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报道,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今年1-10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29.8万台,同比增长51.9%。据了解,2021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39亿元,2016-2023年平均增速为18.3%,其中工业机器人445.7亿元,服务机器人302.6亿元,特种机器人90.7亿元。预计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445.7亿元。到2023年,国内市场进一步扩大,有望突破589亿元。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快速发展,这五个方向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在人工智能(AI)的帮助下打造更智能的机器人随着机器人变得越来越智能,它们的效率水平也会提高,每个单元的任务数量也会增加。许多具有人工智能功能的机器人可以在执行程序和任务时学习它们,收集数据并在此过程中改进操作。这些更智能的版本甚至可以具有“自我修复”特性,机器可以借此识别内部问题并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自行修复。这些改进的人工智能水平让我们得以一窥未来工业部门的面貌,并有可能在人类员工工作、学习和解决问题时增加机器人劳动力。将环境放在首位各类组织开始优先考虑日常实践对环境的影响,这反映在他们采用的技术类型上。2021年的机器人技术以环境为重点,因为公司希望在改进流程和增加利润的同时减少碳足迹。现代机器人可以减少整体资源使用,因为它们所做的工作可以更加准确和精确,消除人为错误和用于纠正错误的额外材料。机器人还可以协助生产可再生能源设备,为外部组织提供改善能源消耗的机会。促进人机协作虽然自动化不断改进制造过程的各个方面,但人机协作将在2022年继续增加。让机器人和人类在共享空间中工作可以在执行任务时提供更大的协同作用,机器人学习实时响应人体动作。这种安全共存可以在人类可能需要为机器带来新材料、更改程序或检查新系统运行的环境中看到。这种组合方法还允许更灵活的工厂流程,让机器人执行单调、重复的任务,而人类则提供必要的即兴创作和变化。更智能的机器人对人类来说也更安全。这些机器人可以感应到人类何时在附近,并相应地调整路线或采取行动防止碰撞或其他安全隐患。机器人的多样性2021年的机器人没有统一感。相反,他们采用了一系列设计和材料来最好地满足他们的目的。工程师们正在推动目前市场上产品的极限,以创造比前代产品更小、更轻、更灵活的流线型设计。这些流线型框架还具有尖端智能,可以轻松编程和优化人机交互。每单位使用更少的材料也有助于降低底线并增加整体生产成本。机器人进入新市场工业部门是该技术的早期采用者。然而,机器人提供的生产力不断提高,许多其他行业正在采用令人兴奋的新解决方案。智能工厂正在颠覆传统生产线,而食品和饮料、纺织品和塑料制造已经看到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成为常态。这可以在开发过程的所有领域中看到,从先进的机器人从托盘中取出烘焙食品,将随机放置的食物放入包装,到监控准确的色调作为纺织品质量控制的一部分。随着云的广泛采用和远程操作的能力,传统的制造设施将很快成为生产力中心,这要归功于直观机器人技术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