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推芯片、阿里买芯片、格力做芯片、百度自研芯片、华为做芯片等等,国内科技厂商纷纷进军芯片领域。不禁感叹,怎么突然冒出那么多“核”?一个行业的发展就像一棵树,从发芽期到混乱生长期再到野蛮生长期,最后到生态完整。在我看来,中国的芯片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混乱的增长期。芯片真的很烧钱2017年,英特尔的研发支出为131亿美元,高通为34.5亿美元,博通、三星和东芝分别为34.2亿美元、34.1亿美元和26.7亿美元。从这些数据中不难发现,即使是全球排名前5的半导体厂商,每年都会投入巨额的研发费用。可以说芯片行业真的很烧钱。这只是一年的投资成本。自1969年英特尔推出第一批产品——3101存储芯片以来,全球各大半导体厂商纷纷投入芯片研发。我国的芯片之路始于21世纪初。无论是经验、产业链,还是技术水平,我国芯片产业都落后于世界顶级半导体厂商。即使投入巨资,也未必能立即形成芯片生态。4月20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全资收购中国大陆唯一独立的嵌入式CPUIPCore公司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5月,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表示将投入500亿做芯片研发;7月4日,百度在AI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自主研发的AI芯片“昆仑”。“芯”,怕内耗。你为什么这么说?什么?创建自己的家庭来做吗?我是这么认为的,原因有二:***,每年全球各大半导体厂商都在争先恐后,更何况我们是芯片行业的初学者,大家同时起步。谁推出新产品,谁就能占领市场,竞争必然存在;第二,争夺市场。这个市场说的是国内市场,因为英特尔、高通、博通的产品早就在国际市场流通了。无论是口碑还是技术,中国芯片都落后于这些公司,何必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因此,国内企业在短时间内仍在争夺国内市场。而且投那么多钱,大家都生产芯片,也是浪费资金。吃瓜群众一头雾水。我是一个吃瓜群众,这篇文章写的很弱。为什么?作为一个看客,查了半天资料,不知道国内厂商在芯片方面的研究现状和领域划分。我觉得国内厂商完全有能力做好宣传,有义务让更多的行业伙伴知道他们在研究什么。例如,英特尔每年都会预留一定的资金用于广告费用。在产品发布之前,他们会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让大家知道今年会推出什么产品。不要不满,别告诉我你不知道英特尔“扑通扑通”广告的背景音乐什么时候响起。而国内企业呢?很多时候,卖掉一部分产品后,这笔钱就用来做推广了。中国“芯”该如何跳?我不反对国内公司研究芯片。芯片作为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必要在这方面掌握自己的技术,才不会受制于人。竞争共创的生态氛围是好的,只有竞争才能进步。国内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共享、产线和产业链的结合,形成国内分工。比如通讯芯片可以根据公司的情况进行开发;有的可以集成计算和控制芯片;有的具备完整的技术基础,可以做空调芯片;一些公司可以做物联网芯片等。通过共享生产线和产业链,发挥各自优势,一定要发展得更快,而不是乱增长、反复烧钱。总结不否认差距,自发研究总是好事。我国芯片产业目前正处于混乱的成长期,产品多了却不知方向,希望国内企业整合资源,共享生产线和产业链,打造完整的芯片产业生态,快速进入野蛮成长期.中国芯未来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