他们都需要把研发和运营整合起来,把运营加进去。刘永华透露,不过做政企等B端业务也有困难,中国移动能否成功转型还是个未知数,刘永华在政企市场工作多年,在他看来政企市场空间巨大,但每个领域的特点各不相同,每个行业、每个企业总是有自己特定的需求,进入B端市场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对行业的深刻理解。这完全不像是一个标准化的个人业务。从3G到5G的风风雨雨2010年,李明远从中国电信跳槽到中国移动,当时中国移动有5亿用户,大约是现在的一半。在李明远在明远看来,中国移动过去十年在3G、4G时代都没有推出过新的知名品牌,GSM、神州行、动感地带等都是十年前的老东西,中国移动需要品牌重塑。en李明远加入中国移动,正值3G时代。中国移动在我国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技术,也曾吃过TD-SCDMA的苦头。其实当时TD-SCDMA的使用率还不够,中国移动也花了不少钱补贴3G终端。3G时代,高通不愿意生产TD-SCDMA芯片,苹果手机也不支持中国移动的网络,中国移动失去了很多用户。2009年到2013年,面对联通和电信的猛烈进攻,3G时代的中国移动甚至毫无还手之力。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向三大运营商发放TD-LTE4G牌照。中国移动将全部热情投入到4G建设中,力图尽快弥补3G时代的短板。2014年全年,中国移动发展4G用户近1亿;2015年,中国移动4G用户突破3亿;如今,中国移动的4G用户已突破7亿。当前5G建设如火如荼,中国移动在竞争中容不得半点犹豫。《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杨杰日前在半年报沟通会上明确表示,中国移动今年计划在5G方面投入240亿元,年内建设超过5万个5G基站,这略高于外界预期。不过,5G投入的巨额成本也让外界对中国移动的业绩回暖感到担忧。杨杰透露,未来三年将是中国移动5G投资的高峰期,但全年总资本支出不会出现大幅波动。此外,杨杰表示,在5G发展方面,中国移动确实与中国广电进行了接触和探讨,寻求构建“共建共享”的合作模式。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中国移动似乎是在等待明年初SA(一种5G组网方式)产业链的成熟,再着手进行大规模的5G基站建设。5GSA组网可以更好地支撑垂直行业应用,有利于5G政企业务发展。相关阅读:5G建设大提速:三大运营商今年投入超340亿中国移动重申2019年目标:“四轮驱动”全线出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