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授权申请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展现,从而留住用户。在这个看似不起眼却几乎一击定胜负的环节,我们需要慎之又慎,任何优化方案都要考虑到所有的可能性。今天,我将分享一个关于指导过程的实践思考。转化率数据证明这篇文章非常有价值。我们的Hopper应用每天分析大量的机票价格,可以准确预测价格走势,告诉用户什么时候买票最划算。Hopper可以做出非常准确的价格预测,并告诉您是应该买票还是等待。在等待过程中,您可以使用“观望”功能。此时APP会继续观望您关注的航班,直到价格进入“低价”区间,然后推送推荐购买的通知。我们希望更多的用户能够发现、了解、使用并受益于“观望”功能。我们非常确定该功能的转化率远未达到顶峰,刺激用户对观望功能的需求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产品策略。考虑到观望功能本身可以增加产品的粘性——例如,即使用户使用“观望”来查看与当前情况相关的信息,也会更频繁地返回应用,或者在等待期间尝试其他功能——我们希望确保用户在第一次使用该应用时能够充分理解该功能的价值,并正确完成推送通知设置。所以我们决定优化之前的新手引导流程。关于通知的问题显然,通知对于观望功能极其重要——如果用户不允许Hopper发送通知,那么当价格触及低价区间时,他们将无法收到门票推荐,而观望see功能将完全无用。iOS会让用户决定是否允许应用发送通知,每个应用只有一次机会触发权限请求。如果用户选择“确定”,则大家都很高兴;如果他们选择“不允许”,那么即使他们以后改变主意,再次选择也很麻烦-他们必须退出应用程序,进入系统设置,“通知”中的应用程序列表在其中找到Hopper,然后重新设置权限。现有流程当前流程通过三个引导页面简单描述产品的价值和功能,用户直接进入app环境;当他们使用相关功能时,会出现授权对话框。事实证明,绝大多数用户甚至没有阅读简短的介绍文字,他们只想立即开始使用该应用程序。即使用户真正阅读,这样的文字形式也与实际操作界面脱节,用户很难产生联想,更无从理解和记忆。这种教育形式比我们想象的要弱得多。这些引导页实际上包含了“观望”功能的介绍,但未能直观展示功能界面和通知信息的形式,用户无法意识到这一核心功能与iOS权限申请的关系。不管你看不看,最终的结果是用户很难获得有用的信息,而当他们面临权限申请时,点击“不允许”的几率会非常高。在入职流程中直接获取授权我们决定重新设计现有的入职流程,将步骤简化为两个页面:第一页显示欢迎信息,让用户了解整体情况;第二页着重“观望”,简单介绍功能,展示通知的具体形式。引导到此结束,我们让用户在他失去耐心之前进入应用程序环境。对于其他需要引导提示的功能,我们会在实际界面中提供一些提示,帮助用户更即时、更直观地理解。大体思路确定后,赶紧画了一些草图:实际UI是这样的:***行前两屏是引导页,点击第二引导页底部的“允许推送通知”,将出现授权对话框。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更主动的引导策略,因为:即使用户习惯性地忽略引导页面中的介绍内容,当他们即将点击“允许推送通知”时,他们也会想“我允许推送通知吗?”什么?”回去看介绍。通过阅读内容,用户将了解观望功能的价值以及它与推送通知的关系。我们想知道这种改进是否可以增加用户授权通知的概率,虽然这种方式比以前更容易导致一些用户甚至连引导页都没有经过就放弃了app,但最终的验证结果是,合格用户的比例确实增加了,所谓合格用户就是指那些用户正式进入APP后使用过观望功能并从中受益的用户,分析和优化的结果看起来还不错,进入APP后使用观望功能的用户比例有增加。但经过仔细研究,我们发现合格用户的数量并没有真正增加,我们只是改变了他们成为合格用户的方式——过去,几乎所有的用户都会通过引导页面流程进入应用环境,他们在在使用相关功能时询问是否授权,符合条件的用户会同意授权,不符合条件的用户会拒绝授权而失败。新流程下,符合条件的用户点击第二引导页底部的“允许推送通知”,在iOS弹出的授权对话框中选择同意授权,然后进入app使用等待-并查看函数;非合格用户部分用户看到引导页面下方的“允许推送通知”会放弃,而另一部分用户会点击该按钮,但会在授权对话框中选择不同意授权iOS弹出框,所以即使进入了app也无法使用观望功能。因此,新流程中合格用户占比提升的根本原因是那些非合格用户根本无法进入应用,或者即使进入也无法完成转化。持续改进有两个主要问题阻止更多用户成为合格用户使用观望功能。首先,这些用户没有阅读引导页面的内容,这个问题依然存在;其次,即使部分用户阅读并理解了介绍内容,但在面对授权对话框时,仍然会产生疑惑——他们会先选择拒绝授权,然后再进入app感受产品。其实和最初的流程一样,让用户进入观望功能后体验产品再申请授权的模式是没有问题的。用户更可能有在实际情况下使用它的愿望。只是在现实中,不可能希望用户在那个几乎独一无二的机会中理性地选择授权。所以我们尝试整合两种方案——基于双屏引导页模型,在第二页为用户提供两个选项:“NotNow”——不管用户是否阅读过双屏引导页中的介绍仔细看内容,如果此时他们很难建立信任,想先体验产品,那么点击这个按钮,就可以进入app环境,无需触发iOS授权申请。系统的授权对话框在他们使用实际功能界面之前不会出现。“提醒我!”–信任产品并愿意使用相关功能的用户,点击该按钮(视觉风格增强),触发iOS授权申请,再次确认授权。总结这种模式实际上提高了转化率。越来越多的用户顺利完成引导流程,进入APP体验各项功能,最终成为合格用户。回过头来看这个模型,它让整个入职流程自然完成,即在介绍功能的时候不假设用户会阅读并理解内容——在首屏入职页面把选择权留给用户,信任我们的用户会直接授权,那些想先体验再判断的用户也可以顺利进入app。在接下来的实际界面中,他们将通过提示的引导进一步参与功能,直至到达观望功能。它已经基本成立。这时候触发授权申请,自然是同意授权。信任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要获得更多用户的信任,不要强迫他们马上信任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