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曾经在公交车上听到过两次对话,话题都是关于不离职的原因。一个人总结的原因就是老板好,待遇优厚,工作氛围好。其实当时并没有想太多,因为当时并没有跳槽的念头。经过几次跳槽的经历,我开始慢慢思考,积累跳槽的经验。因此,下面也结合自己的经历,对离职原因进行说明。第一份工作开始于大连东软嵌入式事业部。毕业的时候不想离开大连,也不想转行,大连好的软件公司也不多。东软是当时大连最大的软件公司,生意红火。最终选择了东软嵌入式事业部。当时的目标不是做外包业务。至此,我庆幸自己进入了嵌入式研发部。单从“研发”二字,在大连就寥寥无几。可以说,当时的研发部门汇集了大连最强大的研发力量,无论是硬件人员还是软件人员。当时的项目也是大连最前沿的技术。在这个大熔炉里,我真正体验到了自己。没有那两年半的工作经验,我不可能进步这么快。“外包”伤人。面对众多比自己优秀的前辈,现在还沉浸在代码中,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大连的IT行业。说的太多了,就我自己的经历,给很多应届毕业生一个建议:第一份工作最重要,不一定要有很高的薪水,但一定要有很好的学习环境。第一份工作不仅决定了你未来的工作领域和发展方向,也决定了你的进步速度和进步空间。以后每次换工作,待遇和薪水都会直线上升。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能力。第一份工作干了2.5年,离职发生在2010年4月。经济危机之后,业务部门的环境急剧恶化。不尴尬的说,从入职到离职,入职时的3800元我一直拿着,期间没有涨过1分钱。我曾经引以为豪的研发部门,在我离开后也改变了业务性质,外包出去了。这就像一艘大船。快要沉没的时候,会游泳的就跳下船,不会游泳的就被连队推下船。公司当时平均每天离职一个人也不为过。从第一段工作经历来看,离职原因总结如下:公司发展前景不明朗,没有升职加薪的机会。工作领域发生了变化,偏离了我坚持的发展方向。“树倒猴散”,大家都在寻找出路。第二期工作开始于丰田通商电子。2010.6,我来到了丰田。这项工作持续了1年。其实日本企业也很有意思。只和我签了一年的合同。一年后,合同刚刚到期,有合适的工作机会,自然而然离开了。很多从国企、民企跳槽到丰田的人,一开始并不适应那里的氛围。一个字---“打压”,凡事都有“规矩”,一切要看领导的面子,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日本人的面子。在这里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领导对我的打压。这里的leader基本都是纯管理,技术毫不客气的“烂”。自己的思想一直比较活跃,做的事情也不符合领导的意思,但是工作总是做得很出色。所以每次基本不讲结果,讲你的过程为什么有问题,不符合日本人的思维等等。据统计,我一周被骂10次以上。这种对思想的限制和对人格尊严的侮辱,让我每次都想翻脸离职。这里的领导不是提拔你、赏识你,而是控制你、“把你刻成奴隶”。同时,由于公司没有技术专家,公司不以技术为导向,没有技术岗位,让我怀疑整个公司是否真的能做大做强。总结一下这次辞职的原因。公司制度不适合技术型员工的发展。leader没有开发项目的技术背景,自给自足。他过于依赖规则和日语,失去了发展的活力。缺乏企业文化和认同感,大多数员工心灰意冷。2011年6月进入新公司工作至今。以高薪技术人员的身份进入一家公司,在很多方面都对新公司充满了期待。以下仅列举可能导致我现阶段离职的原因:1、长期没有项目可做,或被派出去。2、外围巨大的物质诱惑。3、公司业务下滑严重或偏离自身发展方向。4、公司不能满足自身职业发展需要。5.选择自己创业。△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大部分离职原因归纳为:1.物质诱惑,薪资福利2.职业发展方向受阻,工作或其他需要3.创业精神4.不认同企业文化,气馁5.与领导、同事有矛盾6、公司业务下滑、倒闭或重组7、个人琐事、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