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广告业务还不火热。像发展了十几年的PC互联网广告,依然没有摆脱对流量的严重依赖。从PC互联网的过往历史来看,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的前景还是要看流量的大小,才能找到让广告主信服的其他广告形式。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国大部分移动广告平台都过得并不好,开发商和广告商之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求上求下。受制于屏幕尺寸这一最重要的原因,虽然市场每年都在增长,但已有五年历史的中国移动广告市场似乎仍在升温。去年13亿元的市场规模,让围绕它的开发商和广告商产生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一方面,国内数以万计的开发者焦急地无法从中获取足够的利益,另一方面,广告商也无所适从,冷静观望。前者在等待更多的广告展示机会,后者则在观望移动广告从展示方式到效果监测、广告策划的全面演进。更让移动广告行业倍感压力的是,以往移动广告所呈现的局面,连游戏都算不上。从广告量来看,确实是这样。广告主对于移动广告还停留在“试一试”的态度。AdScience副总裁魏鸿瑞表示,广告主的实际做法。现在,当行业自我进化,市场格局划定,行业瓶颈有望被打破。经过去年的休眠。从机构的分析,到广告平台自身的预测,对于2013年的移动广告市场,进化、差异化、信心成为关键词。事实上,进化势在必行,移动广告需要有自己独特的用户体验。差异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正在形成。信心来自中国6亿智能手机用户。在这三者的影响下,中国移动广告市场的爆发或许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进化恰逢其时知名IT评论家Keso,对移动广告的质疑来自于他的亲身经历。“与PC相比,手机的屏幕就这么大,突然弹出的广告让用户无处可藏。手机广告要想发展,首先要解决用户体验。”魏鸿瑞认为,互联网广告刚出来的时候,大家也是满腹诟病,这是一个很现实的市场规律,当市场需要完善的时候,开发者必须面对这个问题——如何生存?从开发者的角度来看,广告是必须要靠的。无线互联网广告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广告模式都是照抄PC互联网,几乎没有人性化。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用户能够接受,尽可能让开发者赚钱。据魏鸿瑞介绍,从今年开始,一些4A公司,比如群邑,开始尝试为客户定制适合移动广告的展示形式。广告形式的演变正在进行中。例如,魏鸿瑞表示,去年肯德基预订了早上6:00到9:00的整个时间段,准时向用户推广早餐活动,因为时间对用户来说是对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实,移动广告不缺钱,真的不缺钱,缺的是量身定做的展示方式。”魏鸿瑞表示,看到肯德基的好成绩后,必胜客、小肥羊等也打算订一晚。时间段,推销它吃晚饭。虽然首战成功,但魏鸿瑞并不倾向于时段的推广方式,“因为这对开发者不利,本来可以放几个广告,现在只能放肯德基了。”洪波指出,创意是非常宝贵的,手机广告也不例外。现在移动广告最大的价值在于创意如何贴合移动场景,如何打动品牌广告商才是关键。他们关心的不是钱,而是能不能带来想要的效果。魏鸿锐认为,移动广告要彻底进化,与PC互联网展示广告完全分离,需要与4A公司进行深度合作。魏鸿瑞特别看好未来与4A公司的品牌广告合作,“我觉得手机很适合品牌广告商,我们可能不会每页都投放广告,但可以做得更大,这个过程要试一试广告单价今年会上涨。开发者的压力没有那么大,我们会接受更多的挑战,如何快速找到增长空间,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魏鸿锐认为,移动广告平台一旦得到品牌广告主的认可,将对整个行业生态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不仅用户体验会提升,开发者也会得到更多的好处。“2013年,广告单价、形式、利润都会有很大的提升,但还不是涨价,当更多的广告主争相进入,才是涨潮之时。”展望今年的市场前景,艾德斯凯副总裁魏红瑞表示,相比2012年的彷徨,2013年将成为真正的市场“分水岭”,行业竞争中的“马太效应”将迅速放大,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在分析人士看来,今年中国移动广告市场格局不会有太大变化,行业前五的玩家爱德斯奇、多盟、安沃将唱响今年行业主旋律,交给行业新军的市场空白期已经结束。“一年前,移动广告平台有40多个,现在你经常听到的还有多少?我之所以认为2013年是移动广告的分水岭,是因为一个好的移动广告平台需要长期的经验和数据。”积累。如何建立技术和服务体系,如何让客户满意?如果基本功没有练好,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变得无可匹敌。”魏鸿睿说,去年爱德思奇给开发者的分红在5000万元左右,魏鸿睿预计今年的移动广告市场将增长5-8倍,由此推算,天道酬勤,天道酬勤。坚持不懈的开发者今年将迎来真正的丰收。2013年的移动广告充满了未知的乐趣和行业爆发的兴奋。在业内人士看来,移动广告行业的进化和分化是一件幸事。行业演进,广告平台开始懂得如何与4A公司合作,为广告主量身定制解决方案,为开发者争取更多利益。正在改变成立,行业开始驶入快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