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0年,很多专业名词真正走进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我们习惯刷脸支付,通过时空大数据了解疫情,感受智能体温检测、无接触机器人服务、智慧政务等带来的便利,不惜为这些送上赞新技术。但说到区块链,社交群里最活跃的话题依然是——“你知道吗,某数字货币暴涨六倍!”必须承认,在代币从混沌到治理的过程中,区块链技术与大众生活、行业应用之间仍然存在厚厚的“次元壁”。另一方面,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区块链进入了挖掘自身价值、进入产业化赋能的新阶段。站在2021年伊始,我们不仅想知道过去一年区块链的实际应用情况如何。我想尝试回答经历了代币和合约的区块链,将以怎样的姿态在新基建上扬帆起航。洗去铅华,呈现简约风貌:时代方向的价值回归2020年,区块链领域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主流市场没有延续“币圈”的老套路,已经开始回归以技术为基础的标准的价值主张。具体来说,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在政策上,区块链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和支持,加入新基建技术布局,打下关键“基点”;另一个趋势是行业方面。BAT等互联网科技公司不再是简单的“占坑”观望,而是布局和动作越来越清晰。蚂蚁集团正式发布蚂蚁链,百度亮出超级链,腾讯智信链的产业落地也在加速……其他有实力的科技公司也开始拥抱区块链。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方兴未艾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要新的价值传递体系。从线上到线上,数字化转型才刚刚开始。很多行业的产业链循环复杂而漫长,低效环节还很多,导致跨行业、跨企业合作成本高、效率低,同时交易信息的安全也无法保障。得到保证。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深入落地,整个社会经济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信息的连接和交互更加频繁和复杂,加剧了各方信息不对称。现实问题使得网络经济生活难以安全、可信、高效地运行。区块链可以直接构建基于信息互联网的价值网络,促进信息高效、安全的互联互通。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性天然适合成为数字社会的信任基础,为经济和民生实现可靠便捷的数字连接和价值流动。新基建的数字化建设必须与强大的信任体系相结合,而能够支撑其价值互联网的区块链技术自然成为不可或缺的新基建。其次,科技在各行各业无处不在的趋势赋予了区块链前所未有的价值空间。如果说区块链1.0时代是虚拟货币的激增,2.0时代是金融、互联网等企业业务发展带动智能合约的应用,那么2020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区块链时代是3.0时代来临。经济、国计民生越来越融合,深入到政务、能源、制造、医疗甚至防疫工作,与许多传统行业和企业发生交叉。两年前,蚂蚁链负责人蒋国飞提出,区块链最大的价值在于摆脱虚拟,服务实体经济,上链量将成为重要指标衡量数字经济水平。他领导的蚂蚁链也比较活跃,也是推广最实际应用的平台。例如,台州市中心医院与蚂蚁链合作,利用区块链实现医疗票据管理和保险支付的自动化;工行打造的“慈善链”,让每一笔善款都可追溯、公开透明;保险扶贫项目中,利用区块链避免骗补行为,最大化扶贫工作效率……这些案例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区块链与千万行业价值对接的想象空间。三是从提质增效的技术属性到影响国计民生的国家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区块链已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关键要素。2020年10月,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布的《关键与新兴技术国家战略》(《National Strategy for Critical and Emerging Technology》)报告中,将催生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是需要的关键新兴技术之一。