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下乡的价值绝对超乎你的想象多样的身份和标签。比如我们熟悉的《航拍神器》、《空中交警》、《救援模型》。但你知道吗,无人机其实是脱贫攻坚的利器?近年来,在农村农业发展中,我们看到植保无人机越来越多。据相关统计,2014年至2019年,植保无人机数量从不足700架增加到3万多架,作业面积也从400万亩增加到近3亿亩。植保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植保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落地,为农业发展带来了农业无人化、智能化的重要升级。植保无人机通过协助农户进行播种、喷药、监测等作业,一方面缓解农户压力,解决老龄化、人工成本上涨带来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也实现了精准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我们知道,农业发展是乡村扶贫振兴的关键。植保无人机切入根源,解决农民生产难题,助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增产,无疑为农民和农村发展带来重要助力。随着农业更加优化,农民的生活和收入将不断改善,最终农村将逐步摆脱贫困。当然,无人机对于农村扶贫振兴的价值远不止于农业。在许多偏远山区和海岛地区,顺丰、京东等企业正在测试应用物流无人机,通过无人机配送农产品和特产,突破地域和交通带来的束缚和限制。农村快速发展振兴。利用无人机进行农村配送运输,不仅可以改善农村封闭拥挤的现状,加快资源配置和流通,拉近和拉近城乡距离;同时,其带来的新业态、新模式也能带动新的就业空间的出现,让更多农民从农业转向服务业,实现自身价值和收入的双重提升。基于此,也引出了无人机对于农村扶贫振兴最直观的价值——促进就业。无论是植保无人机还是物流无人机,都将为贫困户带来就业、脱贫的机会。据了解,不少地区扶贫办都会组织农民进行无人机培训。通过培训,农民可以获得相应的技能,实现就业,获得高收入。过去,贫困户从事农业生产一年可能收入不多,但无人机驾驶员基本可以实现月收入7万-8万元,高的甚至可以达到数万。结合政府一直对无人机给予相应的补贴和奖金支持,无人机飞行员的薪资可谓十分可观,转型飞行员成为越来越多农民致富的选择。近两年来,人社部多次发布相关新职业,继续为无人机驾驶员正名。同时,也在加强无人机相关就业机会的普及,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实现转型。未来,随着无人机在农村应用的不断深入和相关生态建设的不断完善,相信农村也会在无人机的助力下焕然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