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3月13日报道:这几年,无论是“两会”还是“3.15”消费者维权日,电信行业几乎都是负面焦点。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眉山市政协常委夏继恩在两会上再次痛斥电信行业不合理的计费方式。“在目前按分钟计费的模式下,2010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8763.64亿元营业收入中,约有1132.8亿元是超计费相应增加的收入。”他说。工信部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电信资费累计下降41.93%,2011年电信综合资费同比下降5.5%.这距离消费者的预期还差得很远。央视正在为“3.15晚会”调查用户投诉,信息显示,电信投诉再次上榜。其中,投诉集中在:宽带不宽、宽带服务与手机服务捆绑、易办难安装、网络故障维修服务慢等。在过去的一年里,各类电信投诉成为媒体关注和曝光的焦点,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和热议。根据2011年中国信息化蓝皮书,速度方面,全球宽带平均接入速率为5.6兆比特/秒,而中国平均下行速率仅为1.8兆比特/秒,仅位居全球第71位。但是,如果我国的宽带费用以兆计算,每秒平均接入速率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到4倍。同时,据网友反映,宽带的实际接入速度远低于运营商标榜的速度,这也引发了媒体的讨论和曝光。根据奇虎360的“争速网速”活动,网速能达到2Mbps的网民寥寥无几,超过4Mbps的更是凤毛麟角。这似乎与运营商全面升级2M、4M的策略背道而驰。当时,进一步策划电信投诉相关矛盾的结果是,相关方以电信和联通宽带占全国宽带市场三分之二以上为由提出反垄断申请,并通过凭借其垄断地位,采取价格歧视策略,国家发改委因此对央企发起了首例反垄断立案调查。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11年电信服务质量通知》,电信服务投诉比2010年下降9.9%,但总体情况仍不容乐观。以四季度为例,用户服务类投诉占投诉总量的39.9%,比上季度上升1.7个百分点。占总数的38.3%,比上季度上升2.7个百分点,其中手机和手机上网资费投诉有所增加;网络质量投诉占投诉总量的21.8%,比上季度下降4.4个百分点。针对舆论质疑和媒体讨论,工信部部长苗圩也在两会接受采访时作出回应和解释:对于民众热议的“宽带不宽”问题,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一是用户访问网站的能力;二是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用户的带宽是否充足;三是用户实际使用的带宽一般是接入带宽的70%,这与用户的使用习惯有关。至于“按秒计费”的问题,并不是技术问题。国际上是按“分钟”计费的。目前,工信部正在加紧研究更加合理的话费计算方法,力求给用户一个满意的答复。对于今年运营商实施的宽带普及提速工程,运营商提出“提速不提价”。苗圩认为,这是“相对降费”,工信部鼓励运营商根据情况实施“绝对降费”。对于媒体和消费者的各种诉求,运营商也是叫苦不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在两会上对媒体表示:“电信资费多年来一直在下降,我们不能要求无限期地继续下降。如果该行业未能建立产能,那么倒霉的将是消费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