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华为在可穿戴领域输给小米的三大原因

时间:2024-05-22 15:38:59 科技赋能

华为和小米之间从来不缺“打架”,但在可穿戴领域,不得不说华为输给了小米。

原因是什么? 1、入局晚、反应慢时隔14年,华为首款可穿戴设备TalkBand B1智能手环亮相。

和很多同类产品一样,它可以记录佩戴者的健身数据,并具有计步、距离测量、卡路里燃烧记录等功能。

2015年3月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华为推出了智能手表HuaweiWatch、第二代华为智能手环TalkBandB2、智能音乐运动耳机TalkBandN1等三款可穿戴设备。

看似如火如荼,但在可穿戴领域,尤其是智能手环,华为和小米已经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2015年,Apple Watch、小米手环掀起智能穿戴潮流,引爆可穿戴市场。

在智能穿戴领域,小米自推出手环产品以来,销量增长迅速。

凭借着超低的价格和各种人性化的功能,两代小米手环都深受用户的欢迎。

IDC发布的《年可穿戴设备市场报告》显示,整体市场出货量较2014年增长了6%。

其中,出货量前五名分别是Fitbit、小米、苹果、Garmin和三星。

这说明华为当时在这一领域面临着危险的生态系统。

可以说,这三款可穿戴设备补充了华为的产品线。

作为当时的第二大公司,小米2015年智能穿戴设备的总出货量已经达到1万台,这可能与其产品定价有很大关系。

2014年中发布的小米手环,以79元的价格在可穿戴设备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以其高性价比吸引了大量用户。

此后,小米推出了带有光电心率的99元版本,让友商和商家大喊大叫,为小米带来了更大的市场。

而2016年,可穿戴设备领域的两强竞争已经出现。

小米生态链企业华米科技和Fitbit出货量遥遥领先。

其中,华米主攻亚洲市场。

2016年,智能穿戴设备销量将突破1万台,年销售额将突破15亿元。

2、战略失误:华为B系列在价格上一直与国外巨头竞争,但在功能特性上只有蓝牙耳机,无法支撑其高溢价。

“目前,华为并不希望在可穿戴设备上获得短期利润。

”华为消费者BG全球副总裁徐勤松在2015年西班牙巴塞罗那通信大会上表示,“目前可穿戴设备还没有像智能手机那么必要。

华为聚焦可穿戴设备市场是一项战略投资,但我们希望当行业第一波大市场趋势到来时,抓住机遇。

”由此可见其当时的策略存在问题。

TalkBand B1被誉为全球首款将蓝牙耳机功能与运动、睡眠监测功能融为一体的可穿戴设备。

后续的TalkBand B2和3相比上一代只是在产品尺寸和重量方面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并且仍然以蓝牙耳机和运动手环的结合为卖点,但功能上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价格方面,以TalkBand B2为例,普通版的黑色和银色版本售价为欧元(约合人民币),高端金色版售价为欧元(约合人民币)。

与其功能相对应,可以看出其性价比非常出色。

低的。

三是没有重点打造爆款荣耀。

华为百花齐放,大力推销产品,但没有一款是真正的爆款。

之前说过,华为进军可穿戴领域时,一口气发布了三款可穿戴设备。

它的开启方式不得不说有点激进。

华为运动手环、荣耀手环3等虽然在某些技术方面领先于小米,但其难以成为爆款的关键仍然是性价比。

也就是说,小米的先入为主,也带来了华为的屡次攻击。

影响很大。

目前,小米手环已成为全球销量最高的可穿戴产品。

因此,在可穿戴领域,华为和小米谁在争斗还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