要专注于。第一,确保美国在技术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很可能导致美国将区块链列为国家安全层面的关键技术,不再提供给美国眼中的竞争对手。此前,中国也于2020年4月正式将区块链纳入新基建范畴,将其视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随后,各省市相继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和技术应用发展规划。Gartner区块链行业首席分析师AvivaLitan发表报告称,在中国政府大力提倡技术创新的政策影响下,中国区块链的应用和投资已经超过北美,正在领先全球。目前,虽然围绕区块链技术还没有政治博弈,但中国区块链企业能否继续保持和扩大领先优势也是题中之义。开启主线剧情:区块链企业服务新征程。有理由相信,以技术为承载,在政策和产业的双重推动下,推动中国市场进入区块链3.0时代,将是2021年区块链时代的主线剧情。但需要提醒的是,对技术的广泛理解和接受只是消除了公众认知的门槛。具体到落地应用环节,区块链技术如何与千行百业相结合,目前还充满迷雾和不确定性。首先,每个行业和业务场景的数字化基础、决策逻辑、资金实力、技术水平都不同。企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咨询机构Gartner曾在一份报告中提出决策树逻辑,希望企业思考清楚是否真的需要与多方交换和存储数据,存在多个实体可以输入数据的管理问题,让他们能够接受数据一旦记录,就永远不能被修改、删除等,经过仔细的场景和技术判断,推出区块链,确保项目目标明确、务实、可用。事实上,这也是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生产关系”技术与其他“生产力”技术的区别。在用技术帮助传统行业转型,建立新的业务互信协作流程时,不能简单地输出硬件和技术,需要深入垂直场景,帮助企业建立业务,明确需求,找到最合适的。合适的技术演进路径。平台要想赢得这个企业服务价值红利,不仅需要机智的市场触觉,还需要培养一定的综合实力。在Gartner看来,蚂蚁链的一些应用是在区块链应用领域向中国学习的典型案例。从公开信息来看,蚂蚁链虽然发展了六年,但去年从蚂蚁区块链更名为蚂蚁链。外界看是品牌升级,但从其董事蒋国飞的一些表态可以看出,阿里在思考区块链的融合应用。在对蚂蚁链进行品牌升级时,他表示:“经过多年的思考和实践,我们认为区块链的核心价值不应局限于IT技术。对于区块链而言,‘区块’只是技术的基础,其他的”真正的价值在于‘链’这个行业。所以区块链,Block是技术基础,Chain才是真正的价值。”也是在那个时候,他首次表示,蚂蚁链将融合区块链、AIOT、大数据风控等技术。这种看似抽象的表述,其实从蚂蚁链正在布局的两个场景中就可以看出。众所周知,区块链在版权保护方面被认为具有独特的价值,但只有区块链只能存证和验证真伪。可以说,区块链对于历史记录具有不可篡改的独特价值,但版权保护不仅需要验证和存储证据,还需要识别和预测。在这里,AI技术已经成为不亚于区块链的重要技术,其与区块链技术的配合,加上知识产权保护的商业市场,构成了整个版权链的价值;在跨境贸易领域,除了加快复杂流程的效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于船舶、集装箱等物理设备的互联不可或缺。只有这样的融合,再加上生态之间的联动,区块链才能真正从技术层面重构生产关系,形成更具想象力的工业互联网。尽管加密货币在公众眼中依然炙手可热,但业界对区块链产业价值的关注也在不断升温。日前,全球权威咨询机构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了《IDC MarketScape:中国区块链即服务(BaaS)平台厂商评估,2020》。报告显示,蚂蚁集团凭借蚂蚁链稳居中国区块链平台龙头。报道称,蚂蚁自研的区块链引擎提供端到端的加密数据传输,比行业标准高6倍的同态加密算法,成熟的同构和异构跨链机制。届时,首选底层平台成为蚂蚁链的核心优势和壁垒。让技术沿河网流向更多细分行业,不仅改变了区块链本身的发展前景,也促进了更广阔的产业层面新一代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以及郁郁葱葱的产业生态社区的成长。.从这个角度来看,2020年是区块链行业最糟糕的一年,也可能是区块链行业最好的一年:摆脱泡沫,回归技术本位;案发芽,预示着成长;平台搭建,强大的技术助力,一应俱全。有时候,关于未来最美妙的时刻,并不是那油火燎原、百花盛放的热闹景象,更有可能是寒冬退去后万物萌发前的宁静,恰恰是万物复苏的契合。工业和新技术是相互联系的。那一刻,一个坚定的区块链3.0时代开始了。也许从来没有比现在更值得关注区块链的时刻。
