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程序员如何应对跳槽观念的转变?

时间:2023-03-21 22:28:41 科技观察

作者|赵云的“空降”成为了程序员圈的热门话题。但今年以来,“降维求稳”似乎能深入各大互联网公司跳槽者的心里。如何应对当前的裁员潮?大厂与小厂如何取舍?如何更快度过过渡期?这是每个跳槽者都无法回避的话题。希望这能给你一些有用的想法。跳槽观念大转变:大厂全线跳槽的闭环正在打破“降维求稳”成为新的职场行话,这也是跳槽观念的新转变。图片来源:麦麦人才智库软件开发是互联网行业内向严重的职业,“吃青春饭”的自嘲和尴尬自然在所难免。只有26.1%的受访程序员表示愿意留在技术岗位直至退休。程序员也被迫换工作。如果把加班内向看成是带着奋斗光环的无形殴打,那么“开除毕业”就成了赤裸裸的无情殴打。背后的原因也很复杂,但这两个重要因素是逃不掉的:时间成本、供求关系。技术开发是一个不断高速增长和迭代的行业。程序员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今天用的语言和结构明天可能就过时了,压力太大了。”在工作场所的前5年,不断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年龄限制内的年轻人来说问题不大,但是对于经验丰富、经验丰富的中年人来说,时间就不能保证了。工作需要时间,学习需要时间。家庭一旦建立起来,家庭也是需要时间的。三方不断挤压着程序员的时间。时间不够的时候,学习往往是最先放弃的。另一个是供求关系。职级与薪资挂钩,但大厂能人多,high-P、high-M的岗位数量极其有限。再加上近年来,盈利能力差的业务纷纷裁减,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只能相应减少。各大公司人才“横向跳槽”截至目前,各大互联网公司的裁员潮仍未平息,以至于正在打破各大公司之间人才跳槽的“闭环”。脉脉2022年一季度人才报告数据显示,各大互联网企业并非35岁以上人群跳槽的首选,40.4%的人选择了前景较好的中小企业。图片来源:麦麦人才智库某种程度上,大厂的高P之所以选择加入小厂,是因为大部分人都想通过跳槽转型做管理。毕竟大厂能人多,但管理坑和发挥空间有限。如果你眼光独到,把一个小厂发展成下一个大厂,那你还是有机会做到中高层管理的。小厂也是步步惊心。小厂确实是释放自身价值的战场,但降维真的能保持稳定吗?原大厂的技术人员跳槽到小厂,也有不少坑。例如:低薪高股权的陷阱、合适的人才难招、非技术背景的CEO各种无理要求、“水土不服”等诸多伴随“空降”而来的问题。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梗:“某A轮公司,老板是传统行业的,技术不行,花了300万从互联网大公司挖了一个团队。但是那个团队是后端的,而且都是用php技术,管理平台用php,rpc用php,前端用php,希望app也用php,结果半年过去了,还在讨论后面-端架构,上亿用户后大数据到底有多准最后前端app和h5质量极差,业务管理平台进度很慢,业务可以8个月后,团队集体离开。据非官方统计,中国民营企业近年来进入快速发展期,新入职人员成活率不高,尤其是空降高管,过不了试用期的占80%以上。大厂裁员,大厂出来的人未必适合小公司,每个技术人都要思考“鸡头”和“凤尾”的问题。从“凤尾”到“鸡头””,技术开发人员如何转型?从大公司到中小型公司,大部分岗位都会往高层管理岗位走。如何快速、平稳地转型,是每一个身处其中的技术人都必须考虑的问题。首先要记住,环境和任务是变化的,没有那么多架构要规划,没有那么多性能要调优。最重要的是尽快把产品生产出来。业务方向。开源代码、CMS、SAAS,市面上能买到的都得用。PS:由于缺乏DBA和DevOps等基础设施。大公司的商业运作模式和发展环境已经很完备了,但小公司就不行了,创业公司的工作特点是琐碎的。最重要的是把产品打磨好,后期放上去,产品马上放出来。其次,明确你的目标很重要。很多技术人员在进入新公司的时候,大部分的精力都要放在研发的速度和质量上,而对于公司的生存却关注的太少。公司能否存活下来,涉及到很多因素。市场需求判断是否正确?能否开通销售渠道?运营推广能否成长?融资能跟得上吗?这里强调这些小公司的风险,是想说在创业的过程中,设定自己的目标是很重要的,至少要保证即使公司失败了,也要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创业。例如:技术愿景是否具有前瞻性?以什么样的行动策略来带领公司的技术团队?最终能否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降本增效?你在公司扮演什么样的个人角色?你是只想扮演“技术经理+项目经理”的复合角色,还是想更多地影响公司的发展方向?如何利用好自己的技术经验,能否在创业过程中扩大技术人脉?再者,转到中小型公司的管理岗位后,你要改掉很多已有的习惯,因为会有很多变化。Kravchenko曾担任初创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将公司的数字代理业务发展为数百万的收入。他给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1)通信初创公司的通信量将增加十倍,以至于他们不得不聘请助理来提高效率。你将不得不与许多下属聊天,讨论他们的进展、问题等等。沟通的软技能在任何管理职位上都是至关重要的。(2)压力管理冲刺期间任务完成不了的可能性很大。管理者会成为开发者的挡箭牌,那么开发团队的坏消息随之而来:公司会有很多利益相关者施压,认为他们的研发需求是最重要的。这种“并行化”处理的压力是棘手的。因此,除了处理优先事项,你还需要学习如何处理压力。比如周末抽出一段时间出去锻炼,或者独自冥想,都是减压的好方法。(3)决策决策是一门科学,每一个小的决定都可能影响到整个团队乃至整个公司。决策通常涉及一些权衡。例如,重构代码的某些部分是当前稳定性和未来可维护性之间的权衡。将一些单体架构重写为一堆微服务通常是可扩展性、开发成本、复杂性、性能和维护之间的权衡。管理人员通常负责做出具有挑战性的决策,例如是从头开始重写服务、留住员工还是让他们离开。(4)学习和适应新事物的能力市场上总是有新的事物和新的编程方法。为了保持领先地位,有必要保持开放并吸收尽可能多的信息。从事管理并不意味着您需要停止观看有关各种架构设计和新兴技术的课程。作为决策者,对许多事情有广泛的了解对您来说至关重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方法是永不停止学习。(5)最后,承认你是容易犯错的。错误可能令人恼火,但不可避免。工作中总是会出现经证实的决定是错误的情况。弄错意味着建议的解决方案比你的更好,这对公司来说是件好事。不要对正在与您争论的人怀恨在心,因为这会降低他们将来与您讨论的意愿。能够在不确定的参数因素中找到最优解,本身就是一件好事。最后,对于年长的技术人员来说,大厂的光环还在,只是亮度在减弱,那些有前途的小厂成了打拼的好地方。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跳槽后的角色转换会带来一系列现实问题。大厂虽然环境效益好,但工作枯燥,小厂业务简单但比较繁琐。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中小企业更需要“多面手”和“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单一型人才。在目前的跳槽环境下,中小企业是他们职业生涯的下一步。网站开始成为一种新趋势。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希望每一个成功落地的“厂人”,无论是升职还是身兼多职,都能历尽千帆、打怪升级、攻城掠地归来。仍然年轻。参考链接:https://36kr.com/p/1724595142657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753374?f3fb8ead20=2dddcc66aac530d328fed6b903d31930https://vadimkravcenko.com/en/switching-from-engineering-to-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