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阿里经验!3个技巧助你提升用户体验

时间:2023-03-21 01:34:23 科技观察

不知道各位“UX设计师”有没有和我一样的困惑:刚入行的时候,激动的觉得自己才是负责的人为了所有产品的用户体验。负责问题的“天命”积极收集反馈,采访用户,但当他真正撸起袖子打算大干一场解决这些“体验问题”时,却发现自己无从下手。随便拉几个用户抱怨“体验差”的例子:启动慢、运行卡死、请求一堆奇怪的权限、莫名其妙的错误、烦人的通知推送、还有很多功能不能用……还有这些用户体验问题,好像跟用户体验设计师的工作(交互+视觉)关系不大,但是和技术、产品、运营的关系比较密切。用户只看最终结果。两年前在M工厂实习期间参与设计一个APP项目时,涉及到大量不同类型的内容卡片。因为上线时间比较急,没有时间完成每张卡片的设计(设计完成开发也不可能按时上线),所以我只做了框架层设计,卡片内容部分是为了让开发直接把其他平台相关产品的内容拉过来,再放大处理。这部分还没有经过交互可视化层的重新设计和优化(审核不是太严格),最终的在线体验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项目上线后,卡片内容部分的体验被吐槽。当时我的Manager&Mentor@Yu-Hsiu也给我打电话,问我怎么能推出这样的体验。一开始我是从deadline、技术限制等方面解释的,但是Mentor的回答是用户不会知道这些,也不会理解各种限制的难处。他们只看最终的结果,最终的界面交互体验并不好,他们只会认为用户体验设计师有问题,而不是有些开发来不及实施。之所以表达明确的态度,是基于以上原因。有时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客观上的限制(时间紧、人力不足、技术实施成本高),会影响最终的产品体验,但为什么要“用户只看最终结果”呢?除了在沟通中保持合理的体验标准底线,在后续迭代中及时优化,还可以用更容易让用户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向用户表达和解释具体原因。比如去年双11期间,淘宝的“长裤弹幕”就被公司相关负责人分享过。当提到项目面临设计资源不足的问题时,萌生了包括文案“设计师跑路”的想法。虽然是弹幕形式。权限问题一直是国产安卓应用饱受诟病的地方。用户不明白为什么应用会要求很多看似与产品核心功能关系不大的权限,进而怀疑对方是不是想利用这些权限做坏事。甚至对产品失去信任。其实在请求权限的场景下,我感觉体验优化的空间很大。例如,界面文案可以清晰、礼貌地告知用户产品需要哪些权限,这些权限用于哪些功能场景(而不是强迫用户自己猜测,导致窃取隐私等推断);预留用户自主选择的空间(可以选择不授予权限,但会影响某项功能,由用户自行决定),而不是说“需要X权限”或者偷偷打开,但是有产品中没有说明;请求的时机也要把握好,真正需要的时候再出现。“错误场景”是交互设计中经常需要考虑的一个点。如果交互考虑不周全,设计不周到,难免会出现晦涩难懂的情况。用户知道产品错了,但不知道错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甚至错误本身也是无法理解的。既然错误已经出现,真诚地解释错误,引导用户解决,甚至可以考虑一些有趣的、有情感的手段来缓解用户的无聊,比如Chrome掉线时的小恐龙游戏。关注真实的数据效果,寻找用户的情感落差。之前设计过一个平台网站首页,里面有一个模块就是用户排行榜。目测的时候在前三位用户(一共五人上榜)中添加了排名标记1、2、3,当时觉得加这个问题不大;发现前三名甚至前五名用户的真实排名参考数据差距很小,也有数据完全一致的情况,但是排名分为第2和第3,所以很明显第三个用户会感到困惑和不公平的风险。因此,基于对用户公平激励的考虑,在确认真实数据存在细微差异的场景下,我提出了去除排名标记的解决方案,对所有上榜用户一视同仁,给予同等激励,避免一些用户之间的不公平和情感差距。这件事也提醒了我真实数据的重要性,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基于真实数据进行设计”,而不是填充一些理想的虚拟数据,导致一些潜在的问题被掩盖。善良比智慧更重要。古人云“文以道”,“言如其人”。这同样适用于设计和所有创造性工作。许多优秀的设计或多或少都是作者内心价值追求的体现。我们在追求真诚、善良、公平、幽默等美好事物的同时,也可以更多地思考如何将它们投射到我们自己的设计思维和表达中去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而不是狭隘的界面可用性提升),而不是玩聪明以避免责任或赚取短期数据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